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与翻拍之间难免会经历观众的审视

我将从以下角度来浅析这两部作品所带给我的观影感受(当然“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本人更偏爱于后者。

1.人物设定(背景、家庭中人物关系、主角、配角...)

(1)《贝利叶》一家以自家农场卖自制奶酪为生,影片中并没有刻意强调其家庭经济状况,更像是被动斗争。《CODA》则以出海捕鱼为业且非自营,而就因此所沾染上的“鱼腥气味”(也可理解为“穷味”)也为后面的同学嘲笑早早埋下了伏笔,同时也就可以引发为后面争取自营经济所发生的戏剧冲突,这里更像是主动反抗。

(2)《CODA》将《贝利叶》中弟弟一角色转变为哥哥,在我认为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首先,离不开在年龄及生活阅历上的颠覆性改变,《CODA》中的哥哥是极努力想冲破听障人士与世界的隔膜的“领导者”。其次,在人物性格上哥哥往往是用暴力来维护那颗强大而又弱小的自尊心,而我们如果将这一维权行为与残障人士的发声产生联想实则也不为过。

(3)影片虽然都展现了主角独特的音乐才华,但我认为贝利叶对于音乐的喜爱程度远不及Ruby。有时候反而会让我认为贝利叶可以为爱情而放弃自己的梦想,但Ruby对于音乐的热爱从始至终,让我心生敬佩。两个影片中都涉及到了媒体采访,贝利叶翻译手语的态度更像是一个生闷气的小孩仍保稚气,或许可以说她并没有真正爱过家人,Ruby则是一直游离于梦想与家庭之中。

(4)对比来说,还是《CODA》中的老师更值得我的信任。(进行“小狗大狗”练习...)《贝利叶》中导演设置的老师紧张那一部分与最后的从容坦荡形成的对比,反而会让我觉得这个老师更像是一个“骗子”。

在主角音乐搭档的设定上,《贝利叶》中更多展现了情欲《CODA》中更多展现了陪伴与鼓励,我还是更倾向于后者。

2.戏剧冲突与矛盾设置

(1)正如上面所提及的,《贝利叶》为自主经营而《CODA》为集体经营,因此自然而然前者比后者困难会有所减少,而影片也会因此减少了内心的抉择。

(2)《CODA》Ruby逃出音乐教室其后独自歌唱再到主动找寻Mr. V解释原因,其心理历程显而易见,不必多说。

(3)主角与音乐搭档的矛盾冲突点大不相同,虽然都离不开父母这一家庭群体的促使,但《CODA》更加合理。实在不理解《贝利叶》中导演为什么在排练时设置初潮这一冲突,以及后面母亲面对外人的“展示”(包括最后两人合好的过程及方式也匪夷所思)。

3.特色设定

(1)贝利叶的身高与同龄人相差无几,但Ruby却比同龄人矮(特别是与玩伴的鲜明对比)。

(2)贝利叶在与家人沟通的时候运用口述的方式告知观众对话内容,而《CODA》中导演更多的给予了听障人士自由权。后者反而更能深化主题使观众不失兴趣。

(3)模仿听障人士的戏份中,《贝利叶》降分贝处理《CODA》无声处理,相较而言更喜后者。而前者更像是以听障人士的视角赞美妻子后者才更侧重于以其视角观察世界。

(4)父亲感受声带震动。还是更喜欢《CODA》的处理,伴随着歌声父亲细细地感受而不是急迫。

(5)影片中最催泪的部分无疑是最后,说实话《CODA》看一遍哭一遍实在是太费眼泪,但《贝利叶》却无此感受。

总之,整体来看美版比法版更容易赢得我心。当然,每一个作品都会有优点与不足,相互学习和借鉴才能进步。

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永葆善良、永葆真诚。


健听女孩CODA(2021)

又名:乐动心旋律(台) / 贝利叶一家 美国版 / 心之旋律 / 终曲 / Children of Deaf Adults

上映日期:2021-01-29(圣丹斯电影节)片长:111分钟

主演:艾米莉亚·琼斯 特洛伊·科特苏尔 玛丽·玛特琳 丹尼尔·杜兰 

导演:夏安·海德 

健听女孩的影评

Amélie
Amélie • 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