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皮草、十字架
将军、外交官、拿破仑
婚姻、爱情、滑铁卢
耳环、伯爵夫人、露易丝

看这部电影首先想到的是中学的一篇课文莫泊桑的《项链》,文中女主角的名字我到现在都还记得:玛蒂尔德.路瓦栽儿。与电影相通的都是女人的虚荣,马蒂尔德因为虚荣,自己的家负债累累,不得已以后半生的辛苦工作偿还,不过她也因此得到了成长。而电影中露易丝因为虚荣毁掉了她的生活,也失去了她的生命,当然她得到了她以为的爱情(姑且称之为爱情吧)。但这部电影我不想批评女性的虚荣,我只是同情她们。
与之类似的反映法国上层社会的作品有很多,比如莫泊桑的《漂亮朋友》、小仲马的《茶花女》、司汤达的《红与黑》,男女关系也非常类似,其实再放大了看欧洲、中国、乃至世界,在封建制度下,也就是所谓的男权社会,女性被物化的的现象普遍存在,而且情况很严重。
下面就从这部电影来说,翡翠、皮草、十字架、耳环,这是露易丝的珠宝首饰,翡翠,皮草,代表着她的虚荣,而影片最后露易丝也是愿意放弃这些换回代表外交官对她的爱情的耳环。钻石十字架不仅仅是首饰,更代表她心底善良、单纯,十字架的宗教色彩非常明显,影片一开始露易丝向圣母玛利亚祈祷耳环可以轻松出手,而影片最后露易丝将放弃一切换回的耳环献给圣母。
耳环不同时段意义不同,在不同人的眼里意义也不同。
一开始是将军送给露易丝的结婚礼物,是她身份的象征,而在她眼里,仅仅把耳环看作是她与将军之间的感情。当她需要还债时,她做出的选择是耳环,因为在她看来他们之间根本没有爱情,所以她自然放弃了耳环。
对将军来说,耳环是代表他的面子和自尊。在露易丝持有耳环时,他对她可以说是平等对待,但从实质上说,露易丝是他圈养的金丝雀,美丽、优雅、任性、放纵,这些他都包容,并以此为乐。当露易丝丢了耳环时,他为找耳环放弃看戏、得罪友人、甚至报警。而当他发现露易丝欺骗他之后,他对露易丝的态度是明显物化了,虽然他不动声色,还是逼得露易丝对他大声说“对不起”,转手却将重新得到的耳环送给逢场作戏的情人,这些很明显都是给露易丝的惩罚。
当露易丝重新得到耳环,而耳环是由外交官送的,一个让她晕倒,让她生病的男人。当将军知道后,他对露易丝的态度是彻底物化,即从有生命之物,到无生命之物。他彻底无视露易丝感受夺过耳环,从外交官手里合法的取回耳环,逼迫露易丝送给他的侄女。
对外交官来说,耳环仅仅是他取悦女人的道具。很多人也说外交官对露易丝的是真爱,可你要知道对他来说,即使没有伯爵夫人,也会有子爵夫人、侯爵夫人。如果说他对她是真爱,那他应该做的是放弃决斗,带着她离开。只是,他放不下他的名誉。
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当时欧洲上流社会非常淫乱、糜烂,男人找情妇,女人找小白脸,一个穷小伙可以凭借脸蛋混进上层社会,一个公务员可以与妻子的供养者和睦相处。在上流社会的贵族们眼里也许根本就没有爱情,婚姻在他们看来只是政治,只是高贵血统的延续,只是地位的传承。所以他们的夫妻之间即使相互知道对方不忠,也能和睦相处,他们只在乎享乐。不过谁要是动了真情,只能死的很惨,很不幸露易丝就是一个。
关于决斗,对将军和外交官来说,都仅仅是为了名誉。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无论中外,生命对一个人来说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一声枪响,影片中应该是外交官死了,可是谁死了又有什么关系。拿破仑一生打了无数次胜仗,只失败了两次,其实一次也就够了。对将军和外交官来说,谁胜谁败?没有胜利者,也没有失败者。
如果非要找一个失败者,那就是露易丝了,没了尊严,没了身份,没了生命;可她也不是失败者,虽然外交官的不是爱情,可她追寻的却是爱情,失去了一切,可她找到了自己。
她叫露易丝,收到将军的耳环,她成了伯爵夫人;当她放弃翡翠、皮草赎回耳环,献给圣母玛利亚时,她又成了露易丝。

还要说的一点是这部影片还有一个名字叫《某夫人》,盖因伯爵夫人可以是路瓦栽儿夫人,可以是市长夫人,可以是公爵夫人,也可以是男爵夫人,她可以是每一个很傻很天真的女人。
最后说说电影本身,虽然是1953年的黑白片,但画面非常美,古朴典雅、雍容华贵。结构设置也非常巧妙,完美的对称,物品、情感、人物、情感、人物、情感、物品。这些都体现了导演的功力。
至于导演马克斯·奥弗尔斯,大家可能不太熟悉,毕竟年代久远,不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大家应该知道,1948年他拍的,改编自茨威格的同名小说。关于茨威格,最早的记忆是一篇小学课文,讲的是大雕塑师罗丹的工作态度,学了一个成语叫全神贯注。虽说是名篇名作,但被国人广泛传颂还是因为一个被封为才女的人拍的中国三四十年代版的《来信》,关于这部电影以后再吐槽。又说多了,就写这么多吧。

伯爵夫人的耳环Madame de...(1953)

又名:某夫人 / The Earrings of Madame de...

上映日期:1953-09-16片长:105分钟

主演:达尼埃尔·达里约 维托里奥·德西卡 查尔斯·博耶 让·德比古 

导演:马克斯·奥菲尔斯 编剧:Marcel Achard/Max Ophü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