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电影的诞生1895--1918:新的艺术形式
十九世纪末,一种新的艺术形式闪亮登场,进入人们的生活。恰似梦幻。电影已成为今天数十亿美元的全球娱乐业。但是推动电影发展的,不是票房或演艺圈,而是激情和创新。
金钱推动不了电影的发展,商人们不知道人们心中的秘密或电影的魅力。创意,视觉创意,才是真正推动电影发展的动力,而不是金钱和市场营销。虽然事实并非总是如此,但坐在黑暗的电影院里,是那些影像和创意让我们兴奋,而不是金钱和娱乐生意。但是,如果商人不来控制电影,谁来控制呢,谁知道怎么才能钻进你的脑子里呢。《电影史话》是一条世界电影之路,它带领我们找到那些给这种神圣的、妙不可言的艺术形式赋予生命的人和电影。
1、卢米埃尔姓氏的意思就是“光”,电影——法国之光。只有法国人最早把电影当做“艺术”。
2、乔治•梅里埃 汽车变成灵柩 停机再拍
3、第一个女导演 第一个电影制片厂女老板(高蒙电影公司的女秘书) 爱丽丝•盖•布兰彻,
4、布莱顿学派,乔治•艾伯特•史密斯,第一个在火车头前拍摄——“幻影移动”
5、最早的特写镜头,乔治•艾伯特•史密斯,1903年《病猫》,使得演员而不是场景成为电影的主体
6、《科比特对战费茨莫斯》1897年,首次用六十三毫米宽的底片,宽银幕从此诞生,到1953年被大众接受
7、《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1903,埃德温•鲍特,第一次连续性剪辑,交叉剪辑(“后来”)里程碑:剧场感被运动感取代。
8、瑞典导演:斯约斯特洛姆《幽灵马车》,二次曝光 “灵魂出窍”
9、《拴住的马》1907夏尔•百代,第一次运用平行剪辑(“同时”)
10、《吉斯公爵的被刺》1908,“在电影艺术史上成为一部划时代的重要作品”,成为电影由杂耍向艺术过渡的重要标志(正反打镜头)
11、弗洛伦斯•劳伦斯 1910第一个电影明星,制片人卡尔-拉姆勒(环球公司)好莱坞升华明星制,明星影像各个方面,意味着心理学成为电影的驱动力。
12、加利福尼亚西海岸好莱坞(冬青树不能在这生长)的建立,气候,阳光,逃避专利(莱瑟姆兄弟和爱迪生改进“莱瑟姆环”,申请专利)
13、黑囚车摄影棚 世界上第一座电影摄影棚,1893年爱迪生建于新泽西实验室附近。
14、世界上第一部长故事片《凯利帮的故事》1906年,查尔斯•泰特 澳大利亚
15、好莱坞第一部长故事片《娶印第安女人为妻的白人》 1918年,西席•迪米尔 180度轴线规则
16、《焦虑》1913 洛伊斯•韦伯(女)电影技巧:平行剪辑 分画面 主观镜头 创造性的运用后视镜镜头表现追逐画面 摄影机机位
17、早期好莱坞女性在电影制作方面具有重要地位,编剧,导演,制片,弗朗西斯•马立荣 剧作家 两次奥斯卡最佳编剧 薪酬最高
18、大卫-格里菲斯的艺术贡献,讲真实带入电影,风吹动树叶,未经设计的自然细节打动人。罗兰-巴特评论为“泪点”,触动情感的东西。
《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D•W格里菲斯 第一次给电影打上种族歧视的烙印,美化三K党,
19、《党同伐异》1916,格里菲斯 三个半小时 副标题《有史以来爱的挣扎》,用不同色调表现主体,四个故事穿插放映,模仿查尔斯•狄更斯
20、《路上的灵魂》1921 村田实 日本 亚洲最早使用平行剪辑 第一部日本著名电影
第二集:好莱坞的梦工厂:美国电影的辉煌与第一批叛逆者1918--1928
1、一战后好莱坞的崛起:搭建大型摄影棚;编剧撰写故事脚本;星探寻找发现明星;
布景设计师创造辉煌的建筑(《巴格达窃贼》);服装设计师调和时尚和个人风格,根据明星调整设计;化妆师发明新的化妆技术;工程师发明布光:三点布光发;轨道车使摄影级移动,让画面漂移;明星合同的签订,明星被公司控制;——标准化、可控性。(制片厂体制)
2、电影公司;米高梅——拥有比天上星星还多的明星,它的电影豪华而乐观,例《雨中曲》;华纳兄弟——市井话,它的明星都是冷面天使,第一部黑色电影《马耳他之鹰》;派拉蒙——闪闪发光、香槟、华丽的服装、女性、浪漫、明争暗斗,带有更多朦胧的和东方的韵味,例《放荡的皇后》。
3、二十年代杰出的喜剧场面设计者——巴斯特-基顿:《福尔摩斯二世》(巧妙的剪辑),《将军号》(火车)
3、查理-卓别林——电影界的查尔斯-狄更斯,即兴式的表演,将娱乐、理念、动作、即兴表演和政治融为一体。被卓别林影响的导演:法国导演雅克-塔蒂《于洛先生的假期》,斯蒂诺-德-劳伦斯蒂《彩色托托》,印度导演拉兹-卡普尔《流浪者》,比利-怀尔德《日落大道》《热情似火》,以及哈罗德-劳爱德《最后安全》,劳埃德又影响早期的小津安二郎《我落第了,但...》。
4、雅克-塔蒂——“法国卓别林”于洛先生四部曲《于洛先生的假期》《我的舅舅》《玩乐时间》《交通意外》
5、喜剧片是好莱坞二十年代生产处的最耀眼、最具娱乐性和革新性的产品。
6、弗拉哈迪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纪录片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一种特立独行的流派诞生了。(有很多摆拍和设置情节的段落,最终导致纳努克一家没有攒够食物,最终饿死——颇受争议)
7、二十年代的现实主义影片,打破好莱坞的幻梦。埃里希-冯-施特罗海姆极端的现实主义——《贪婪》(1924)。金-维多——《人群》(1928)(提倡现实主义表演,俯拍办公室场景,例如比利-怀尔德的《公寓春光》,奥逊-威尔斯的《审判》,雅克-塔蒂《玩乐时间》)。
8、前苏联电影:《火星女皇》,表现了城市和现实主义的反叛思想,尖角、线条和现代主义的服装。
9、二十年代的现实主义巅峰《圣女贞德的受难》(1928),丹麦导演卡尔-西奥多-德莱叶。一系列特写镜头,无化妆,简约的的布景、打光,追求简洁的画面——在意白色的简洁和精神力量。德莱叶进化了无声电影的场面、装饰、表演、华而不实的内容。(《大法官》《吸血鬼》《诺言》),拉斯-冯-提尔的《狗镇》受到了德莱叶疯狂削减布景和装饰的影响。
第三集:表现主义,印象主义,超现实主义:世界电影的黄金期1918--1932:世界上标新立异的伟大电影导演
1、早期电影革新者恩斯特-刘别谦,《牡蛎公主》表现了刘别谦嘲笑和颠覆的风格,《结婚集团》性暗示很大胆。“刘别谦笔触”(没有统一概念):刘别谦喜剧片的风格化幽默,流畅、轻松、对剪辑、场面调度和节奏的掌握都恰到好处。
2、法国印象主义电影。阿贝尔-冈斯《车轮》(1923):直接用影像化手段表现角色内活动(快速剪辑的画面)。巅峰电影4个小时的《拿破仑》(1927):将主角塑造成一个悲剧英雄,与主流的浪漫电影形成鲜明的对比,马背上极具动感的运动摄影,史诗场面用三台摄影机同步拍摄。
3、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罗伯特-维恩的《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1919):电影的空间被切割成玻璃一样的碎片,层次不齐的光表现出菲赫尔极端的心理状态,电影影响深远。——对希区柯克的影响巨大,1927的《房客》,衣笠贞之助的《疯狂的一页》(1926。
弗里兹-朗的《大都会》是无声片时代最具标志性的影片,对后来的电影影响深远:金-维多的《人群》中的建筑楼宇。《银翼杀手》。
F.W.茂瑙的《日出》(1927):男人和女人相视行走在这个世界,梦幻的叠印。三十年代诗意现实主义者视茂瑙为他们的导师。
4、达达主义电影。达达派是一个蔑视一切,无政府主义,有趣的艺术运动。代表作雷内-克莱尔《幕间休息》(1924)。
沃尔特-鲁特慢《1号作品》(1921),最早的抽象动画片之一。
实验主义电影:阿尔贝托-卡瓦尔康蒂《时光》(1926)。(无数眼睛的画面,被超现实主义者达利画到希区柯克《爱德华大夫》中的梦境片段。)
5、超现实主义电影。达利和布努埃尔合作《一条安达鲁狗》(1929),诸多潜意识的画面联想和剪辑。(影响了大卫-林奇的《蓝丝绒》里爬满蚂蚁的耳朵,)。布努埃尔的《黄金时代》(1930),
6、蒙太奇学派。吉加-维尔托夫记录电影《持摄影机的人》
谢尔盖-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1925),敖德萨阶梯片段——“杂耍蒙太奇”。
人道主义,杜甫仁科《兵工厂》
7、小津安二郎《我出生了,但...》,默片喜剧,用孩童的视角去审视大人们的生活,区别于好莱坞影片。小津风格:家庭伦理片,榻榻米视角,正对镜头的对话,室内顶天立地,框架构图,时间上的停顿、留白(沸腾的水壶)。(二三十年代日本电影行业导演作主,而非制片人,成就导演风格。)
女性导演——沟口健二:《浪华悲歌》(1936)被奥逊-威尔斯借鉴了其中的景深镜头,前景背景表现手法。
8、三十年代的中国,左翼现实主义电影。《都市风光》(1935 袁牧之)。阮玲玉——《神女》(1934 吴永刚)。《新女性》(1935 蔡楚生),
第四集:声音的降临 1930's:美国类型片和欧洲电影的辉煌
1、二十年代末经济危机的爆发,同时有声电影出现,声音影响电影的制作。同期声摄影棚、电影院配备影像设备。有声电影诞生之初,电影语言技法上出现了短暂的倒退。
2、音乐片:声音的出现,使得声音变成电影的重要表现手段,歌舞片的出现。《爱我在今宵》马莫利安(1932):描绘巴黎清晨人们制造的各种声音组成交响曲,(与后来的法国导演让-皮埃尔-热内《黑店狂想曲》对其进行疯狂的模仿。)声音变成运动的影像,还创造性的用声音来造成隐喻的效果,(狗叫和贵妇人的叫声重叠),对于早期有声片的提供了创造性的手法。
3、恐怖片:《科学怪人》(詹姆士-威尔1931,借鉴德国表现主义电影《魔像》的外表,制造好莱坞式的恐怖片效果。三十年代恐怖片的兴起,更轻易的触及人们的神经。
4、黑帮片:二十年代禁酒运动,美国本土类型电影。《人民公敌》(1931威廉-威尔曼)引发到的问题探讨。《疤面人》(1932 霍华德-霍克斯),1983年被德-帕尔马翻拍。《七武士》可以说是黑泽明的一部黑帮片。《美国往事》继承了三十年代黑帮片的属性。
5、西部片:约翰-福特《铁骑》(1924), 西部原野风光、运动摄影。《侠骨柔情》1946 约翰-福特。
5、喜剧片:有声片的到来使得喜剧片变得女性化。《二十世纪快车》1934 霍华德-霍克斯,滑稽女性电影,疯狂的语速。
6、歌舞片:《1933淘金女郎》默文-勒罗伊,用军队行进的方式和喜剧风格创新歌舞片。
7、动画片:米老鼠:《疯狂的飞机》(1928)沃尔特-迪士尼,《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1937)运用类似动作捕捉技术,来描画人物动作。
8、让-谷克多《诗人之血》1930,营造出一个潜意识里没有重力的世界,影响《盗梦空间》里的走廊大战。
让-维果《零分操行》1933,高速摄影枕头大战,音乐倒着放,抨击教育制度。《驳船亚特兰大号》1934——导演年仅29岁逝世。
9、法国诗意现实主义:《雾码头》1938 马塞尔-卡内,准确再现了法国三十年代的悲观情绪,被纳粹占领。
让-雷诺阿:伟大的人道主义者。《游戏规则》1939,《大幻影》1937。
10、其他国家非类型电影:《极限》(1931 南美洲),《良民大冒险》(1937 波兰),《蓝光》(1932 莱尼-里芬斯塔尔——《意志的胜利》19355,《奥林匹亚,1936,德国 她用电影言语思考的能力巨强,卓越的女导演)
11、英国: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影像制作者:
1、视点:摄影机变成人物的眼睛。 2、抛弃日常生活的世界,宗教影响,超自然的逻辑。 3、对恐惧的理解:恐惧在普通的地方,著名的爆炸理论。 4、对特写的运用,代表着戏剧性。 5、用特写开头,制造悬念。《39级台阶》里的开头段落,和《这个杀手不太冷》惊人的相似。 6、用声音引导观众,背景音乐的去除,放大局部的声音细节,加强紧张感。 7、特写,高机位。
11、逃避主义、女性电影:《维诺契卡》(1939 刘别谦),《绿野仙踪》(1939 维克多-弗莱明),《乱世佳人》(1939 维克多-弗莱明)。
第五集:二战后的电影1939--1952:战争的创伤与新电影语言
1、意大利新现实主义:(1945--1952)受到战争创伤带来的电影拍摄方式,实景拍摄,
《罗马 不设防的城市》(1945 罗西里尼),同时代别的电影。
2、《关山飞渡》(1939 约翰-福特),穿插了几个导演的采访,对试图分析他导演的人表示冷漠脸。——电影为四十年代创造了大透视大景深的新视觉潮流,纵深感、深焦摄影(远近都都看得很清晰)。常规电影一般用浅景深来达到美化效果,浪漫感。)——影片极大地影响了奥逊-威尔斯,
3、《公民凯恩》(1941 奥逊-威尔斯):大量景深、深焦镜头的使用;“卡比利亚”的移动镜头,《党同伐异》的史诗规模,《将军号》古怪的制作方法;用霍华德-霍克斯喜剧的重叠对话来填补影片;奥逊威尔斯个人身形高大,声音成熟。大景深代表影片:《马耳他之鹰》(1941 约翰-休斯顿),《黄金时代》(1946 威廉-惠勒),《未知密码》(2000 迈克尔-哈内克),《撒旦探戈》(1994 贝拉-塔尔)。反例:《如何嫁给百万富翁》(1953 让-尼古拉斯科)
4、 六七十年代 超长焦镜头的使用,造成前景深效果:《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1966 克劳德-勒鲁什),《盗火线》(1995 迈克尔-曼),
5、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瓦砾电影”。《罗马 不设防的城市》(1945 罗西里尼):灯泡没有灯罩,影响马丁-斯科塞斯的《愤怒的公牛》。作家:柴伐蒂尼,减少情节,还原生活,电影钻透生活。
6、《偷自行车的人》(1948 柴伐蒂尼编剧,德-西卡导演),打破因果关系。现实主义潮流带动名族电影运动。
8、好莱坞四五十年代“黑色电影”:《双重赔偿》(1944 比利-怀尔德),受到德国表现主义的影响,阴影。《夜长梦多》(1946 霍华德-霍克斯),对白里话中有话。《搭车人》(1953 艾达-卢皮诺(唯一一个女导演)),精通于使用聚光灯和主观视角。——黑色电影与三十年代的黑帮片密切联系,悲观情绪来自三十年代的法国诗意现实主义。
《枪疯》(1955 约瑟夫-刘易斯),致命的激情和形式的创新,对《邦妮与克莱德》产生重要影响。——黑色电影58年结束,但风格影响后世,《洛城机密》《银翼杀手》《黑暗骑士》,《湿婆》(2006 拉姆-戈帕尔-维马)
9、麦卡锡主义,非美活动调查影响好莱坞。1948年“派拉蒙裁决”,反托拉斯行动。
10、五十年代,歌舞片。《一个美国人在巴黎》(1951 文森特-明尼利),《雨中曲》(1952 斯坦利-多南 金-凯利主演),《钓金龟》(1958 斯坦利-多南)用分屏表现同床的夫妇来对付审查,《丽人行》(1967 斯坦利-多南)。——在战争、社会现实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影响下, 斯的影响,给美国电影新的影响和启示。
11、四 五十年代初 英国电影 精辟的概括了战时电影的复杂性,《生死缘》(1946)杂糅了浪漫与真实。《邮政快递》(1934 汉弗莱-詹宁斯),《倾听不列颠》(1942)诗一般的风格,“感觉的遗产”,抚平创伤。
《第三个人》(1949 卡罗尔-里德),总结了西方电影这些年在创伤、诗意、表现主义和阴影运用中的变化,牛逼的结尾。《真正的光荣》(1945 卡罗尔-里德)战时纪录片,电影贴近真实。
第六集:性与情节剧 1953--1957:膨胀的故事,世界电影的发泄
1、道格拉斯-塞克所指导的好莱坞情感电影,到探索世界各地的情感戏剧片。
2、五十年代宽银幕、彩色,詹姆斯-迪恩《无因的反叛》发泄着情绪,情绪化时代的中心:埃及。
3、埃及。1958尤素福-夏因自己编导演的复杂的情节剧《开罗车站》,反应那个时代的焦躁不安、压抑和被埋藏的愤怒。移动摄影、特写、火车挤压车轨,象征人物压抑的情绪,之前的电影没这么干过。——“万隆会议”第三世界不结盟形势下带来的社会改变。
4、印度电影。非殖民化、隔离、饥荒和等级制度。《纸花》古鲁-杜特——印度奥逊-威尔斯,于好莱坞相反的打光技巧。早期印度电影喜欢用梅里埃的电影手法,有声片后歌舞情节的插入变成名族电影特色。
5、印度“社会片”挑战种姓制度、或批判拜物主义、或揭露社会贫困。四五十年代意大利现实主义潮流影响到印度。《大路之歌》(1955萨蒂亚吉特-雷伊“阿普三部曲”),画面具有质感,有光彩并且柔和,姑婆的扮演者沧桑的脸对华丽影片光滑的脸是新的尝试。电影表现乡村生活,看见真实印度乡村,生活情节的展示。导演还是现代主义者,用用蒸汽火车象征伟大奇迹和希望。残破的建筑、长阴影,玩耍的孩子,林中小路和自然音效的风景成为电影史话的中心。《女神》(1960 雷伊)女主角对雷伊的概述。
6、《印度母亲》(1957 梅赫布-罕),将压抑的感情爆发出来,浪漫与拼搏的结合比做成印度的《飘》,是国家电影和世界电影的里程碑。
7、五十年代的日本,正从二战中恢复过来,第二个黄金时代。黑泽明《生之欲》(1952)用长焦镜头观察个体。唐纳德-里奇说黑泽明电影中的英雄都是忍耐著称,《野良犬》(1949)中的侦探。《七武士》(1954)枪喻示着新时代的开始,把他和约翰-福特对比,突出他更善于营造氛围,营造诗歌意象的冲击力。《蜘蛛巢城》(1957)改编自《麦克白》固定镜头,幽灵般的夫人,吱吱作响的和服;森林的前进像噩梦、像波浪一般;麦克白被无数的箭射,影响到《教父》里大儿子被枪连续射杀、抽搐倒下。美版翻拍《七侠荡寇志》(1960),宽银幕、彩色、明亮的日光。
8、拉丁美洲,巴西和墨西哥电影的崛起。巴西电影《极限》(1931)三十年代独占鳌头,上升的镜头象征妇女获得自由。二十年后,《里约40度》(1955)航拍、大乐队、回到现实的街景,贫民区取景,大胆使用纵深场景,受新现实主义的影响。
9、墨西哥电影《堂娜-芭芭拉》(1943 富恩斯特)创立了墨西哥电影的视觉风格,主题涉及贫穷、女性被摧残和自立。《珍珠》(1947 福尔南德斯)的摄影师师从奥逊-威尔斯,最喜欢的摄影师格雷格-托兰德(威尔斯的御用摄影师),创新性的将闪烁的光和表现人性阴暗面的主题结合起来,电影像风景画,这是墨西哥的黑色电影。
10、三十年代的墨西哥电影原地打转,后来天雷勾地火——布努埃尔来了。《被遗忘的人们》(1950 布努埃尔)高对比度胶片拍摄,贫民窟场景,认为现实主义过于世俗和传统,慢镜头拍摄“肉”,
11、五十年代理想主义的美国。基督教、中产阶级、体面和传统。《深锁春光一院愁》(1955 道格拉斯-塞克)的创新和颠覆。揭露五十年代美国梦既墨守成规又不善良的本质,电视机——困住人物,用好莱坞的光鲜来攻击光鲜、肤浅,还有五十年代的人际关系。与尤素福-夏因的《开罗车站》的处理方法不谋而合。
12、心理分析、潜意识研究和欲望的分裂性成为五十年代的主流。尼古拉斯-雷将五十年代美国的性意识带入到最传统的类型——西部片中,《荒漠怪客》(1954)女主角闯入歹徒的世界,其中的政治隐喻和女性的强势,被特吕弗称赞。
13、地下电影大师肯尼斯-安格的《烟火》(1947)无声短片、光线从下面打上来,关于痛苦和性的梦幻。让-谷克多的《诗人之血》启发了诗意地下电影的诞生。《天蝎星升起》(1964 安格)再次将男性的服装与近身特写、向上的灯光与恋物癖相结合,加上摇滚乐,第一次出现类似音乐录影带的形式,非常具有创新性。(马丁-斯科塞斯在《穷街陋巷》和大卫-林奇在《蓝丝绒》里都效仿了这个技术。梅里埃的魔幻技术派生出谷克多,然后是安格,再之后是斯科塞斯和林奇,香火延续。)
14、纽约,对影像和现实、表演和风光以及性都有自己的想法,电视低分辨率的黑白影像比起好莱坞的大场面要朴实得多。电视剧《马蒂》(1953 德尔伯特-曼)讲述孤独屠夫的故事,带动了更多以角色为主的电影如《码头风云》、《出租车司机》。
“演员工作室”,演员进入到他们的内在恐惧和欲望,然后抑制它们,最后用表演电影的手段爆发出来。新的表演技术——“表演方法论”。代表作之《码头风云》的马龙-白兰度,演员不再展现他们的性格,二是尽量将它们隐藏起来,如弗洛伊德所言“外表是一个谎言、一个面具”。
《红河》(1948 霍克斯)新旧电影的冲突显现出来,方法派表演克里夫特和约翰-韦恩打起来,五十年代的表演起来对抗三四十年代。《无因的反叛》里年轻人爆发了,愤怒、东海岸和不善言辞,紧张关系的五十年代。
15、五十年代四位大师级导演要抢一抢年轻人的风头:奥逊-威尔斯、约翰-福特、希区柯克、霍克斯。威尔斯:《历劫佳人》(1958),黑色电影,用广角镜拍摄,使影像更加肿胀。福特:《搜索者》(1956),主人公种族主义的愤怒,在五十年代的美国是现实中最大的情节剧。希区柯克:《迷魂记》(1958),用人物的视角来拍,将我们置于他的驾驶座上,陷入一种半梦半真的状态。霍克斯:《赤胆屠龙》,在这个夏因的挫折时代,塞克的守旧时代,梅赫布-罕的女性偶像时代,詹姆-斯迪恩和马龙-白兰度的垮掉的男人的时代,用暖色调拍的抽烟、弹琴、喝着咖啡的人,是走向成熟的美国电影最想展示的一种普通家庭的全部。
16、五十年代的英国,性别之间的压力和社会的压力,都隐藏在表层之下,正如大卫里恩的电影暗流涌动。他的电影包含了五十年代英国的情感还有帝国的倾覆,改编狄更斯的《远大前程》(1946)黑白片从一个人的角度讲述了他的故乡英格兰的往事,傲慢且停留在过去的时代,有一种哥特式的香艳。《阿拉伯的劳伦斯》(1962)关注风光,人显得很渺小,吹火柴到沙漠落日风光的著名剪辑,劳伦斯对阿拉伯的迷恋带有性暗示。
《梦幻世界》(1953 林赛-安德森),游乐园里的劳动阶层开心、乐观,对生活充满信心,导演则相反,认为人是自私的,影片把一个热辣的命题冷处理。左派导演,其复杂性远超《战舰波将金号》。电影充满同情和羡慕,但同时也有失望甚至轻蔑,矛盾且带有阶级色彩,如同当时的英国一样。
17、法国,《上帝创造女人》(1956 罗杰-瓦迪姆),“欧洲梦露”碧姬-芭铎,具有让票房飙升的美艳,性感——直白的出现在电影中。
18、五十年代是电影的高压锅时代,非西方世界拜托了殖民统治,变得独立自信。西方人在思考男女和权力。他们时代的各种欲望在观众体内膨胀,电影语言在那些剪接点上撕裂,亟需新的解决方法。
第七集:欧洲的新浪潮1960's——新电影的冲击、西欧现代电影
时代背景: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欧洲紧张的局势,柏林墙、核武器。四位大师:博格曼、布列松、雅克-塔蒂、费里尼。
1、英格玛-伯格曼:(核心比喻是:剧场)电影就是剧场。幼年时期父亲的权威,使他整天埋在书堆中,曾被锁在太平间,死亡成为他电影中最大的主题。
《和莫妮卡在一起的夏天》(1953),早期电影 最富有美感,人物性格前卫,女主角直视镜头,启发戈达尔和新浪潮的其他人。
《第七封印》(1957),显示了思想的演变,质问上帝。
《冬日之光》(1963),得出上帝已死的结论。富有自传性、大胆而且充满个性。伯格曼的忏悔,同时表现出人们互相羞辱。
《假面》(1966),将电影作为自我认知的方法。结尾电影似乎解体了,释放出一系列被压抑的图像,透过表层,滑稽、暴力和令人不安的潜意识图像迸发出来。电影不是讲故事,它本身就是故事
2、罗伯特-布列松:(“极简主义大师”)核心观点认为人类生活是一座地狱,而人必须逃离出去。他写道:创作不要加,而要减,并且不折不扣的准循着这条法则。去除一切富于表现力的东西。像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一样没有内心的混乱或激情的表现,没有演员、没有局部、没有场面设计。完全拒绝修饰,像德莱叶(《圣女贞德的受难》)用极简主义的手法震撼了电影史。
《扒手》(1959),影像无比的朴素、极少的修饰:五十毫米的镜头、平光、普通的衣服、男人脸上没有表情、作曲极为平常。
《驴子巴特萨》(1966),特写的毛驴,毫无表情,跟《扒手》中的主角相似,通过剥掉物质的东西,剥掉六十年代过度的包装。上帝之手操控了一切。
他的电影是关于通往上帝通往慈悲之路。叙事之本:试图表现无形的、不可言喻的、超常的事物。(《扒手》的结尾)。
保罗-施拉德谈《出租车司机》受布列松影响的“单筒镜电影”:一个场景中只用一个人物。(让观众对人物产生移情、同情的心理)。同时也影响印度七十年代的马尼-考尔、波兰的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苏格兰的琳恩-拉姆塞《捕鼠者》。
3、雅克-塔蒂:(他的电影世界是场景和时间的交错拼图)。于洛先生(卓别林式的人物)。他不喜欢添油加醋的讲故事,更喜欢小插曲和细节。
现代化快速的冲撞着旧世界,导演试图用电影嘲笑现代化。拍摄手法苛刻,不用特写,展示社会的全景,风俗中的喜剧,
《我的舅舅》(1958),表现出对现代生活的感觉。
4、费德里科-费里尼:(他的电影世界是马戏团)。幼年闯入马戏团的经历,喜欢马戏团的世界,最后带入罗马影城。漫画家身份。
《卡比利亚之夜》(1957),第一部表现现代主义特色,他的妻子演女主角,不断超越自我,变化风格。
《八部半》(1963),自传式的影片。卡汀娜是他的创作女神,和他拍戏时如此的欢乐(相比维斯康蒂又是如此严肃),没有脚本的即兴创作。
(幻想、记忆、想象混合)。来自乔伊斯意识流文学、印象派电影,影响了大卫-柯南伯格、马丁-斯科塞斯、库斯图里卡、大卫-林奇。伍迪-艾伦的《星尘往事》开场借鉴了《八部半》,跳脱出电影的第四堵墙,表现其内心状态。
5、法国新浪潮的颠覆。(将对电影的激情和存在主义的新思想融合在一起)。五六十年代的欧洲电影变得个性化和具有自我意识,探讨飞逝的时间和沟通的歧义。
阿涅斯-瓦尔达:《五点到七点的克里奥》(1962),捕捉到新浪潮的精神:记录意识在现代城市漂流。思想的变化、和它的不可预知性。
阿伦-雷乃:《去年在马里昂巴德》(1961),质疑真实。之前没有电影像这样谈及不确定性,这是现代生活的重要主题:不确定性。
弗朗索瓦-特吕弗:《四百下》(1959),不关注社会问题,表现一种生活的感觉。
让-吕克-戈达尔(最伟大的电影恐怖分子):右翼无政府主义者,想象自己是让-谷克多,看过十遍布列松的《扒手》,他说电影史就是男孩拍女孩,以及男人担心死和女人不担心。戈达尔是个孤独的人,具有疯狂的个人,喜欢用特写把人与这个世界分开。
《精疲力尽》(1960),采用剪辑来表现同一个东西,跳切(杜甫仁科在《兵工厂》用来表现人物非正常的精神状态),他跳切仅仅是因为好看。没有把电影当做捕捉真实生活的东西,而是看成生活的一部分。强调“我认为”,一个思想,导演的思想。(《已婚女人》(1964 戈达尔)——《美国舞男》(1980 保罗-施拉德)同样的构图、身体的局部、同样的拍摄角度,空白背景、将身体分成局部。)
6、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诗人、同性恋者,经历法西斯主义、左派、敬仰神、同时也反对它们。
《寄生虫》(1961),用宗教音乐表现小混混的挣扎。贝托鲁奇是他的导演助理,画面里有很多特写,电影中人物有很强的的神圣感,像圣徒。
《马太福音》(1964),将圣母拍得朴素、简单、返璞归真,受到德莱叶拍摄《圣女贞德的受难》简洁手法的影响。
7、赛尔乔-莱昂内:六十年代的西部片,美国正在消亡的类型,“通心粉西部片”。《荒野大镖客》(1964)受到黑泽明的影响,翻拍《用心棒》。视觉风格的创新:新技术使用宽银幕的大景深,使影像具有戏剧性和史诗效果。
《西部往事》(1968),开头等火车的经典段落,受到尼古拉斯-雷的《荒漠怪客》的影响。先放配乐让演员带入情绪,精美的摇臂摄影、歌剧风格的音乐、大量的冲突元素。影响七十年代西部片导演萨姆-佩金帕,以及库布里克的《发条橙》,巴兹-鲁曼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还有马丁-斯科塞斯和约翰-米利厄斯。
8、维斯康蒂(伯爵贵族):歌剧的规模和情感。左派,认为工人和农民在社会中具有最伟大的道德权威。
《战国妖姬》(1954),开场色彩、灯光、服装都很华丽,摇臂摄影大师, 展现普通民众对贵族的抗争。
《罗科及其兄弟》(1960),对穷人的同情。用一种历史歌剧的感觉来拍摄社会的阶级差异。
9、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学过没过抽象画,把生活看得很抽象,构图的特点:在边缘。
《蚀》(1962),人物构图不拘一格,而且没有节制,构图偏到一边或只露一半,看出片中男女生活的空虚,即现代生活的空虚。著名结尾:女主角走出镜头,不再出现,只出现空白空虚的场景。
10、受新浪潮影响的欧洲导演:米克洛斯-杨索、贝拉-塔尔、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西班牙新浪潮
西奥-安哲罗普洛斯:《流浪艺人》(1975),镜头关注街道。
西班牙《轮椅》(1960 马克-费雷),迫于政治环境的压力,到岸用轮椅当做一个社会问题说事,并嘲笑这一社会问题,将现实主义和西班牙文化中的讽刺相结合的形式,被称为“西班怪牙”,是荒诞的。
西班牙导演阿莫多瓦的《为什么我命该如此》(1984),表现了与《轮椅》一样的机能失调的家庭,那种真心真意的、可笑的、荒诞的语气。
布努埃尔《维莉蒂安娜》(1961)
瑞典现代新浪潮:《我好奇之黄》(维尔戈特-斯耶曼1967),与马丁-路德-金说话的剪辑,十分大胆具有政治幻想。
第八集:新导演,新形式1965—1969:新浪潮席卷全球
波兰:
1、安德烈-瓦伊达:《灰烬与钻石》(1958),战后华沙废墟景象,如同《第三人》表现主义色彩,导演将寓意隐藏在各种符号中,“波兰式”的做法。
2、罗曼-波兰斯基:《水中刀》(1962),渲染幽闭气氛电影的代表,关注人的关系,“为艺术而艺术”,脱离社会的取材。《吸血鬼猎手》(1967),
3、伊里-特恩卡:《手》(1966),木偶戏卡通片,电影具有象征意义,超越了木偶戏的概念,他的电影讲述的是被打扰的生活。
捷克:
1、米洛斯-福尔曼:视生活为喜剧、甚至是荒诞的。《消防员的舞会》(1967),他拍片不加修饰,一部卡萨维茨的独立电影。
2、维拉-凯提洛娃:《雏菊》(1966),十分具有现代精神。
3、米克洛斯-杨索:《红与白》(1968),精心设计的长镜头,如同沟口健二和希区柯克,制造紧张感,摄影机产生距离感,不拍特写。影响匈牙利导演贝拉-塔尔。
前苏联:
1、塔可夫斯基:移动镜头,弟子:亚历山大-索库洛夫。创新精华在于:在物质化日益严重的社会里,他拍摄非物质的东西,关于人类灵魂的提升和超越。他的电影反应人类精神,从现实开始升华,结尾“通往纯粹之路”,
《安德烈-鲁勃廖夫》(1966),《镜子》(1975),《潜行者》(1979),《乡愁》(1983)
2、谢尔盖-帕拉杰诺夫:离经叛道,人生遭受巨大痛苦,热爱传统的音乐、绘画和民间传说。
《被遗忘的祖先的影子》(1965),如诗般的电影,摄影机高度不在人眼的高度,创造出神奇和个性化的视觉世界,
日本:
现代主义表现为:愤怒、狂怒。
1、大岛渚:《少年》(1969),《感官世界》(1976)。
2、今村昌平:《日本昆虫记》(1963),用昆虫比喻人类,在恶劣的环境下挣扎,喜欢用前景,和奥逊-威尔斯有的一拼。《酒吧女招待的日本战后史》(1970),主题:人的下半截和社会的下半截、。
印度:
1、李维克-伽塔克:《可悲的谬论》(1958),他的电影最大特色是对情感的升华。
《云遮星》(1960),家庭被历史割裂。《理由、争辩和故事》(1975),对声音的尝试,扭曲的声音,
2、马尼-考尔:《粗茶淡饭》(1970),实验电影,放大时间,
巴西:
1、格劳贝尔-罗萨:《黑神白魔》(1964),将创新电影的风格与激烈的反殖民主义思想融合起来,
古巴:
1、《我是古巴》(1964):米哈伊尔-卡拉托左夫,广角镜头、手持拍摄,完美的曝光,慢镜头,惊人的移动镜头。
伊朗:
1、《黑房子》(1963):菲尔罗-菲洛克哈扎德(女性导演),拍摄一群麻风病人,显示出电影的真挚,和对超级简朴描述手法的尝试,
非洲(塞内加尔):
1、《黑女孩》(1969):乌斯曼-塞姆班,关心劳动者及其尊严。
英国:
现实主义电影,自然主义风格。
1、《星期六晚上和星期天早上》(1960):卡雷尔-雷兹,关注阶级,黑白镜头,真实街道,自然灯光,
2、《鹰与男孩》(1969):肯-洛奇
3、《忙碌一天的晚上》(1964):理查德-莱斯特,披头士纪录片。
美国:
1、《选战》(1960):罗伯特-鲁德,新样式纪录片,小型摄影机,“墙上的苍蝇”——未被察觉的观察者,
2、《影子》(1959):约翰-卡索维茨,摄影机运动随意。
3、《精神病患者》(1960):希区柯克,浴室谋杀,45秒70个摄影角度。
4、《美国的66个画面》(1962):约尔根-利特,拍摄安迪-沃霍尔吃汉堡。
5、《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1966):迈克-尼克尔斯,改变好莱坞电影的视觉风貌,黑色色彩,肮脏的化装,刺眼的光。
6、《冷酷媒体》(1969):哈斯凯尔-威克斯勒,将电视纪录片和美国故事片的关系推到了极致,摄影机的窥视和被窥视,看与被看。
7、《逍遥骑士》(1969):丹尼斯-霍珀,飞车党电影,跨时代的公路电影,捕捉到嬉皮士时代的无忧无虑,凌乱的剪辑。
8、《2001太空漫游》(1968):库布里克,经典剪辑,绝佳的特效,哲学的意境。
第九集:70年代的美国电影 1967—1979:新美国电影
背景:六十年代,美国电影从如日中天走向衰败,电影人的悲剧、越南战争、好莱坞片厂制度走向结束。个人化的电影、电影学校引入欧洲理念、和对电影史的重视,重新走向辉煌。
1、新美国电影分为三类:讽刺电影——巴克-亨利,嘲笑社会和时代。异类电影——查尔斯-伯内特,挑战电影业的传统风格。趋同电影——罗伯特-唐恩,利用新手法,包装传统类型片。
嘲讽电影:
1、《鸭汤》(1933,里奥-麦凯瑞),虚构小国,总统的出场,世界颠倒一般。心理学家提出心智健康也是一种疯狂,反之亦然。揭示出世界的荒唐、癫狂。
2、《艺术家和模特》弗兰克-塔什林1955,艳俗到像卡通片的电影,影片的颜色、风格和笑料是用来描述社会是虚假、疯狂和幼稚的。
3、巴克-亨利:用颠倒方法进行嘲讽的大师。 改编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1970,导演迈克-尼科尔斯,颠三倒四的世界,奥逊-威尔斯参演。
4、《陆军野战医院》罗伯特-阿尔特曼1970,音轨重叠,运用变焦和长焦镜头。
5、《毕业生》迈克-尼克尔斯1967,,每个人都是本杰明。
6、《飞跃疯人院》米洛斯-福尔曼1975,自然光,特写拍演员,男主角装精神病,颠倒世界的故事。
异类电影:
1、丹尼斯-霍珀:《最后的电影》1971,用纪录片手法拍摄西部片,对美国电影和营销的批判。
2、罗伯特-阿尔特曼:《花村》1971,反西部片,移动镜头,镜头很长,色彩柔和,他的电影中没有英雄。视觉的不确定性和七十年代人们对美国的不确定性相对称。
3、弗朗西斯-科波拉:《窃听大阴谋》1974,承袭奥逊-威尔斯的风格,长焦镜头拍摄,把窃听的距离视觉化,科波拉的电影在讲述迷失于其他人支离破碎的行为里而丧失了自己的生活。
4、马丁-斯科塞西:《穷街陋巷》1973,纽约意大利区长大,喜欢拍摄街道里的故事。
《出租车司机》1976,剧本保罗-施拉德,沉溺于自我的世界无法自拔,电影背后是存在主义,在男主角打电话是摄影机离开,让摄影机与煽情保持举例,犹如沟口健二不拍人物脸的特写。
《愤怒的公牛》1980,编剧保罗-施拉德,纪录片手法拍摄,长焦镜头、平光、无场景设计,手法原自他关于他父母的纪录片《意大利裔美国人》1974。拳击场面慢镜头、快速剪辑、广角镜头、跟踪拍摄,像奥逊-威尔斯的手法。最后男主角背诵了马龙-白兰度在《码头风云》中的台词。明确的把意大利天主教作为主体,种族问题和贫民窟的生活细节,
5、保罗-施拉德:《美国舞男》1980,讲述在八十年代的红灯区,四处闯荡的美国舞男的故事。《迷幻人生》1992,讲述的是一个毒贩在黑暗的夜世界四处闯荡。两个人物都精神空虚,展示他们从空虚中解脱。借用布列松《扒手》的结束方式,女人的触摸带来男人的解脱。
6、查尔斯-伯内特:黑人电影,电影大学引入第三世界电影。《杀羊人》1977,黑白胶片,运用黑人音乐,关注诗意的、还有离奇和荒诞的以及类似的东西。
7、犹太人角色。(恩斯特-刘别谦《街角的商店》1940 犹太人的角色和场景出现在边缘,比利-怀尔德)。后来出现了
伍迪-艾伦:《安妮-霍尔》1977,拍摄随意。犹太人爱上美国女孩,卓别林是伍迪-艾伦电影中重要元素。
《曼哈顿》1979,结构严谨的拍摄方式,可以称之为城市交响乐,犹太人角色成为电影中心。
趋同电影:
1、彼得-博格丹诺维奇:充满热情的电影历史学家,《最后一场电影》1971,将新旧风格融合在一起,黑白胶片、反打剪接。
2、萨姆-佩金帕:《野战群》1969,继承和发展了莱昂内非现实主义的将时间延长的概念。
《帕特-加勒特与比利小子》1973,浪漫的风格,讲述西部神话。
3、泰伦斯-马利克:学哲学、最低调的导演。《穷山恶水》1973,浪漫的,讲述局外人的神话。
《天堂之日》1978,摄影师用“滑翔伞”装置固定摄影机,后来发展成斯坦尼康系统。片中的蝗虫用花生壳代替,倒放,结尾的大火场面惊人。塔可夫斯基与他有相似性,风似乎是有生命的,《镜子》。拍摄很少的电影,但是是生活的情书,仿佛是海德格尔、大卫休谟这样的哲学家写出来的。
4、鲍勃-福斯:《歌厅》1972,把技术和老风格结合起来的美国电影,人物属于传统好莱坞风格,但是歌词传达出的政治信息和非从众性的生活态度属于七十年代。
5、《教父》1972 弗朗西斯-科波拉,成功升级了三十年代的黑帮片类型片,把电影拍得像伦勃朗的油画。摄影师戈登-威利斯,用顶光、眼窝制造阴影、看不到眼睛,被称为“北极星照明”非常少见。低照度照明意味着浅景深,演员的动作约束到最小,强调内在表演。和三十年代的黑帮片讲述个人兴衰不同,《教父》展示一张关系网。
6、罗曼-波兰斯基:《唐人街》1974,罗伯特-唐恩编剧,《马耳他之鹰》导演约翰-休斯顿在其中扮演抢夺水源、玷污自己女儿的商人。导演的老婆和女儿被谋杀,让他丧失了对人美好的幻想。《唐人街》是关于乱伦、权力和贪婪的电影,结尾更加黑暗,
第十集:以改变世界为己任的电影 1969—1979:70年代的激进导演们和各国的民族电影
新德国电影:
背景:七十年代的德国,柏林墙竖起,很多问题值得去探索和思考。此时的德国电影注重身份认知和历史。法斯宾德论述德国电影要制作言之有物的电影,原自亲身生活经历的电影。
特征:新德国电影的导演,在地理、历史、阶级、性别和心灵上,有着极丰富的多样性,这使得他们创新性的电影相互间极为不同。但有一点是清楚的,所有这些电影都问到同一个问题:如果我不想成为父母那样的人,那么我会是什么呢?
1、法斯宾德说:受美国电影影响,将电影拍得像美国影片那样漂亮,但内容不像它们,如同《深锁春光一院愁》,他将之排成《恐惧吞噬灵魂》1974,既不浮华也不唯美,讲述人类身份认知的黑暗面,如同他的另一部电影《苦涩的泪》1972,演员没有表情的表演,是另一部美国电影的改写《彗星美人》。——法斯宾德的电影常常涉及女性和局限的空间。
2、维姆-文德斯:电影常常涉及男性和开放的空间。《爱丽丝漫游城市》1974,表现人物的彷徨和麻木,使用美国的著名地标帝国大厦,变现其彷徨,和美国电影《金玉盟》里奥-麦凯瑞 1957)的帝国大厦场景对比。——文德斯通过与美国的关系,定义当代德国的特性。
3、玛格雷特-冯-特洛塔:《瘟神》法斯宾德 1970中的女主角,导演了《克里斯塔-克拉格雷的第二次觉醒》1978,电影中拍摄的抢劫是最不紧张、最不强势的,着重描写人物之间的关系。她的电影是印象主义的,描绘妇女在动乱时代的关系。
4、维纳-赫尔佐格:德国电影界的狂人、探险者。《陆上行舟》1982。浪漫蒂克式的,痴迷于原始生活,继约翰-福特之后最重要的擅长运用风光的电影人。
意大利电影:
背景:七十年代意大利完成工业化,但无法摆脱自己法西斯主义的过去,七十年代电影不是对历史的认知,而是对于男女的认知。
1、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激进分子,大胆。过于商业化的意大利电影,人没有过去,“生命三部曲”都设定在过去,《天方夜谭》1974。
2、贝尔纳多-贝托鲁奇:帕索里尼的助手。《蜘蛛的诡计》1970,有别于其他身份认知题材电影,是其视觉美感,加上其移动摄影技术,(摄影师:维托里奥-斯托拉罗,中意于雷尼-玛格丽特超现实主义里那种黄昏时刻萦绕人心的光线,并用摄影机捕捉它,贝托鲁奇更加美化了它。被科波拉叫去作为《现代启示录》的摄影,被《出租车司机》借鉴的枪杀后的视觉美。) 《同流者》1970,将视觉美感重新带回意大利电影中。戈达尔认为它的美感是对激进主义的一种背叛。
英国电影:
七十年代的英国电影是关于身份认知的,性别认知也是主要题材,但是关于认知的概念是支离破碎的。
1、肯-拉塞尔:空军服役、芭蕾舞演员、导演,成为英国的费里尼。《恋爱中的女人》1969,将性爱场景用长焦镜头拍的慢动作户外舞蹈,摄影机侧放,动作变成直立。
2、《演出》唐纳德-卡梅尔、尼古拉斯-罗格 1970,男主角极度自恋,照镜子检查自己。(《穷街陋巷》马丁-斯科塞斯 1973,又是一个自恋的人在照镜子打扮自己,两者得神似。)电影中两个人物的脸庞交融到一起,两者得身份特征相互融合,借鉴英格玛-伯格曼的《假面》1966中一个极其相似的场景。结尾——最富幻想的一枪。
澳大利亚电影:
1、尼古拉斯-罗格:《小姐弟荒原历险记》1971,罗格的电影描绘了在澳大利亚随处可见的自然与城市、大海与泳池、原始与开化之间的反差。(原始与开化已经变成澳大利亚电影的“主食”,主题为“你是什么样的人”)
2、彼得-威尔:《悬崖下的野餐》1975,用放慢的镜头拍摄女孩们,营造一种神秘感,结尾的处理用逐格放映的方式,无同期声,女孩如同幽灵。澳大利亚的白人身份在酷热里蒸发了。
3、吉莉安-阿姆斯特朗:《我的摧残生涯》1979,关于男女关系,电影的女性视角暗示出九十年代简-坎皮恩和巴兹-鲁曼电影中的性别变化。(山姆-尼尔主演了诸多女性电影,如此片和《钢琴课》)
日本电影:
背景:七十年代日本最激进的电影人,将电影用作“锤子”而不是镜子,想用开拓性的纪录片来重塑日本的民族认知。
1、《水俣病患者及其世界》土本典昭1971,拍摄了十七年,16毫米摄影机使之能深入事件、同期录音、手持拍摄来拍摄混乱的场面。日本在传统上并不强调对个体的认知,因此这些镜头让人震惊。
2、《前进,神军》原一男1987,探寻失踪老兵真想不果,用演员来扮演老兵的亲戚寻找真相,拍摄现场暴怒打架。
塞内加尔:
南美人费尔南多-索拉纳斯和奥克塔维奥-吉塔诺撰写的《迈向第三电影:关于第三世界解放电影发展的评论和经验》像一个宣言,对电影最为商品进行了愤怒的批判,他们宣称这一集大成的媒介应该用来向贫困和压迫进行斗争。
《迈向第三电影》认为电影有三种:1、第一电影,大部分由好莱坞制作,是商业和娱乐,是一种装饰品。 2、第二电影,是现代主义的艺术电影,由个性化的导演制作,像安东尼奥尼、戈达尔、伯格曼和费里尼。 3、第三电影,是政治性的,是关于后殖民时代身份认知的,是1969年后在非西方世界拍摄的。成为诸多第三世界国家(非洲、南美洲、中东)七十年代电影的推进剂,如今天的布基纳法索,人们去参加电影节开幕式。
非洲:
1、埃及《黑女孩》乌斯曼-塞姆班1969,非洲黑人电影在六十年代的大胆开端。
2、阿尔及利亚《雪诺瓦山妇女之歌》阿夏-叶如巴尔1979,没有同期声,只有阿拉伯音乐,女权主义的眼光来观察阿尔及利亚。
3、达喀尔:《哈拉》乌斯曼-塞姆班1975,影片是关于从殖民地向后殖民地身份转变的身份认知,
4、《与吉布列-迪奥普-马贝提对话》贝蒂-艾莉森-普朗克1997,采访者如同磕了药一般迷幻梦迷,马贝提的观点是支离破碎的,马贝提的电影开创了非洲的现代主义。
5、《巴都男孩》吉布列-迪奥普-马贝提1970,马贝提说:你要么琢磨采取什么风格,要么直接拍实况。
6、《土狼》吉布列-迪奥普-马贝提1992,改编自迪伦-马特的《贵妇还乡》,导演对消费主义的极为憎恨。
7、《来自乡村的信》萨菲-法耶 1974,影片展现早晨的村庄,展现日常生活的场景,画外音用柔和的语调,将电影变成一个展示。
8、《收货3000年》海尔-格里玛1976,电影前后跨越三千年,低对比度的黑白摄影、超长焦镜头。
中东电影:
涉及身份认知和民族解放的主题。
1、《希望》塞里夫-戈伦 伊尔马兹-古尼1970,古尼的表演一个不如意的男人。
2、《自由之路》伊尔马兹-古尼1982,获得假释的男主角和狗一起奔跑,长焦镜头、宽广的大地、风吹草低,他的典型人物是守旧、高傲、无力,他们希望破灭,在生活里碰得头破血流。
南美电影:
1、《智利之战》帕特里西奥-古兹曼1978,这是一个关于身份认知与背叛的故事,电影会让你搞到深处事件的中心。用纪实的手法拍摄政治运动。
2、《圣山》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1973,关于身份认知与幻觉。佐杜洛夫斯基在巴黎学习哑剧表演,他信仰禅宗佛教,一种让人们忘却自我的思想,同时,他还研究心理学家卡尔-荣格。镜头的意义:当某人陷入自己心灵迷宫时,会发现人类共同的心理,在心灵上投射出的奇异影像。
第十一集:电影特效的兴起和亚洲主流电影 :70年代和其后流行电影的创作
七十年代及其后的电影中,最好的是玩出新点子的主流影片。
香港:(躲避战乱的避难所、中转站和资金来源,低沉本小制作电影是主流无)
1、第一个黄金时代(五十年代):邵氏公司。五十年代电影风格:(《江山美人》李翰祥 1959)女性化、棚内拍摄、强烈的色彩和配乐,漂亮的树木和服装。
2、胡金铨:《侠女》1971 将女性电影变成宽银幕、更具冲击性、更快、摄影级运动,动作经过设计。功夫片成为香港主流电影,达摩的少林寺传说被拍成电影。李安的《卧虎藏龙》对其的致敬。
3、李小龙:《龙争虎斗》罗伯特-克劳斯 1973,七十年代向男性化转变。动作戏带有更多的进攻、汗水和愤怒。(关景鹏谈及香港社会的经济发展和观众年轻化。)动作片风格:少量的剪辑、固定机位、广角镜头。
4、《英雄本色》吴宇森1986,是一个关于兄弟、义气和背叛的故事,但电影手法发生变化。吴宇森受到黑泽明和萨姆-佩金帕的影响,用多机位拍摄、移动摄影、慢镜头,后来出现大量江湖英雄片的跟风之作,成为主流。
5、袁和平:《少年黄飞鸿之铁马骝》1993,剪接速度很快、镜头角度多变、打斗设计巧妙,借鉴了胡金铨的电影和京剧元素。担任《黑客帝国》武术指导。
6、徐克:香港的斯皮尔伯格,。《黄飞鸿》1991,《新龙门客栈》1992,引领主流电影。
印度宝莱坞:
1、六十年代的史诗电影。《莫卧儿大帝》K-阿西夫 1960,票房非常之高,影片被重新上色,装饰闪亮、华丽。
七十年代,宝莱坞的小装饰物变得更大更闪亮。仅1971一年宝莱坞拍摄了434部电影,比肩美国,主流电影是印地语娱乐电影。
2、谢尔米拉-泰戈尔(宝莱坞电影王后):《季节》古尔扎(诗人、导演) 1975,衣着鲜红、制作讲究,犹如音乐剧中的伊丽莎白-泰勒,她时髦的外表、发型和眼线,影响了一代印度妇女。
3、阿米特巴-巴强:(宝莱坞电影皇帝):《囚禁》普拉卡什-赫梅拉 1973,饰演忠厚的警察,用定格、变焦、特写来表现恐惧、愤怒和发泄的戏剧性片段,场景情绪紧张剧烈。
《复仇的火焰》拉梅什-塞佩 1975,饰演英雄人物,宽银幕像史诗片,风光像西部片,配乐像冒险片,被誉为宝莱坞最伟大的电影。定格、慢动作,极大地抓住观众的神经,借鉴了《七侠荡寇志》和《西部往事》,反传统与反传统的结合。将卓别林和莱昂内、克里夫-理查德的音乐和恐怖片融合在一起,
阿拉伯电影:
1、七十年代史诗电影《使者》穆斯塔法-阿凯德 1977,宗教史诗,人物对镜头说话,不展示对话的另一人,声轨留白,两个版本(阿拉伯语和英语)。
2、埃及:尤素福-夏因:在七十年代是既大众化又愤怒的,《麻雀》1972,对阿拉伯历史上一段悲惨时期的极好诠释(被以色列打败,领土被占领)。
美国电影:(票房大卖)
1、《驱魔人》2亿票房,威廉-弗莱德金 1973,创新:在恐怖片中加入了真实的元素。极富创意的声音表演,不废话的手法从霍华德-霍克斯那里学来,约会了他的女儿。关于电影的纪录片,以观众对电影的反应为题材,制作粗糙、手持摄影,捕捉到人们的恐惧。导演自述“摸准了美国的脉搏”。
2、《大白鲨》2.6亿票房 斯皮尔伯格 1975,《好人乔》(维克多-弗莱明 1943)对他产生重要影响。实景拍摄,电影幕后纪录片,导演阐述想法,移动变焦(借鉴希区柯克的《迷魂记》)。
《第三类接触》1977,标斯皮尔伯格的志性场景、敬畏和启示场景(以及《侏罗纪公园》1993):广角镜头、推进、人物在看着什么,但却不让镜头切过去,而是随着人物的反应和动作,将镜头升高、音乐响起。这是关于视点和观看心理的大师级课程。斯皮尔伯格极大地提升了主流电影,最成功的的浪漫影片导演。
3、《星球大战》5亿票房 乔治-卢卡斯 1977,电脑控制摄影机运动,制作模型,借鉴了很多电影。俩机器人是借鉴黑泽明的《战国英豪》1958 中的滑稽二人组,电影边缘的处理、长矛变成光剑;反面人物的拍摄方法使人想起《意志的胜利》(里芬斯塔尔 1935)。去感受(原力)而不是去理性的思考,传达出那个时代的声音。
第十二集:对抗强权:电影中的抗议思想 1980's(全球电影创作与反抗)
八十年代:贪婪是好事。政治保守派都在讲述生命和爱的虚假故事。
中国第五代导演:(个体心理的电影,反之前的爱国主义、英雄模范电影)
1、田壮壮:《盗马贼》盗马贼儿子的天葬,角色身上带有神秘传统。
2、陈凯歌:《黄土地》1985,静态镜头展现广袤的土地,女孩外柔内刚的女性气质,反映战争年代的女性形象,地平线在空中或地面,构图中用空白作为一种组合元素,女孩性格里的男子特性,丑里蕴含着美。
3、张艺谋:《大红灯笼高高挂》1991,对称构图、夺目的橙色和红色。《十面埋伏》2004,击鼓动作画面,十分具有美感。
东欧电影:(一系列带有禁忌色彩的电影推动国家改革)
1、《忏悔》阿布拉泽1984,尸体被埋的镜头与杜甫仁科的《兵工厂》固定镜头、微笑的尸体。对斯大林主义的“大清洗”运动的讽刺,
2、《自己去看》伊里姆-克里莫夫1985,纳粹对白俄罗斯的轰炸,表演、音效、广角镜头拍摄的特写和道德的严肃性,使之成为最伟大的电影之一。
3、《漫长的告别》:琪拉-穆拉托娃1971,采用跳切,画面碎片化剪辑,母亲唠叨,男孩不愿面对母亲讲话,导演想表达的是一种使人们沟通窒息的方式,反映人的心理囚禁。
4、波兰:基耶斯洛夫斯基 :爱与死亡。《杀人短片》1988,希区柯克的恐惧——视作娱乐,他视恐惧为肮脏的、病态的。谋杀里极富创造性的意象——口水、袜子、假牙。电影用实物来对抗垂死的光,因为绿色的遮遮掩掩的拍法使整个世界的光像是要熄灭。
非洲电影:(社会题材)
1、《上帝的礼物》加斯顿-卡波雷1983,对重新思考非洲电影的内涵做出杰出贡献,非洲里程碑式的电影。孤儿——名字意为上帝的礼物,回忆中再穿插回忆,闪回里的闪回,过去的真实。
2、《光之翼》苏莱曼-西塞 1987,片名意为光明,镜头调度颇似莱昂内的对决, 魔幻现实主义。
美国电影(里根口中的理想世界):
1、《录像杀死广播明星》拉塞尔-马尔卡希1979,甲壳虫乐队演唱,歌曲关于录像,影像中运用画中画,粉色灯光、快速剪辑和节奏剪接,一切都变成世界流行影像语言中的一部分。
2、《闪电舞》阿德里安-莱恩1983,音乐录影带对于电影的影响,快速剪辑、拍摄角度多样而性感、音轨上只有音乐声音,场景没有故事元素,这是单纯的印象主义。
3、《壮志凌云》东尼-斯科特1986,电影是理想世界的一部分,浓重的色彩,空中的过山车,《星球大战》中的面部特写。单纯、冷战思维、男性幻想。
4、大卫-林奇:《蓝丝绒》1986,《象人》1980,想象力中的超现实主义,他的电影反对日产生活中的合理性和可理解性,运用潜意识材料,生活场景蕴涵美和恐惧——如同鸭子眼睛。对外部世界有不可言喻的恐惧,通过一种巧妙的构图直面恐惧。
5、斯派克-李:藐视美国白人的权威,促进黑人意识的萌发,并且创造了别具一格的电影形式。《为所应为》1989,用丰富的色彩烘托电影激昂的主题,倾斜的角度表示失衡,借鉴了黑色电影《第三人》。
6、独立电影人:约翰-塞尔斯和玛吉-兰奇。《老友记聚会》1980,电影给人一种真实感,镜头记录成年人谈论政治时机智的对话。九十年代大多数业余电影和政治电影大多受到他们的影响。
法国电影:(在广告的影响下,法国电影再次变得光彩夺目。法国哲学开始关注流行文化和后现代主义,这是对严肃性的反抗。)
1、吕克-贝松:《地铁》1985,导演擅长拍摄广告,追逐画面很有看点。
2、里奥斯-卡拉克斯:《新桥恋人》1991,将吕克-贝松的视觉冲击与对现代生活愤怒和庞克画面相结合。
西班牙:
1、佩德罗-阿莫多瓦:《激情迷宫》1982,风格是滑稽、怪诞,在性观念和风格上向旧式的西班牙电影发起挑战。
2、维克多-艾里斯:《日光之梦》1992,没有镜头运动,用自然光和缓慢的节奏捕捉时光的流逝和精美的瞬间。电影是真相的回归,一剂肃清国家谎言流毒的良药。
英国电影:
1、《我美丽的洗衣房》斯蒂芬-弗雷斯 1985,对右翼政府是沉重的一击。
2、《我的童年》英格兰 比尔-道格拉斯1972,拍摄手法特殊,关注劳动阶层的生活。
3、《格里高利的女友》比尔-福赛斯1981,关注劳动阶层,更具浪漫色彩。
4、《远方的声音 犹在耳边》特伦斯-戴维斯1988,缓慢叠化、堆成构图、对镜头缓慢推进的热爱来自《党同伐异》。还受到歌舞片《年轻的心》(戈登-道格拉斯 1954)将美丽和痛苦结合起来,
5、彼得-格林纳威:《动物园》1986,极端的对称构图,对影像的分析比任何英国导演都多。
6、德里克-加曼:《英伦陌路》1988,影片的剪接满足了里芬斯塔尔的美感要求,和肯尼斯-安格对于魔术、舞蹈和狂怒的意象表达。
7、大卫-柯南伯格:《录影带谋杀案》1983,预见了人与屏幕之间的关系。《撞车》1996,柯南伯格沉醉于现代生活中硬和软、皮肤和金属之间的联系。
加拿大电影:(擅长揭开虚伪表象)
1、《邻居》诺曼-麦克莱恩1952,真人动画、电子配乐,毕加索称其实最伟大的电影。
2、《蒙特利尔的耶稣》丹尼斯-阿康 1989,面对权势敢讲真话,这次拥有权力的是观众。
第十三集:新领域: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电影 1990-1998(数字时代来临前胶片电影的最后时光)
伊朗电影:
1、《苹果》莎米拉-麦马巴夫(女导演) 1998,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父母将女孩锁在家中11年,女孩和父亲由本人出演,不是真实的纪录片,而是以自我角色扮演或再现的方式讲故事。
2、《无知时刻》莫森-麦马巴夫(《苹果》导演的父亲) 1996,拍摄一部关于他扎伤的警察的事件的电影,以袭击者的角度重现这一事件。最不同寻常的是,他请求那位从未拍过电影的警察已被袭击者的角度重现这一事件。
3、阿巴斯-基阿鲁斯塔米:崇拜现实,在拍摄过程中减少一切虚假的伪装。《何处是我朋友的家》1986,足球教练式拍摄手法的成功运用,小演员按照自己能理解的方式演绎各个场景。电影是关于童年和友谊最精彩的影片之一。《生命在继续》1992,《橄榄树下的情人》1994,同一班人马,讲述导演如何拍摄出迷恋他人的爱情,影片如何将复杂的现实层层拍出,以及电影如何改变生活。三部曲关于生命与爱的循环,车内拍摄——阿巴斯最喜欢的看世界的方式。
香港电影:
1、王家卫:《阿飞正传》1990,设计师张叔平、摄影师杜可风,荧光、饱和色和脸,一起成就了王家卫电影世界之美。时间、构图、色彩。《花样年华》2000,夜间的胶片质感。《迷离劫》奥利维耶-阿萨亚斯 1996,张曼玉主演。
台湾电影:
1、侯孝贤:《悲情城市》1989,用电影来密切关注台湾社会,用固定长镜头捕捉停滞情绪。敬重小津安二郎并受其影响,很少采用大特写,对空间的处理的关注,古典主义者,其大胆的严肃性为蔡明亮打下基础。
2、蔡明亮:受台湾历史的影响。《爱情万岁》1994,讲述现代都市中生活的孤独。
日本电影:(日式恐怖片)
1、冢本晋也(日式恐怖片先驱、数码朋克):《铁男》1989,普通人变成金属,手持蛇影、跳动的黑白影像、捕捉了男人的恐惧和迷惑。导演崇拜大卫-柯南伯格《录影带谋杀案》。《铁男2》1992,一个男人变成枪,运用一千个画面代表人类细胞生命闪烁的衰变,如同阿贝尔-冈斯的《车轮》,诠释了现代生活对于机械和计算机化的恐惧。
2、中田秀夫:《午夜凶铃》1998,水蓝色的画面、年轻女子的鬼魂、工业化的噪音和尖角,在全球获得巨大成功。恐惧的对象变成了视频图像本身,反映了人们对于数字未来的恐惧。导演喜欢《驱魔人》,借用了其中的家庭设定,借用了噪音和不稳定的平衡,也借用了《雨月物语》中黑色长发女鬼那怪诞的平静。
3、三池崇史:《切肤之爱》2000,用空白和极简主义让人在恐怖面前惊慌失措。九十年代的日本导演把静止作为暴力的原点,有些禅意,
哥本哈根:
1、“道格玛95宣言”:拉斯-冯-提尔和托马斯-温特伯格从布列松和帕索里尼的书中截取了观点,电影必须要返璞归真。宣言内容:摄影机从三脚架上拿下来,三十五毫米电影格式,不可搭建布景,使用实景,不可将道具添加到拍摄地点,不可使用音乐,不能添加照明,不能跳跃时空,导演不得署名。
3、拉斯-冯-提尔:《破浪》1996,打破了很多道格玛规则,但很有启示性且新鲜,结尾式基督教式的。《狗镇》2003,不用布景、建筑或道具,打破剪辑规则,如同英格玛-伯格曼和卡尔-德莱叶一样,他的电影都是关于苦难深重的女性。
法国电影:(表现劳动阶层和多民族人物)
1、马修-卡索维茨:《怒火青春》1995,黑白摄影,固定镜头拍摄无表情的人物,郊区拍摄。受斯派克-李的《为所应为》影响。
2、布鲁诺-杜蒙:《人性》1999,大量固定镜头,如同布列松电影那样木然的人物面孔,电影看上去冷冰冰的,不加修饰。
3、克莱尔-丹尼斯(女):深受印度电影《土狼之旅》1973影响,《军中之恋》1999,关于非洲的电影,色彩漂亮,褐色大地,蔚蓝的大海,拍摄打斗时将雄性味道降到最低,慢动作。结尾舞蹈场面如同歌舞片中的阿斯泰尔。
比利时:
1、让-皮埃尔-达内,吕克-达内:《罗塞塔》1999,致力于反映真实,同卡索维茨和杜蒙一样,将当代欧洲公民权得不到满足的人作为主题。风格简洁、形式化,让女主角在整部电影中不断运动,用手持跟拍,
波兰:
1、《乌鸦》多罗塔-肯杰尔扎沃斯卡1994,用一种老式画幅,几乎是方形的,拍摄简单(不让女孩们分心),得到这些感人的自然的表演。电影是关于人心的影片,大胆的体现了一个简单的摄影事实,即人类是电影的最大优势之一(反数字电影倾向)。
圣彼得堡:
1、《星期三》维克多-科萨科夫斯基1997,拍摄同一天出生的人,非戏剧性拍摄方法的纪录片,93分钟,却体现出整个社会。
奥地利:
1、马克尔-哈内克:《未知密码》2000,曾攻读哲学,卡头十一分钟的镜头,借助一个形式上的奇思妙想来说明在欧洲城市里,连接我们的不是人际关系,长镜头以隐黑结束。《趣味游戏》1997,真正总结了胶片电影的最后时光,那种不安,某种东西即将消亡的感觉,人类正在变得不真实。人物按遥控,电影本身倒退,表达的是我们可能间接的享受暴力。电影倒退如同英格玛-伯格曼《假面》中电影融化的场景一样。
第十四集:美国新独立电影和数码电影革命 1990's(数字电影之初 现实在美国和澳大利亚失去了真实性)
第十五集:电影的今日与未来2000's(电影的回归和电影的未来)

电影史话The Story of Film: An Odyssey(2011)

又名:电影的故事(台)

主演:维姆·文德斯 斯坦利·多南 罗伯特·汤 克莱尔·德尼 阿米达 

导演:马克·卡曾斯 编剧:马克·卡曾斯 Mark Cousins

电影史话的影评

水哥
水哥 • 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