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五代的导演没落了。张艺谋和陈凯歌之后再没拍出好电影,一部《三枪》,一部《无极》,从此两人都走上商业电影的道路。拍这部片的时候,广西制片厂只给了剧组50万人民币,陈凯哥导演,张艺谋摄影,这是两位导演的第一部作品,整个剧组的工作人员都剃了光头,众志成城决定再苦也要把片子拍出来。没看过原著《空谷回音》,但它应该是和《霸王别姬》、《妻妾成群》等一样是优秀的作品。回望当年经典的老片子,无一部不是先有著作,再有电影,为了拍成电影赚票房而写的剧本,一定成为不了好的作品和好的电影。
这部电影嘛,题材是很老了,不过那个年代除了这类主题还能拍出什么更多的花样呢。拍得真实,不夸张不做作,在现在看来就可以算是一部远高于合格的电影了。里面陕北的酸曲子,如果是小时候,我肯定是不愿意听的,包括秦腔啊,信天翁什么的,只要跟山歌民歌有关,特别还是北方的,都觉得土。自从开始看一系列的国产老电影后,各种古老的和乡土气息的曲子竟然觉得很好听,《大红灯笼高高挂里》三太太唱的戏曲,《红高粱》里姜文吼的酿酒哥,《刘三姐》里所有的机智的山歌对唱,以及《黄土地》里翠巧稚嫩的声音唱出陕北粗犷的酸曲子都觉得很好听。并不是说旋律真的有多好听,而是听起来朗朗上口,歌唱人的淳朴的嗓音,他们通过唱歌传递的信息和表达的情感,都是真情流露浑然天成。那些弹幕问为什么他们能够脱口就能唱出应情应景的歌曲并且填词还如此美妙生动。因为人家就是唱歌长大的啊,唱歌已经是他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过唱歌来说话,说话时即唱歌。如果不能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这些调里面蕴含的情感和词里面饱含的寓意,那么绝对是理解不了那个时代的电影。
前不久听了个节目,在比较印度和中国的发展和未来。中印龙象之争已经是很普遍的话题了,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两个国家上。然而多数这类话题只关注经济地理政治等方面的思考分析,忽略了一些关于民族和文化本源的探讨。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完全可与古印度文明比肩而立,然而为什么印度电影越来越冲出国门得到全世界的瞩目和喝彩,中国的电影却雷区重重?仿佛我们已经在现在的电影中找不到中国元素了。这里的中国人姑且暂指汉族人吧(毕竟主流电影还是反应汉族人的生活图景)。我们穿着毫无民族特色的服饰,听着变味的中国曲风流行乐,各种民风民俗和骨子里应该与生俱来的东西都在消磨殆尽。 相比之下,在隆重的场合甚至日常生活中印度人穿着传统服饰,歌舞贯穿所有悲欢离合的场合,你称之为陋习也好文化传统也好发生在大街小巷。浓浓的接地气的生活味,深厚地对文化的倚重,再由各种色彩斑斓五光十色的元素中挖掘人性探讨生活意义。
为什么中国的年轻人看不下去国产优秀电影呢,印度的孩子看他们的电影应该都看得津津有味吧。因为现在的电影完全丧失了中国元素,就算是一些标榜着中国元素的电影也是生搬硬凑,没有回归于最底层、原始和真实的生活。所以导致现在大多数人听着淳朴的民歌觉得土,说自己欣赏这类电影觉得丢脸,觉得民俗嘛,这些都好俗不可耐;喜欢的是被现在主流审美品味裹挟的表面看似光鲜亮丽,夹杂着流行语搞笑桥段和小鲜肉们矫情的爱与撕逼的故事的商业电影。其实嘛,我觉得这样的你才俗,“俗中又俗的一个俗人”。

黄土地(1984)

又名:深谷回声 / Yellow Earth

上映日期:1984(中国大陆) / 1985-08-10(洛迦诺电影节) / 1985-09-10(多伦多电影节)片长:89分钟

主演:薛白 王学圻 谭托 刘强 

导演:陈凯歌 编剧:张子良 Ziliang Zhang/柯兰 Lan Ke/陈凯歌 Kaige Chen

黄土地的影评

芋
芋 • 黄土地
绿鱼
绿鱼 • 过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