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1-09

黄土地:与翠巧跨年代的共鸣

带有目的性地看了这么多天的80年代老电影,终于有一部能产生跨时代共鸣的片子了——《黄土地》
先说一点,暂时只想把这篇变成一文“私人话语”,只说我的感受和我想说的,可能不一定会受益~
顾峥教授的《新时期中国电影论》里说陈凯歌的电影喜欢“符号化”,我看完电影后最想最想先谈一谈翠巧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 片头喜庆的结婚场景与翠巧单独给镜交替,交代了这个角色的特殊性,为后文遇到顾大哥,并受其启蒙到最后自己挣脱“宿命”/“规矩”作了铺垫。作为我个人,我留意到的是导演用了三次翠巧的打水将她人生状态和心理状态分为三个阶段,最终导致价值观的大转变——第一次翠巧尚是个与黄土地强关联,虽看到了些“不一样”,但依旧守“宿命论”束缚着,回去后见到客人亦羞涩得极少自我表达,直到第一次从顾青口中得知“外面的世界”(南方女人婚姻自主选择、可以念书识字,五尺男儿也做针线活…),朦朦胧胧中意识到了一种可能性,甚至产生了“希望”,但爹坚持着一生所坚持的“规矩”,于是她和弟弟也就恪守家庭、社会中应有的角色;第二次打水,翠巧的状态是开心、乐观的,正沉浸在“希望”所带来的“幸福”中,这与后来得知顾青要走的先扬后抑的三连问产生对应。并且这时候的她尚且不急,任凭内心的想法慢慢发芽,即使得知媒婆来了,也只是通过丈量红衣裳后的一摔果断认清自己的“不合适”,在顾大哥面前也说没什么;第三次翠巧已经成为头戴白巾的妇女,此时没有响亮通透的民歌做背景,是否代表了一种“心死”?不过她和弟弟的对话还是体现了她的决心,并且最后也付诸了行动。
片中屡屡出现大片黄土、天空之类的“留白”,配合通透的陕北民歌,每每在这时候我最有共鸣,不是对这个人物的移情、共情,而是用我这个年代的欲望去理解翠巧,我21岁,跟她同样“渴望”、“外面世界”、“另一种可能性”、“虚无缥缈”…所以这部80年代的老片可以看得我鸡皮疙瘩。
BTW,成群的腰鼓队真的跳的太震撼了,我作为一个舞蹈爱好者,对这段简直看得想去学习腰鼓舞。因为我是学街舞的,街舞的动作到后面讲究独创。我想起一个大师og曾说:你们中国有这么多东西,功夫、扭秧歌…为什么还要去copy日本和法国的?”值得反思一下。

黄土地(1984)

又名:深谷回声 / Yellow Earth

上映日期:1984(中国大陆) / 1985-08-10(洛迦诺电影节) / 1985-09-10(多伦多电影节)片长:89分钟

主演:薛白 王学圻 谭托 刘强 

导演:陈凯歌 编剧:张子良 Ziliang Zhang/柯兰 Lan Ke/陈凯歌 Kaige Chen

黄土地的影评

芋
芋 • 黄土地
绿鱼
绿鱼 • 过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