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6-02-19

电影史话:《电影史话》笔记

边看边做笔记…可以和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结合起来看(2015-06-14)

豆瓣显示这是去年6月14日写得短评,这条短评写得时候我可能只看了两、三集吧。打了个五星。当时还是电影小白,中外电影史别说背了,连看都没看过。

现在看完发现不值五星,其中确实有些段落值得推荐,比如开头介绍的一些好莱坞的早期历史,女性主导,因为当时电影业被人瞧不起,后来有声电影华尔街资本才大量进入好莱坞;以及第三集对小津安二郎导演风格特点的七八点归纳,第四集对希区柯克特点的归纳。

但整体下来不值五星。

其他很多段落都只是走马观花泛泛而谈,导演访谈也没有深入,每个人都只是几句话,这能给观众带来多大启发和思考?只不过是意思意思,出现就行,来给这部纪录片增加份量。有些类似电影节邀请各路世界名导拍出的集锦片。

我看的版本是左上角有搜狐视频水印的那一版。其中在翻译上,导演名,电影名,有许多和现在不符的译名,做笔记去搜,有些直接搜不到。这是翻译问题。另一版字幕完全是混乱的。

但更重要的是这部剧的本身,如果你对电影史一无所知,平常只是看看院线片,开头介绍的一些知识,以及180°轴线原则,小津特点实例,这些确实会让人知识有些增长,但这些都只是零碎的,浮泛的知识,并不能做到深入化。像后面对六大洲导演的介绍,如果你压根没听过他们,看了,也就忘了。并不能做到让你看完这部剧就仿佛成为电影史学家,对从1905到2015,这110年,六大洲的各个流派都了然于胸,虽然都介绍到了,但只是太浮泛的,不深入的,只是介绍而已。

如果你有一定的电影史知识,那么他介绍的一些流派或导演,对你来说早已背过,熟的不能再说,他说的你都知道,鸡肋。而有的考研不考没背的比如第三世界电影,像阿根廷,南美,非洲,瑞典,这些你都不知道,期待视野悖离,审美距离拉到最大了,各类陌生又拗口的导演和电影名,导致完全产生不了观看欲望。

当然如果你时间多,像放寒暑假,那每天一部这样看看也无妨,如果你本身时间就不多,特别是考研电影学的孩子,别花时间在这部纪录片上,这15个小时还不如好好去看电影专业书籍,进步更大。

这么说吧,如果考研电影学读背中外电影史和电影理论带给人的知识增量是10,那么这部剧最多是3,或者2,这还是做了笔记的效果。(当然其中也有一些给人启发的,比如视听媒介所独具的优势可以相当出色的解释什么叫做 180°轴线原则,还有几次直视屏幕可以给我作为间离效果在电影中运用的写作素材)。

所以如果你真想从业余爱好者进阶到影评人,那就去看书去吧(有些还要背过)。视听媒介天然的不具备深度思考性,看书才是进阶之道。


——————————

以下是笔记:
前三集写在笔记本上,有空补。

————————————
第四集:1930s
类型片的天下、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瑞芬斯塔尔、希区柯克
逃避主义1939,女性《妮诺契卡》《绿野仙踪》《飘》

鲁宾·马莫利安《爱我在今宵》
希区柯克:
1. 视点
2. 证实不存在
3. 特写
4. 恐惧与震惊
5. 与传统不同,从特写开始《第三十九级台阶》《毕业生》《情书》
6. 对无声的再处理
7. 特写是嚓的碰撞,高机位的镜头就是颤音

————————————
第五集:1939——1952 战争的创伤与新的电影语言
二战
景深镜头
约翰福特《关山飞渡》,深焦镜头
一般用长焦镜头,营造浅景深的美化效果,背景模糊

大景深增加空间感,
后仿者《黄金时代》

威尔斯

深焦镜头:远近都清晰
长焦镜头:近处清晰,背景模糊

柴伐梯尼:电影要钻透生活
希区柯克:电影不要钻透的生活00:20:45

儿子差点被汽车撞两次,打破因果链条,发生就是发生了,不进入情节

1941--1959 生产350多部调子灰暗的电影 后来被称作film noir

英国:《生死缘》、詹宁斯《倾听不列颠》,查理一世、头盔、《第三个人》


————————————
第六集:1953——1957
道格拉斯·塞克
詹姆斯·迪恩 埃及

印度电影:
1958,尤素福·夏因 3:07 《开罗车站》
《纸花》
古鲁·度特 印度的威尔斯
雷伊《大路之歌》
《女神》阿普三部曲
《印度母亲》

拉美
巴西:《里约40度》
墨西哥《唐娜·芭芭拉》 《珍珠》布努埃尔《被遗忘的人们》

以角色为主的电影:《马蒂》《码头风云》《出租车司机》

表演方法论
法国 碧姬芭铎


————————————
第七集:1957——1964
费里尼、伯格曼、布列松(这三个导演的电影,人位于电影中心)
雅克塔蒂

巴赞:“当镜头足够广阔,能让我们的眼睛在里面游荡时,电影就是最棒的”

戈达尔,用剪接表现同一个东西
《美国舞男》

意大利:
帕索里尼、贝托鲁奇、莱昂内、维斯康蒂、安东尼奥尼

安东尼奥尼的舒缓长镜头为以后三个欧洲导演奠定基础:
他们是:匈牙利的米克罗思·杨索、贝拉·塔尔、安哲罗普洛斯
《流浪艺人》,镜头缓慢后移,关注街道和关注人一样,而在传统,会先交代环境,然后特写,安哲没有给特写。

西班牙电影:讽刺弗朗哥政府
《轮椅》、布努埃尔《维莉迪安娜》


阿莫多瓦《我为什么命该如此》

[瑞典]维尔戈特·斯耶曼《我好奇之黄》

《母亲与娼妓》让·皮埃尔·里奥


——————————————————
第八集:1965—1969
波兰:
安德烈·瓦伊达《灰烬与钻石》
波兰斯基

前捷克斯洛伐克:
专注于动画片 木偶片 伊里·特恩卡是领军人物1965《手》
米洛斯·福尔曼
凯提洛娃《雏菊》

匈牙利:
杨索《红与白》、90s贝拉塔尔

前苏联:
塔科夫斯基、索库洛夫、谢尔盖·帕拉杰诺夫

日本:
大岛渚、今村昌平

印度:
李维克·伽塔克《可悲的谬论》、玛克考尔:“戈达尔拍得电影比正常节奏快,我需要比这慢”(牌苹果掉地

巴西:
格劳贝尔·罗萨

古巴:
《我是古巴》

伊朗:
1962,费尔罗·费洛克扎哈德《黑房子》

塞内加尔:
1960独立,总统是诗人,塞姆班《黑女孩》

英国:
自由电影,愤怒青年、卡雷尔赖兹、《鹰与男孩》、理查德·莱斯特拍摄披头士纪录片

美国:
直接电影:德鲁小组1959《选战》纪录片、
地下电影:安迪沃霍尔,1963开始拍电影
摄影师韦克斯勒导演《冷酷媒体》
《2001 space oddity》



————————
第九集:70s美国新好莱坞
迈克尼科尔斯、米洛斯福尔曼、丹尼斯霍普、罗伯特奥特曼、科波拉、马丁斯科西斯
《第二十二条军规》《消防员》《最后的电影》

施拉德《taxi driver》 存在主义
主人公在结尾得到女人拯救:《扒手》《美国舞男》《迷幻人生》

查尔斯·伯内特:黑人电影(戈登·帕克斯、乌斯曼·塞姆班)
《杀羊人》

博格丹诺维奇

萨姆佩金帕

泰伦斯·马立克

《歌厅》

《教父》:北极星式的照明,光从头顶打下

Film noir 《China Town》 罗伯特·唐恩

抄袭、借鉴怎么区分
吴宇森《纵横四海》、特吕弗《朱尔和吉姆》
文白《夏洛特烦恼》、科波拉
昆汀

——————————
第十集:1969—1979
新德国电影:
德国婴儿潮
《深锁春光一院愁》
冯·特洛塔

意大利:
帕索里尼 生命三部曲(天方夜谭) 1975死于谋杀(波兰斯基)
贝托鲁奇 视觉美感(《同流者》)

英国:
肯·拉塞尔(英国的费里尼)《恋爱中的女人》、《演出》(《假面》)关于身份认知

澳大利亚:
尼古拉斯·罗格《姐弟荒野历险记》

彼得威尔《悬崖下的野餐》慢镜头营造神秘感

《我的璀璨生涯》山姆尼尔,女性电影

日本:
土本典昭 纪录片
原一男

第三世界电影:
1969以后,政治性的,在非西方国家拍摄的
非洲(叶如巴尔)、南美、中东伊朗
埃萨俄比亚:海尔·格里玛《收货:3000年》


非洲:
塞姆班《哈拉》(塞内加尔从法国的殖民地到后殖民)
吉布列·迪奥普·马贝提开创了非洲的现代主义 1992《土狼》(剧情和《老妇还乡》一样?!)
萨菲·法耶,非洲第一位女导演,1974《来自乡村的信》


七十年代中东的电影都涉及身份认知和民族解放的主题

库尔德人,伊尔马兹·古尼《希望》,《自由之路》

南美:
《智利之战》

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盗贼爬上高塔


——————————
第十一集
票房大片:印度1975《复仇的火焰》
香港电影,功夫片,胡金铨,李小龙

“看这优雅、设计精美的电影,如果约翰·福特喜欢研究佛教、芭蕾和零重力,他或许也能拍出胡金铨式的电影。”

吴宇森,深受黑泽明和萨姆·佩金帕影响,使用多部摄影机拍摄枪战,其中一部分移动摄影,慢镜头,唯美

非线性编辑系统

袁和平《黑客帝国》

香港功夫片反重力

徐克

宝莱坞《莫卧儿大帝》、古尔扎《季节》
泰戈尔(宝莱坞的王后)
阿米特巴·巴强(宝莱坞国王)

阿拉伯电影,阿凯德《使者》

埃及先锋导演,尤素福·夏因《麻雀》

美国:
票房大片,巨片时代《驱魔人》、《大白鲨》、《Star War》

《第三类接触》《侏罗纪公园》视点升高,音乐响起,



——————————
第12集:1980s
中国第五代

印度?无字幕

苏联电影《自己去看》

无字幕不知道说的哪儿

波兰 基耶斯洛夫斯基 《杀人短片》改变了波兰的死刑法

非洲:加斯顿·卡波雷《上帝的礼物》、苏莱曼·塞西《光之翼》(《光明》)杀自己的父亲

美国:
大卫林奇
斯派克李,用倾斜的构图表现事物处于失衡状态,借鉴了《第三个人》
独立电影夫妇组:导演约翰·塞尔斯和制片玛吉·兰奇

法国:
吕克贝松《地铁》
卡拉克斯

西班牙:
弗朗哥政府瓦解
阿莫多瓦披头士纪录片
维克多·艾里斯《日光之梦》

英国:
右翼政府
《我美丽的洗衣店》
特伦斯·戴维斯《远方的声音犹在耳边》 缓慢叠画、对称构图
格林纳威

德里克·加曼《英伦末路》
大卫·柯南伯格《录像带谋杀案》《撞车》


加拿大:
诺曼·麦克拉伦,获奥斯卡,逐格动画,两个邻居

《蒙特利尔的耶稣》



——————————————
第13集:1990-1998 数字时代来临前胶皮电影的最后时光

伊朗:
《苹果》
父女马克马巴夫《无知时刻》自传

台湾新电影侯蔡

日本恐怖片 冢本晋也《铁男》、午夜凶铃、三池崇史《切肤之爱》九十年代的日本导演把静止作为暴力的原点,几乎有些禅意。日本人对原子弹的恐惧、对机械、对录像带、对女人

致力于反映真实:

丹麦Dogma95

法国:
马修·卡索维茨《怒火青春》
布鲁诺·杜蒙《人性》
克莱尔·丹尼斯《军中禁恋》(《土狼之旅》)

比利时纪录片导演让·皮埃尔,吕克·达内《罗塞塔》


多洛塔·肯杰尔扎沃斯卡

维克多·利萨克夫斯基 纪录片 93min

迈克尔·哈内克《未知密码》《趣味游戏》(funny games)直面荧幕,对着观众眨眼睛,打破观众—演员二元对立,间离。被剧中人注视的那一刻颇有些心惊肉跳之感。

——————
第14集:1990s,数字化和后现代主义

从赛璐璐胶皮到数字CGI技术
现实失去其真实性
现代到后现代

modernism--Postmodernism
Reality lose its realness


《好家伙》结尾直视屏幕,后现代
对着镜头开枪,套用《火车大劫案》

昆汀《落水狗》——李修贤《龙虎风云》 00:15
两处相仿:路口双枪射车里警察;结尾死亡三角用枪互指,卧底警察

科恩兄弟《逃犯三王》

格斯·范·桑特《不羁的天空》《大象》《杰瑞》灵感come from 电子游戏《古墓丽影》,摄影在背后跟着主人公走

格斯·范·桑特摄影师—香特尔·阿克曼《让娜·迪尔曼》的拍摄手法——小津。固定镜头 rather than 移动摄影,机位低

马修·巴尼《悬丝》系列片五部

讽刺电影,导演保罗·范霍文,编剧艾德诺迈尔《机器战警》《星河战队》

早期讽刺导演:巴克亨利《毕业生》《第二十二条军规》编剧


澳大利亚简·坎皮恩《天使与我同桌》
《钢琴课》第一个女性戛纳金棕榈
早期好莱坞是女性的天下,现在只有3%的女性做导演或编剧

巴兹·鲁曼《罗密欧与朱丽叶》《红磨坊》混乱喧闹流行歌曲大杂烩



——————
第15集:2000以来 现实的回归,创新

《劳莱和哈代》 背景是画出来的,大猩猩

纪录片:
《是和有》
《华氏911》
《齐达内:21世纪的肖像》


《神枪手之死》
摄影 莉莲·吉许
努里比格锡兰《适合分手的季节》 大特写 局只拍摄人体吧部

罗马尼亚:《无医可靠》

阿根廷电影《无头女人》

墨西哥:卡洛斯·雷加达斯《》

韩国:李沧东《绿洲》、奉俊昊《杀人回忆》间离 直视屏幕、《老男孩》

《绿野仙踪》《穆赫兰道》《梦的安魂曲》

罗伊·安德森《二楼传来的歌声》
五十年代《雨中曲》斯坦利多南用分屏对抗审查制度,罗杰·艾福瑞《诱惑法则》,分屏,但主角直视屏幕


泰国 阿彼察邦 《热带疾病》

亚历山大·索库洛夫《母与子》


————————
尾声:2046 《inception》《暖暖内含光》斯约斯特洛姆

电影史话The Story of Film: An Odyssey(2011)

又名:电影的故事(台)

主演:维姆·文德斯 斯坦利·多南 罗伯特·汤 克莱尔·德尼 阿米达 

导演:马克·卡曾斯 编剧:马克·卡曾斯 Mark Cousins

电影史话的影评

水哥
水哥 • 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