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奥斯卡颁奖落下帷幕,除了狂揽技术大奖的《沙丘》,扇人巴掌的威尔·史密斯,讨论度比较高的就是这部冷门最佳影片《健听女孩》(CODA)。这部影片提名了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与最佳男配角,并且全部得奖,中奖率100%。我也是看到它得了这个最佳才去看的这部电影。这部在Apple TV+上映的电影,是有史以来第一部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的流媒体影片。

《健听女孩》

影片的英文片名CODA有着双重含义。它既是Child Of Deaf Adults的缩写,又意为终曲,乐曲的结尾。

它在台湾地区的翻译叫《乐动心旋律》,其实看台湾的双关翻译虽然很傻,但很有意思。它既体现了影片聋哑家庭无法用耳朵,只能用心去感受女儿的演唱,又双关“新”这个字,体现女儿开启大学的新生活。与此相比,大陆的翻译就很实在,完全抛开了CODA的意思。

《健听少女》改编自法国、比利时电影《贝利叶一家》(La famille Bélier) ,讲述聋哑家庭中,唯一一个正常听力女孩,摆脱家庭的羁绊追逐自己音乐梦想的故事。

这部影片我在看完后的第一感觉就是:“不行”,或者说实在有失作为最佳影片的水准。

哪怕近十年的奥斯卡已经逐渐被大众称为“政治正确”的奖项,但这影片就是放在近十年的最佳影片中,也算不上一部佳作。它更像一部青春少女成长记,适合全家人、广大观众在电视机前收看。从这个角度来说,奥斯卡金像奖也在逐渐创新或者改变自己的定位与意义。

影片最主要的问题主要是剧情太过于保守,是那种看了开头就猜到结尾的电影。它有着新颖的设定:聋哑家庭和唱歌的女儿。只是,这个设定没有成为影片的亮点。老实说,如果你把聋哑家庭换成一个智力缺陷的家庭或者身体残疾的家庭,和影片目前的效果并无二致。不过,这部电影虽然有不少缺点,却仍然有着与众不同之处。

做自己

《健听女孩》中的女主角露比,拥有可以打动所有人的美妙歌声,但这条音乐的逐梦之路并不一帆风顺。

作为聋哑家庭的健听者,她本身与家庭之间的差异在影片中已经被母亲和哥哥所反复提及。

在家中不能戴耳机听音乐,因为家人听不见;在饭桌上必须得参与到交友软件的讨论当中,因为这是为数不多的,全家人能一同参与的事情。

当她为了家庭放弃梦想的时候,仍要被指责剥夺了哥哥独当一面的权利。听觉就像是一道隔膜,顺理成章地隔绝着露比和她的家人,她的任何想法和行为都很少被理解和允许。她是这个家庭的“异类"。

在校园生活里,露比也同样显得格格不入。

她从刚上学时发音和其他人不一样,就饱受同学的嘲笑。现在除了学习还要兼顾家庭的捕鱼工作,身上的鱼腥味也成为同学们调笑的谈资。同时她作为聋哑人世界与健听世界的沟通者,不可避免地承担起了“翻译官”的任务。这样的多重矛盾,使得她不被大多数同学所接纳。

不断被打击的自信,导致露比不相信自己有一副好嗓音,直到合唱团的老师贝尔纳多给她鼓励,甚至牺牲个人时间为她单独授课,希望她能考入伯克利音乐学院。

与此同时,露比的爸爸因为不满中间商赚暴力的差价,开始经营起自己卖鱼获的生意。就在日子向好的时候,矛盾产生了。一方面露比半工半学的状态,就已经非常疲惫,又因为帮助家里创业而多次迟到,让老师觉得她不想努力。当她向家人分享报考音乐学院的决定时,他们的第一反应居然是捕鱼生意不能少了她。

在露比找寻自我的过程中,不管是校园环境还是家庭环境,都没有给予她正向的肯定,这些干扰的声音阻碍了她发掘自我的过程,这也是很多青少年遇到的困境,是普世性的。不光是聋哑家庭,可能很多父母都规划好了孩子未来的发展,对孩子有所期望,实际上忽略了孩子的天赋与尝试追梦的自由。

但对于影片来说遗憾的是,露比的自我觉醒从始至终都是被动的。无论是她开始追求音乐梦想,到后来脱离原生家庭,都不是她自己主动做出的决定。她加入合唱团是因为暗恋的男生喜欢唱歌;学习音乐是老师发现了她的天赋,主动帮她成长;当她和家里人沟通去外地上大学的时候,还因为家里的不支持而毫无抵抗地放弃了;学校的演出也并没有让她“华丽转身”,只是让父亲“想通了”。

最终被伯克利录取这件事,更过于梦幻。

已经离开的老师,突然回到考试现场帮她钢琴伴奏,发现她状态不对,还假装弹错音让她重新开始,家人们也可以偷偷溜进考场旁观。一切都是那么完美地发生在合适的时间,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一个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而更像是包装起来的幻梦。

历届的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几乎都发生成年人的世界,而青少年所处的环境与内心的变化却很少被提及,这是这次最佳影片题材与以往不同的地方。

听障演员

《健听女孩》之所以特别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影片中的聋哑家庭的演员们真的听不到,这是法国版电影所不具备的。影片中饰演露比母亲的演员玛丽·玛特琳凭借1986年的电影《失宠于上帝的孩子们》萨拉一角,就获得了第5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听障人士。

饰演露比父亲的演员特洛伊·科特苏尔也获得了最佳男配角的奖项,成为第一个获得最佳表演奖的听障男演员,该奖项的意义不光是认可科特苏尔在影片中出色的表现,也是在鼓励聋哑人可以拥有希望,追求自己的梦想。科特苏尔曾告诉《纽约时报》的记者。“我逐渐看到(健听人)恐惧开始消退,这就是为什么不要限制一个聋人演员是如此重要。因为作为一个聋人,我可以开车,我可以做饭,我可以做所有的事情。唯一有障碍的地方是沟通障碍,仅此而已。”

争议

也正是选择听障演员这点,让《健听女孩》从影片诞生之初就拥有了两面性。一方面采用听障演员,本身就是一次大胆的、与众不同的尝试,另一方面,影片也会被很多人贴上“政治正确”的标签,认为选角的做法是有意讨好观众。不难想到之前的《水形物语》在获得最佳影片时,有不少人对影片主角的设定感到不满,认为残疾人女主角的设定是一种“走捷径”的方法。

不过我认为,和其他少数群体一样,聋哑人并不希望成为“例外”,他们不会认为自己与健听的人相比有何种优势,该片的听障演员在出色地完成角色的同时,呈现了精彩的、极具感染力的表演。

正如影片中的哥哥一样,他虽然脾气暴躁,经常无视他人的建议,但仍然坚信自己能融入“正常人”的圈子,有能力为家庭负起责任。

这部影片的意义,对于健听者来说,观看后会更加了解身边的听障群体;对于听障者而言,这样的电影能给予人力量。

无论是面对日渐低迷的捕鱼生意,一家人率先反抗不公平的政策,说出了其他渔民没敢说出来的话,并开启了自己卖鱼的生意,还是露比最终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考场,唱出《Both Sides Now》,都在讲述:每个人都应该有勇气去追逐自己的梦想。这也是电影这个载体本身赋予这个世界的一些暖意。

影片最出彩的设计就是,当露比在舞台上演出时,父亲的主观视角,让我们既体会到无声世界的寂静,也通过父亲的眼睛,观察着身边所有沉浸在演出中,获得感动的听众们,并且与他们产生联结。也就在这时,父亲深刻体会到,女儿除了与自己家庭用手语沟通,更可以通过美妙的声音打动其他人。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沉静下来,不光是用耳朵,也尝试用其他感官去体会身边的故事。


健听女孩CODA(2021)

又名:乐动心旋律(台) / 贝利叶一家 美国版 / 心之旋律 / 终曲 / Children of Deaf Adults

上映日期:2021-01-29(圣丹斯电影节)片长:111分钟

主演:艾米莉亚·琼斯 特洛伊·科特苏尔 玛丽·玛特琳 丹尼尔·杜兰 

导演:夏安·海德 

健听女孩的影评

Amélie
Amélie • 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