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17

暴雪将至:罪人


因为该片意象过多,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解读,该评论仅代表个人理解和感受。

国内好的写实犯罪片很少,像是曹保平,刁亦男等人执导的犯罪电影已经可以说是国内数一数二的,而这部影片是由北电摄影系毕业的董越所执导。自编自导,而且是处女作,放在国内犯罪题材电影大环境下,已经是非常了不起。

先说影片的风格,整部影片的最大亮点就是画面的影调,片中大部分的画面导演和摄影师都采用了低曝光兼柔光拍摄来营造出阴郁的氛围(听说导演是借鉴了电影《降临》中的画面风格,目的都是希望能够通过这种独特的灰沉影调来表达更深层次的东西,使其兼具类型片的风格和文艺风格)除了影调,导演还非常喜欢用大远景和近乎垂直式的俯拍镜头,视觉极具冲击力,以此来表达时代洪流中挣扎的小人物。除了这些,影片总体视听风格还是比较常规,还是希望国内犯罪片导演能学一学刁导的镜头和调度qaq

接下来我要分人物来剖析影片中的人与时代环境,每个人都是那个时代下被冠名的罪人。

罪人一:看不见脸的凶手

该片故事是围绕着一起连环凶杀案展开的,但我们对于这起案件的了解却少之又少,凶手的动机?案件的具体展开?以及凶手到底是谁?这些我们都不知道,电影中也没有展现,我们只知道:凶手在那个国企体制工人面临失业下岗的“沉重”的九十年代掀起了一波大浪,大浪加速冲走了那些曾经的生活,迈向了新时代,并且在此之后,凶手被车撞死了。导演只给了我们关于电影中这些凶手的信息(是不是有点像《杀人回忆》,但导演估计照杀人回忆的结尾处理方式拍,最后做个余国伟和凶手在多年之后偶遇,之后再飘雪,我认为评分会高不少,可惜过不了审。)凶手到死我们都不知道他是谁,并且导演以他被车撞死作为收笔,是为什么?这就引出来凶手这一人物的意象了,他就是那个时代一个批判者,从来都不是一个具象的人物。所谓“借凶杀,讲时代”,凶杀案的发生促使了余国伟最后内心的转变,余国伟最后杀了一个他认为是凶手的人,却不曾料到自己被命运和时代玩弄,真正的凶 手,也就是批判那个旧时代的罪人,理应接受时代,也就是上天的惩罚,用现实中的意外来结束他再好不过了。

罪人二:余国伟,多余的余

余国伟的“罪人身份”,要对比才能看出。影片中的几位主角,他们都是厌倦了这个旧地方,旧体制,旧时代。先说凶手,凶手和这些主角不一样,他是作为一个旧时代的批判者,是行动派,与余国伟之间矛盾冲突最明显(一个是加速旧时代瓦解进程,一个是依赖旧体制内的生活)再说余国伟的徒弟,这个人物与余的矛盾对立不是很明显,但是也有,在两人车上徒弟哭着说自己做错事情了的时候,那时候就已经可以看出徒弟也是不满旧体制的。况且徒弟这一个人物本身就是一个新生代的青年,本应不该被旧的东西所束缚,理应去追逐新的东西,却不料被余国伟所困住,最后落得这般结局。之后余国伟的内心冲突就建立起来了,加上工厂对他的不待,女友被自己所伤自杀,警察们内心对于旧时代发生的一些事的妥协。余国伟最终找到了矛盾的根源点———凶手,他用尽全力拿起电棒砸了下去,这段余国伟打人的片段很有意思,也让我萌生了把余国伟当作“罪人”的想法,这里余国伟打完之后,镜头一给到两个骑自行车路过的人看向他,给观者一种余国伟就是最终凶手的错觉,其实我们都知道他不是杀害四人的凶手,被他打的那个人也不是,但在时代的洪流当中,余国伟到底是唯一的清流?还是阻碍时代向前发展的罪人?

罪人三:旧时代下的他们

在那个国企工人面临倒塌的年代,有多少高层,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攫取劳动者们的工作权益。又有多少工人,不顾一切竞相争抢工作的岗位,又有多少被生活压塌人们转而走向极端,又有多少妥协而躺平的人们......

雪开始下了,车子突然熄火了。坐在车窗旁的余国伟这时想起97年的大雨浇灭了自己的梦想,但也似乎想起了那年颁奖的时候自己头顶飘过一片亮丽的雪花。


暴雪将至(2017)

又名:The Looming Storm / The Storm Looming

上映日期:2017-11-17(中国大陆) / 2017-10-29(东京电影节)片长:119分钟

主演:段奕宏 江一燕 杜源 郑伟 郑楚一 张林 

导演:董越 编剧:董越 Yue Dong

暴雪将至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