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我们在提到Max Ophuls时,首先想到的电影是《轮舞》。在《轮舞》中,以一个妓女连接首尾,让各类角色轮番上场,展示了爱情的稍纵即逝和缤纷多彩,爱的欢愉和痛苦仿佛轮回。Ophuls的电影一贯讨论的主题是理想化的爱恋与日常现实之间难以调和的鸿沟,随着情节的推进,影片中玫瑰的浪漫逐渐褪色、黯淡,最终让位于灰色的现实,角色依然退回到原来的现状,仿佛舞会仅仅是一场梦。
以一般论,《伯爵夫人的耳环》之前的1小时20分钟也是典型的Ophuls作品。这里,钻石耳环成了剧情的轴心,片中人物围绕着钻石耳环的几度易手,上演着关于“爱情和生活”的好戏。
在剧情划分上,可以用珠宝商人作为分节点。最初是一个小小的引子,伯爵夫人因为手头缺钱将钻石卖给商人,并设了一个小局。随着商人依计将耳环卖还给伯爵,影片进入了一个带着巴洛克风格的中段。耳环从巴黎来到伊斯坦布尔,又回到巴黎。耳环见证了一对对情人之间的分分合合,并且随着一段看似伟大的婚外恋的黯然收场,在某种对爱情绝望的氛围中,耳环再度落入珠宝商手中。接下来的段落充满了现实的冷峻气味,伯爵再次(应该是他的第三次)从商人处买回钻石耳环,并强迫夫人将耳环赠给侄女以作为生产礼物。
到此为止,我们几乎看见了Ophuls所有的常规戏码,即使电影在此时结束,也不会令人意外。不过Ophuls这回决定来个不同以往的尾声。为了套取现金,侄女把耳环又出售给了商人,当商人满心欢喜打算从伯爵那再赚一笔差价时,却碰了一鼻子灰。想不到伯爵夫人,这个出入上流社会,在舞会中流连往返的“轻佻”女子真真切切地陷入了爱河!她赎回了钻石作为爱的象征和纪念,妒忌的伯爵当即一肚子邪火地找到了情人——意大利外交官,德纳第男爵——要求决斗。决斗准时进行……
一向冲着罗曼司唱反调的Ophuls,在《伯爵夫人的耳环》中最终赞扬了爱情难以抗拒的永恒魅力和冲破世俗阻力的伟大力量,但是坦率的说,影片的结局还是悲观的,或许最真的爱只能存在于另一个世界,仿佛《梁祝》,仿佛《阿依达》。

Max Ophuls(1902—1957),出生于德国,工作于法国,其作品是法国优质电影的代名词。当然也是六十年代那场运动中那群小伙子反对的“老爸电影”的代表者。
Ophuls的电影作品一般改编于著名小说,在剧本、表演、摄影、场面调度和剪辑上都堪称化境。在《伯爵夫人的耳环》中,多场长镜头的运用均是教科书式的范本。仅有的三场外景戏:“出猎”示范了远景、中景、特写的剪辑技巧;“海边独行”示范了如何用移动长镜头捕捉自然和人的情绪变化;“决斗”一场更是运用画外音的经典范例。

伯爵夫人的耳环Madame de...(1953)

又名:某夫人 / The Earrings of Madame de...

上映日期:1953-09-16片长:105分钟

主演:达尼埃尔·达里约 维托里奥·德西卡 查尔斯·博耶 让·德比古 

导演:马克斯·奥菲尔斯 编剧:Marcel Achard/Max Ophü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