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犯罪片。一部犯罪片无法承载导演的野心

如果只把它作为一部犯罪片来看,以下的疑问就无法解答。

一:余国伟到底有没有被评为“劳动模范”?

二:连环杀人案的真相是什么?

三:为什么要横生一件和主线毫无关系的丈夫杀妻案?

97年,国企改制随之产生第一轮的下岗潮。中国社会一场巨大的变革正在悄然到来。国企工人的命运深深于之牵连。故事就发生在湖南一个三厂相邻的地方。从它的名字“小香港”就可以想象当时的热闹。

余国伟是一家工厂的保卫科长。业务能力强,有“余神探”的美誉。片中余国伟自己不止一次的提到自己还要奋斗。他就是这样一个有能力且向上,重视荣誉感的人。我们在他获得“劳动模范”称号的演讲中能深切体会到他对于这份不大荣誉的激动和兴奋。在这里要给老段的演技点赞。他这样的追求也是那个年代所提倡和引导的。当时没有做明星,游世界,创业这样多的梦想。能够成为工人阶级的一员,要做一颗螺丝钉,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不平凡的力量。是大多数普通人的愿望。获得“劳动模范”对于余国伟来说仿佛走上了人生的高峰。然而在影片的尾声,一位工厂的老工人说保卫科没效益,厂里从来没有给过保卫科劳动模范。这一下让我们陷入疑惑。难道一切都是余国伟的幻觉,这其中还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内情?

我觉得不是。在和兄弟的庆功宴上,一直向上奋斗的余国伟获得了更大的愿望,那就是进入公安系统事业编。破获连环杀人案是获得“上吊”的资本。这是他全身心投入追查杀人案的动机。而且在燕子搜他背包的时候是找到那本荣誉证书的。所以余国伟是确确实实的获得过“劳动模范”的称号。余国伟告诉老人自己获得过“劳动模范”的时候还有点小小的自豪。没想到被老人一口否认。很可能是因为老人忘记了。对于余国伟来说这是深深的讽刺。自己一生所追求和珍视的荣誉,在别人看来毫无意义,甚至都不存在于别人的记忆里。结尾处余国伟坐上大巴,仰望终于到来的大雪,能否想起当年在如大雪般降落的棉花团中激昂演讲的自己。

连环杀人案最终还是没有告破。这样的结局如同影片的色调和湖南那个冬天无休的大雨一样让人压抑。最可疑的嫌疑人在老天安排的车祸中撞死。尸体无人认领,一把火烧了。没有动机,没有口供,没有证据,没有作案细节。很可能他就是那个凶手,也有可能那个凶手永远的逃脱了。没有人知道真相!余国伟在徒弟和情人死后怒不可遏的重伤一名嫌疑人(影片中并没有提到是否致死,如果致死的话不会只判10年。所以我揣测应该是重伤)。有丰富经验的余国伟不可能不知道仅仅因为穿上41号的鞋,家里卖刀,猥亵女性这三点就能够确认犯罪事实。他需要给自己的愤怒找一个出口,所以要让自己相信这就是他所希望的真相!

人和真相是有距离的。“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可是在很多时候眼见也不一定为实。很喜欢网上一段国外误会视频。一些巧合前提下发生的尴尬瞬间是让人有完全不同的解读。人总是习惯性的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真相”。特别在现今网络发达通讯便利的情况下,真相反而成为了奢侈品。

杀妻案。其实是为了引出张警官那句发问“今年的人都怎么了?”这应该也是这部片子的主旨。在社会变革下底层小人物内心的挣扎和扭曲。

国企下岗职工是被“牺牲的一代人”。小人物被裹挟在时代变革的洪流中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当然我们不能把个人的犯罪完全归咎于社会问题。导演只是给我们一个放大镜。一窥社会底层的生活。

最后的厂房爆破的场景在很多电影里出现,比如《钢的琴》结尾,也是随着厂房的拆迁爆破落下帷幕。一个时代的结束,那个时代的人能否渡过自己的暴雪?一首歌作为结尾。

傍晚6点下班 换掉药厂的衣裳
妻子在熬粥 我去喝几瓶啤酒
如此生活30年 直到大厦崩塌
云层深处的黑暗啊 淹没心底的景观
在八角柜台 疯狂的人民商场
用一张假钞 买一把假枪
保卫她的生活 直到大厦崩塌
夜幕覆盖华北平原 忧伤浸透她的脸
河北师大附中 乒乓少年背向我

沉默的注视 无法离开的教室
生活在经验里 直到大厦崩塌
一万匹脱缰的马 在他脑海中奔跑
如此生活30年 直到大厦崩塌
一万匹脱缰的马 在他脑海中奔跑
如此生活30年 直到大厦崩塌
云层深处的黑暗啊 淹没心底的景观


暴雪将至(2017)

又名:The Looming Storm / The Storm Looming

上映日期:2017-11-17(中国大陆) / 2017-10-29(东京电影节)片长:119分钟

主演:段奕宏 江一燕 杜源 郑伟 郑楚一 张林 

导演:董越 编剧:董越 Yue Dong

暴雪将至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