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只犯过两次错:第一次是滑铁卢;第二次是他说:爱情的战场上,唯一胜利的方法就是撤退。

我不爱你
我不爱你
我不爱你

巧合之所以无与伦比(非比寻常),是因为他是自然发生的。

不幸都是自找的。

在这次导演的回顾展大饱眼福,也发现一些小细节。比如《伯爵夫人的耳环》(1953年)和《一封陌生女子的来信》(1948年)互为呼应的一些地方:
1. 男主与“丈夫”角色的决斗(《伯爵》更明确了男主的死亡结局);
2. 舞池弹奏人员对热恋情侣不愿离去的抱怨(《来信》中台词“我宁可为已婚人士演奏,至少他们知道回家” );
3. 男女主人公在热闹中讨论着星期几都要见面的浓情蜜意(当然,钢琴家是巧言令色)

另外,其实伯爵夫人与《情海惊魂》(1949年)的丈夫也有“同一种病”——在得不到自己想要之物时突发心脏病。

比起《来信》,我更爱马科斯晚年的这部集大成作品。经典的冷幽默,熟悉的圆形楼梯,精巧聪明到不注意到也可以的长镜头,经典构图和美妙的舞池……

从第一幕开始,伯爵夫人就不是完美的,她钟情皮草、翡翠,她对舞池里的众多男性态度暧昧,她挥金如土。她认为选什么去典当来填补挥霍的亏空就是她最需要神的帮助的时候——当然,她对丈夫结婚时送的耳环是最无情的。但她也是可爱的,比如她对家里的仆人友爱——即便是撒谎,也不希望丈夫怪罪于他们,特别是娘家带来的奶妈。

将军和夫人半开放的婚姻生活是成功的、体面的,即便他们早已分床而睡。因为彼此都善于逢场作戏,因此婚姻的平衡从未被打破。伯爵夫人的过去的短暂晕倒和典当行商人的实言相告,将军都不甚放在心上。

心形耳环经过伯爵夫人——将军的情人——外交官——伯爵夫人——将军拿走——表亲——伯爵夫人赎回这一连转手后,婚姻的平衡被重重打破。耳环还是那对耳环,但因送的人不同,冷板凳变成了心头好。为了赎回它,翡翠和皮草都可以放弃。

因为马科斯奥菲尔斯,我第一次发现:原来长镜头真的可以为场景和剧情服务,以至于大部分时候我都没有注意到:哦,原来此处有一个长镜头。导演对极致的追求,甚至也体现在转场的过度。《欢愉》(1952年)的第二个故事中,女孩们工作的那个楼。若不是看了一篇古早的采访,我一定不会发现:原来那栋楼,镜头一次都没进去过!

她最终只是个因发愿而把耳环赠送于教堂的“某夫人”,我们不知道她的姓。也许她自己也不曾想到,在那个纸醉金迷,满嘴谎言的世界,她会真的找到爱情,找到意义。

连库布里克等超一流导演对马科斯和《伯爵》都推崇备至,我又怎么可能不爱他和它呢。


伯爵夫人的耳环Madame de...(1953)

又名:某夫人 / The Earrings of Madame de...

上映日期:1953-09-16片长:105分钟

主演:达尼埃尔·达里约 维托里奥·德西卡 查尔斯·博耶 让·德比古 

导演:马克斯·奥菲尔斯 编剧:Marcel Achard/Max Ophü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