全片我总结了八处对比或是同盟
1.政治与棋
美苏冷战期间,女主的到访与她在俄国人擅长的事情上打败他们,为她赢得了“美国大使”的美誉,令人动容的是最后她成为世界冠军后在苏联街头观看一对对的老人们下棋时,大家认出了她并亲切地称她“莉莎•哈蒙”。这是一个俄式的名字,在老人的邀请下,她坐下博弈的样子像极了11年前在地下室与校工初次切磋的画面,相信这也是很多人的泪点,哪怕只是因为热爱无关国界,关怀无关年龄
2.亲子关系
有一些博主赞赏本剧成功塑造了许多女性形象,除了女主外最令人着迷的就是她那看似不着调而浪漫且细腻的养母,虽然女主成长的过程中亲生母亲离世带来的阴影和她沉重的告诫始终影随,但养母的出现像一束浓郁的意式阳光。在她的影响下女主成为了一个举止迷人,对性爱不过分拘束,虽然酗酒但不至受酒精奴役的天才女棋手。如果说亲生母亲给了她优良的天才基因,养母就是帮助她走上棋盘上迷人女杀手之位的得力助手
3.独立与差异
女主哈蒙从9岁起在修道院长大,然而她始终与身边的女孩们格格不入,她与象棋和校工的相逢是必然,只有她这样聪明而敏感的孩子才能洞察象棋的奥秘,而也只有她的倔强和对胜利的渴望才能征服校工把自己毕生所学传授与她。除了女主的特立独行,全片还出现了不少的对手形象,他们中的大部分虽然都是以失败者的形象出现,但是有的不失风度,有的愤然离席。令人印象深刻的有一个13岁的小男孩,输棋后依然镇定自若,且发表了三年后必成世界冠军的誓言。与女主交手过的个个对手体现了棋盘上的众生相
4.天赋与美貌
这是全片的一大看点,很多人评论女主的成功之路过于顺遂以至于有些传奇化,不够真实,但为什么我们不能去相信天赋和运气的存在呢?试想女主一路上无数次的失败只是并没有在片中体现出来,只是被挑选了一些高光时刻,如此想来,是不是觉得好受很多,我知道一些性格高傲的观众对于一路开挂这种设定会感到是对自己眼光的侮辱,但是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个台阶下呢?更何况,女主实在是太迷人了,哪怕是她故意撮起嘴巴,把手指搭在脖子上或者用手背轻托着下巴,挑衅地用大而深邃的眼睛看着对手,并用另一只无情的手将对方将死,也只会让人心悦诚服地想要将自己的王交给她,并亲吻她的手背优雅地认输
5.成功与失落
那时候我们都以为全美锦标赛的冠军非女主莫属,然而和棋的结局让所有人懊恼不已,双冠军这一称呼对高傲的她而言显然是种侮辱。在之后败给俄国的博戈夫进一步挫败了她的气焰,此时养母因酗酒过度而死于肝炎更让她感到身陷囹圄。她开始寻求酒精和药物的刺激与麻痹,画上浓重的眼线,把电话摘下撂在一边,躺在自己扔的满地都是的酒瓶当中,哪怕是再次出现在第一次尝到胜利果实的高中门口,她也变得不再优雅…失败,对这个女人而言是致命的,她必须要赢,她必须是唯一的冠军,“She loves to win.”
6.性别与事业
女权主义是一个被谈论得令人厌倦的话题,但作为唯一的一个女棋手,哈蒙总是倍受议论和瞩目,好在片中只是从媒体的报道和人们喋喋不休的议论中强调了她的性别,并无太多恶意。作为异性,她的路程更具有不可复制性,因为她拥有男性不可能经历过的那些来自异性的排斥与帮助。曾经前来帮助她,为她做赛前补习的两位男性最终都和她上了床,然而最终,当她在苏联决战之时,他们都相约在遥远的纽约为她彻夜研究战术,有本尼、哈利、迈克、马特…性别有时候是令人窒息的软肋,有时候也可以成为坚不可摧的武器
7.清醒与幻觉
每一集的片头,女主都不可避免地回忆起原生家庭里那些不是很愉快的历史,这也的确很像有些博主提到的《梅尔罗斯》的情节,然而女主没有过分地沉湎于回忆和药物麻醉,最终她救赎了自我,但最好还是不要指望她彻底远离酒精和镇定剂,毕竟这是她童年和少女时代内心的出口
8.黑与白
这两种分别在色阶两个尽头的颜色是国际象棋博弈的双方的颜色,是棋盘的颜色,是男人和女人的颜色…我不得不说,这部剧选择的真是一个无比优雅的题材,这是黑白棋盘上贵族智力的博弈,无论胜利还是失败,它都令人折服“It's your g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