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h长大后的后几集我又看了第二遍。发现跟着主角的生活历程的走向,每一集的内涵都有再升华一些。
和苹果Pi姐妹会聚会后,开始讲Beth作为女性的觉醒和自我人格的逐渐成熟和完整。当姐妹们一起跳舞唱歌的时候,她不自在地选择默默走掉。随后在宿醉和初夜之后的第二天,在空无一人而又完全属于自己的房间,她一个人跳舞喝酒,无比轻松自在。
这个自我,在Beth没能在巴黎打败Borgov,同时又经历了一些与人相处的弥乱之后(Benny, 模特,和与养父的争执)有些迷失。Benny说到底是个自私而自大的人,桌上摆放的都是自己封面的杂志,明知道Beth喜欢喝酒却要把家里的酒都藏起来,和Beth同床之后仍然一本正经地只讨论下棋,包括在Beth输掉比赛失意之后,他说的一直是“你来纽约找我”,而不是我去找你。用模特的话来说: he is all about himself. 在Beth开口说需要钱参加比赛的时候,Benny自然也没有借给她。模特这个角色的出现,像是在自己需要心无旁鹫地发展自己的时候,出现的小纷扰、小陷阱。她们像一个个处心积虑的小诱惑,有时候让你动摇,不由得忘了自己要的是什么。
Beth拒绝摆明宗教立场,不参与任何政治活动和宣传。她最讨厌的人,应该是那个在孤儿院时剥夺她下棋权利,无理由禁止她服药,还有编造她的年龄只想把她送出去的女教导员。女教导员是我们每个人经受的“专制”,希望把所有人打造成像流水线工厂里生产的一模一样的产品,不允许有特质、特色。因为曾身在体制内,我们不得不服从,在那个无力反抗的年代只能默默顺从。
Beth也是个对他人相对冷漠的人。她借了教她下棋的管理员大叔的5块钱去比赛,承诺成功之后加倍奉还,这5块钱甚至造就了Beth的象棋生涯,而Beth明明记得这事,却一直都没有履行。对第一次来月经时借给她棉棒的女孩,Beth也并没有多少印象和感激;离开孤儿院后,和所有人失去联系,生活里几乎没有朋友。直到在她迷失倾颓的时候,孤儿院的女同伴Jolie来找她身告诉她身为孤儿,我们其实并不孤独,你的成长里有我,你也曾是我的全部。Jolie的陪伴才慢慢打开她的心扉。
剧集里面的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都有点自己的小癖好小问题。几个男性角色在女性生活里的角色也很有代表性:初夜的那个douchebag,没有什么意义,只是想要尝试;唯一爱过的Townes他自己也在混乱,Beth不想让自己受伤,选择封闭起来避而不谈;主动来教Beth下棋的Harry,是个善良的小天使,可是他显然和Beth不在一个水准,Beth也不想谈感情,最后Harry不甘被嫌弃,自行退出;Benny是个路上带她成长的好对手,让她能实现更好的自己,却不是个好伴侣。
Beth的个性还是有很多美国精神的:尊崇个性,热爱自由,一定要赢,享乐主义,排斥极端主义和宗教,更重要的是她是个越来越坚定的individualist(自我主义者)。但是在面对象棋这样的国际比赛时,剧情又展现了“体育无国界”的赛事精神,无数俄罗斯年轻人(可能女性为主)视她为偶像。Beth最想做的,不过是和苏联街头的国际棋爱好者们一起下一盘棋,而不是听从保镖说你出国和回到美国之后,该做什么符合身份的事,该说什么别人才喜欢听。
是谁规定了你吃药或者必须停药,是谁说人成长一定要有朋友,谁说实现自我最好得有个完整的家庭,谁认为女性只能是富有情绪的、恋爱结婚生子才是她们生活的主题。
后几集Beth的服饰设计也很有趣,一会是全黑,黑白,或者灰、绿纯色,到最后换装为王后棋的一身白。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做你流水线上被定制的一件产品,这个世界本可以没有比赛,只有我和64格棋盘,而每一步,是和自我的迷局,也是每一场自己对自己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