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詹姆斯·梅森曾经写过一首关于德国导演马克斯·奥菲尔斯的诗:“一个不需要轨道的镜头/令可怜的马克思苦恼……/而一旦他们拿走他的摇臂/我以为他永远不会再微笑。”足以见得奥菲尔斯对“解放摄影机”的亲睐,《伯爵夫人的耳环》开场两分半的长镜头足以说明了一切,女声的伴唱,配之伯爵夫人的心理活动,镜头在各个物件中来回游走,这几乎是整个电影的缩影:那只耳环在多人的手里传递着,爱和痛苦,短暂满足和长期不满足,性压抑和性冲动,来回交替着。
《伯爵夫人的耳环》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古典主义精品电影,奥菲尔斯在描绘一个悲剧爱情的同时,反讽了上流社会人们的虚伪和虚荣,做作和伪善。前半部是建构一个可笑的上流社会,通过对细节的展现和精巧故事的搭建,制造了一些高级的笑料。后半部风格的急转直下意味着奥菲尔斯对于爱情主题的“执迷不悟“,如何去展现一个伟大爱情的产生?谈谈情,跳跳舞就够了,奥菲尔斯通过流畅自如的摄影机,不厌其烦地展现外交官和夫人的爱之舞,这里面甚至含着一丝性爱的意味,那些遮挡我们视线的道具更像是和我们开玩笑,不过不要着急,摄影机自然会帮助我们重新找到跳舞的主角们。
无论是对于布景的考究,还是人物走位和表演风格,无不流露着舞台剧的痕迹,这反而有一丝优雅的浪漫和舒缓的自在。这大概源于奥菲尔斯最初就是舞台导演,他第一部重要的作品《换得的新娘》,大概可以被归于德国当时颇受欢迎的类型:轻歌剧。这种轻歌剧的影子一直保留在他的电影里。奥菲尔斯在法国上世纪五十年代执导的包括《伯爵夫人的耳环》《轮舞》在内的四部影片再现了他的职业生涯辉煌,他那繁华绚丽的场景建构,古典动听的配乐,文学性的铺垫,奢华耀眼的服装造型,以及国际化的演员班底(诸位!那个和伯爵夫人谈婚外恋的外交官扮演者可是大名鼎鼎的德西卡啊!)为人所熟知,他那精心设计的摄影机运动更是一台展现人性美丑和人生百态的显微镜,看样子是满足了我们的偷窥欲,实际上是照进了我们的身体里面,一切都原型毕露。

参考资料:《世界电影史》

伯爵夫人的耳环Madame de...(1953)

又名:某夫人 / The Earrings of Madame de...

上映日期:1953-09-16片长:105分钟

主演:达尼埃尔·达里约 维托里奥·德西卡 查尔斯·博耶 让·德比古 

导演:马克斯·奥菲尔斯 编剧:Marcel Achard/Max Ophü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