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03-17

积极心理学:笔记整理

《幸福课》:
做减法比作加法更容易让人灵魂成长——梭罗

常识并没有那么平常——伏尔泰

错的不是科学的重大发现,有信息永远比无知强,不管是什么样信息和什么样无知,错在于信息背后的信念,认为信息会改变世界的信念,但它不会。——一位哈佛教授
“越是个人的东西越普遍。”

“我们必须记住对一个人深层本性的认识,同样也是对普遍人类本性的认识。”
“心理学这一学科对于消极方面的研究,远比对于积极方面的研究成功,它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的短处,他的缺点,他的过失,但很少谈到他的潜能,他的长处,他的实际愿望或精神高度。好像心理学自愿固步自封,让自己仅限于研究黑暗低劣的一半。”

“积极心理学的目标是促成这一变化,让心理学只从关注补救生活中最糟糕的事,到同时建立生活中最美好的事。”
(20实际80年代积极心理学)心理弹性:一种现象,特征是积极适应的模式,即使是面对非常不利或危险的环境。
信心以及意义感,利社会行为,帮助他人。
“当罪恶似乎是不可避免时,人们会耐心地去忍受,但是一旦有人提出要挣脱这种罪恶,它便会变得令人难以容忍。”——托克维尔
①信心②意义感③利他行为④挖掘并利用自己真正擅长的⑤为自己设立目标并面向未来,不仅思考事情现在有多糟糕,也思考五年或十年后的目标⑥有一个榜样,一个可以效仿的人,榜样给予他们力量,给他们方向感。⑦不单干,有社会的支持,他们不会说“我够能干,可以自己做”,他们说,“我够能干,我可以请求帮助”⑧承认弱点的勇气。承认有某种需要的勇气。

“那些熟悉科学史的人,都知道重要的进步,伴随着新问题的形成而来,问题才是突破点,答案来之不易,但重要的是新问题,有益健康的问题。”
“问题缔造现实,我们所问的问题通常决定了我们追求的东西,我们会走的道路。我们会过的生活。不管是从个人方面来说,还是从人际关系方面来说,从组织方面来说都是这样。”

“我们会看到要寻找的东西,错失不去寻找的东西,虽然它在那里。我们的阅历,被我们的关注点深深影响了。”关注好的问题,会增值,反之贬值。
第一步,真正理解问题
第二步,知道我们要问什么问题也很重要
常识:单单摆脱焦虑和压抑并不会让我们快乐。
“积极心理学本质上就是健康模型,健康本源学。
健康、生理、心理、情感之源是什么?
我们如何让人们从智力上、情感上、心理上、人际关系上、人格上全面发展?
我们如何让他们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帮他们摆脱生活中不如意的事。”

“对疾病而言,最优模型是0,我们都平平安安别受伤就好了。但依健康模式来看,这是不够的,让我们超越那种程度,让我们兴奋起来,快乐起来。因为理想状态并不只是放松。它是创造性的紧张状态,当我们“沉迷”之时,那就是我们感到兴奋,为所做之事着迷的状态。那样大大超越了“舒适的麻木”,事实上,在那种情况下,会有点不舒适,那是在我们舒适区之外的可算是我们的延伸地带。不是会让人们受伤的恐慌地带,是延伸地带。”

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处理消极情绪,抑郁,焦虑等。
当我们培养出积极性,我们本质上是自我防御的。
在过去十来年的研究中,心理学家发现,对抗抑郁等最有效办法,不要直接专注于抑郁和焦虑,是培养积极性和个人优点,培育激情,提出这种问题“我人生中有什么是有意义的,我的目的是什么,我为什么在这里,毕业后我真正想做的是什么”提出这些问题并认真思考这些问题的人,所追求的不是避免痛苦,而是为了追求更多快乐,使生活更有意义,更成功。
更成功称之为“终极货币”

一位心理学家定义神经官能症:描述的是人能变成怎样,或是他该变成怎样,从生理上来说就是一个人能否顺利地成长和发展,人类和个人的潜能已经消失,世界逐渐缩小,意识也是,能力也被抑制。

我们已发现有些人的力量能够抵抗心理疾病:
勇气,未来规划,人际技巧,信念,职业道德,希望,诚实,毅力,专注及洞察力诸如此类(究竟是为积极心理学服务而点出这些还是真的如此,比起那些破坏社会运作的行为却对其个人有利的行为,是更有利于人的心理健康的吗,还是如果是后者这是文化侵蚀的影响吗)
培养能力就是创造一个强大的心理免疫系统
引擎和心理免疫系统的比喻。
人的本性,社会性,本性是竞争带来的个性特质(可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也可能破坏社会性)而社会性本身也是适应器的一种,在进化生涯中成为人的一部分,那么这种也就成为了所谓本性的一种,而社会性是占比最大的影响,因为在群体生活中,个人的力量除非超神,必然要学会合作,所以真正的天才都是社会性极低的,可以说他们的社会性仅仅是一种技能,而大部分人的社会性在进化中内化了,因为他们的智商还没有到运用这些技能的地步,所以就成为矛盾冲突的一部分。

把学术和外面的世界完全分隔开是错误的。应该去外面世界,所谓肮脏的世界去学习,然后反馈回科研,螺旋型的健康循环。
1、务实的理想主义者。
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对我来说,让我必须真诚与勇敢的面对自己,因为这会很直接的影响我在这条路上能否走的更远(心理咨询),所以形成良性循环,而对他人,则是希望在他们的模型内更好的成就他们。

我已经成为了我自己,各种特质综合的自己,不会出口伤人,自省精神,从痛苦中成长(绝对不服气),不会再轻易试探来伤害彼此但需要通过时间慢慢观察是否是值得你去爱的人才会慢慢放下防备心(所以这一点的节奏很重要,如果对方不能适应那么就是他的问题,否则一旦节奏被打乱产生的破坏欲将极强伤人伤己(内伤严重),内心深处是很难有人走进的,暧昧阶段,追求别人阶段,就是有好感而已,不是什么喜欢,所作所为看起来很美好的为喜欢他去做一些事,不过是哄小孩子开心玩儿咯,而且有好感嘛那就希望营造我一个很好的形象,以及我本来性格就好,我喜欢凡事都在我的控制范围之内,所以不要轻易打破我的节奏,我真正的喜欢一个人,的确会乱一点,但我会努力克制住,他必须是一个有力量的人,我需要长时间观察试探等待,如果对方着急是他的问题,爱的更多的人就是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包容,是没有资格提要求的,因为这是你自己要这样。
有一种破釜沉舟,向死而生的力量。
如果是我要得到的,价值大大高于代价,那么我会动用一切可能,当然都是阳谋,因为只有阳谋当被识破时也无所畏惧,而阴谋一旦被发现成本太高,所以拒绝。适用一切,也适用于爱情,而目前的这个男人很明显还没有达到那种地步,所以再议,不值得花费太多时间。
在我痛苦时离开的人,我是会持观望态度的。
我绝对不适合养在温室,一旦野心和欲望被安稳盖住,天蝎的气场和魄力都会被随之磨灭,而只要骨子里还淌着天蝎的骄傲,这种活法绝对会让我非常不开心(只会短暂开心)然后走向毁灭。
善于沟通,有魄力果断,细致工作能力强,隐忍蛰伏,准备的时候谨慎敏感小心翼翼开始做就能迎难而上破釜沉舟,极富有勇气。
目的性很强。(妈的从小时候就是了)
土象星座喜欢跟优秀的人接触,然后学习他们身上好的品质,而天蝎座,也喜欢,目的则是为了超过他们。
你不觉得看着蝼蚁实现幸福,也是一种好玩儿嘛。
“你需要的是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一个得集体实现的目标,你自己一人做不来的,由一个内部有冲突的小组来实现,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就能解决冲突”
人们常常忽略研究所的坏消息,跟随自己的感觉,虽然注重自己的感觉是很重要,但注重感觉和思维也同样重要。
一 一吸收并应用,这很重要。
2、作为一个务实的理想主义者,他必须明确相信改变是可能的。如果不做到这一点,宁愿做一个享乐主义者,尽情的享受生活,所以享乐主义者是犬儒主义吗?
双胞胎在不同环境中成长调查研究(基因相同,只是输入环境不同),当时在80年代推出→幸福是一种随机现象,想要变得更快乐和想要变高一样是徒劳的。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创伤后成长

统计学笑话——平均值问题。
平均值当然重要,这更容易让我们进行一般性判断,但特殊值(这种黑天鹅)却也同样重要,因为它的出现往往意味着巨大不同和改变,以及视野的更加开阔而减少局限性。以及当看到这些特殊值,我们可以更好的去思考如何去接近、成为这些特殊值。

基因决定论是在加大人们之间的不公平和差距,这是忽略了其他同等重要因素的偏见和狭隘。大部分人的基因还没到超神的地步。话说可以写篇黑暗童话系文章表示后者都是谎言,不过是为了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而编造出的新的体系,哈哈哈应该蛮好玩的。(当然,在心理学上改变的确是对的)
关于双胞胎实验后来在2005年,他俩(进行研究的两位心理学家)发表声明,之前发了愚蠢的声明,快乐是可以更高或者更低的。背后的利益集团的博弈应该蛮好玩的诶。(如果有的话不过照理说应该有)
心理学看到现象,只是观察渠道,我们还要做到的,是问为什么?解释原因?并提出改变方法。
研究可行性方法,研究优秀个体(研究快乐指数最高的5%的人,这不同于大众研究,这是成长尖端统计学)。“设计出这类调研是为了改变我们对统计的观念,尤其是对抽样调查的看法,我非常支持'成长尖端统计学',我的头衔来自以下研究发现,最优秀的基因遗传会在幼苗的成长尖端出现”→“让我们学习圣人非凡的人,这样能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的潜能”

“如果想知道人类最快能跑多快,那从好的样本中测出平均数是没用的,而应该收集田径类奥运冠军的信息看他们能跑多快,如果想知道心灵成长的可能性,人类价值增长或道德发展的可能性,那我认为我们可以研究最道德或圣洁的人,整体来说,我认为人类历史是人性逐渐缺失的过程的一个记录,人性的潜在极限实际上一直被低估了。显然,我们平常称之为'正常'的东西,在心理学上,实际上是种大众精神病理,看上去平平无奇却又非常广泛,我们甚至没有注意到它。”
把圣人、英雄刨除开人类中,本身就是一种懒惰。整体来看的话,人是不能改变的,让我们研究改变了的人,真的改变了自身生活和身边其他人生活的人。这是个激进的研究方法,对研究我们自身来说也是个激进的办法。
当我们研究平均水平,我们只是描述日常生活,研究我们当中最优秀的个体时,我们潜意识里在学习。

突然想起一个小说情节(我脑海里自己想的),有人追女主的朋友,在女主面前表明心迹,间接性希望她传话,她表示拒绝,“人类会更加信任自己熟悉的人,这样子同一份信息会得到双倍的信任效果,反而也会带来双倍期望,但对你来说,你真心诚意喜欢她就应该面对面说,这样有利于你们俩的未来感情,对我来说,也不会陷我于不义的地步,这种方式,我始终认为是一种比较下作的追人方式。”

《幸福课》:
“流行学术其实要将杰出大众化”
人若想要在世间有所为, 真正实现改变,面对的最显著障碍之一,是他们低估自己实现改变的能力。
爱默生: 人类历史是少数派和一个人的少数派的权利记录。
“永远不要怀疑一小群,有思想,坚定的市民可以改变世界,事实上,正是这群人改变世界。”
改变:蝴蝶效应,粒子之间的不断碰撞。 只需要20度的分隔,从你用笑容感染三个人开始,全世界就会笑起来。
指数函数
叠纸41此到月亮,象棋故事,每天一分成倍叠加一个月就是500多万。
极端情况对我们的影响很小,譬如终身教授实验,得到的和没得到的都在6个月后恢复到了之前的基础水平。
满足基本需求后,收入的影响就微乎其微。

幸福水平不变,焦虑水平和抑郁水平在加深,外部环境影响很小。
对基础水平很重要的一个外在影响因素 ,那就是民主和压迫,生活在民主制度下的人通常明显比生活在独裁制度下的人更快乐。

既然都会恢复到基础水平,那么我们做出单纯的外部环境因素式的选择时不是为了未来更高兴更幸福,而是因为,这样做,只是因为,我要这样做,我想这样做?
有人因此说“同时一般的快乐或不快乐水平,是由于人们有过高的期望,如果能降低期望,降低压力水平,我们会更享受生活。”这也是错误的?从长远来说行不通。问题不在于是否降低那些高的期望,这一点不重要,问题在于正确和错误的期望。
错误的期望是通过外界因素得到更多的快乐和幸福,譬如更好的工作,更高的学历,更好的伴侣。
正确的期望在于改变认知、心境、对世界的诠释,以及我们的遭遇、成就、失败,重要的是我们选择领悟什么,精力集中的焦点是什么,重要的是转变,而不是外部信息或外部成功。

人类智力发展历史仅仅基于这个观点:应不应该接受人类本性?我们能否完善它?它能否改变?
对于人性的认知有两个方向,①把不完美的有缺陷的需要约束的人性进行引导,倾向于资本主义②人性是可以改变的,倾向乌托邦主义或共产主义
基于人的观念得到两种完全不同的手段

对人类本性执不同观点,最终将影响我们心理。《积极心理学》是本性受约束观点,通过研究,探究内省来理解它,然后好好的利用,如何引导我的本性。

积极心理学并不是会一直保持一个高水平的快乐。
只有两种人不会体验到痛苦的情绪、像愤怒、嫉妒、失望、悲伤、不快乐、抑郁或偶尔的焦虑,一类是精神病人,一类是死人,如果我们体会到这种情绪应该感激,然而现代社会不准许我们自己为人,也没有体会痛苦情绪的自由,我们为这种无能付出高昂的代价,为拒绝接受本性受到约束生而有之的事实付出高昂代价,在婴儿孩童时期,我们不是如此,任由它起起伏伏,但成人化的过程中及以后,因为社会文化对一个个体的束缚、社会角色的扮演问题、后天接受的冲突问题,我们不允许自己为人,为此我们付出代价,包括精力水平,幸福感快乐感创造力最终以成就大小为代价。并不是真的像婴幼儿一样,而是我们应该允许生活中有一个地方,允许我们为人,可以是挚友可以是关心我们的人,最重要的是我们在面对自己时,允许自己为人,准许自己快乐,哭泣,因为我们如果不这样做,我们会付出代价。我们需要一个无条件接受自我的地方。
“还有一件事,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你们将体会到每一种积极情绪,极致的情绪,那没关系,是很自然的事,我们都经历过。”
一个月后,教授对儿子前一秒嫉妒后一秒产生非常浓厚和强烈的爱,这很正常,允许自己生而为人。“我体会嫉妒,接受它,然后享受和赞美”
Daniel Wegner对“反语处理”做过研究:当我们压抑一种自然现象时,那种现象只会加强。压抑自然的痛苦情绪也会有此效果,企图压制他们时,他们会加强。

哈佛教授教书提醒自己第一天因为害怕在人群面前说话:不要紧张,不要焦虑,今天不要紧张,今天不要焦虑



它不一定会消失,但它能控制。
本性和本能,看似很容易理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混淆,本能是基于生存和繁衍生出的欲望需求,而本性则倾向于生而为人的情感体验?
接纳自己引导自己,以上学期神经轻度衰弱睡觉晚上被打扰,想象的自己出现,第一次出现是在高中,脱离现实的灵魂。

拒绝本性导致次优表现
“号令自然必须遵守自然”
说的不是屈从,是主动接受,它意味着理解有些事我无法改变,有些事我能而且应该去改变。

A(affect情感代表情绪)B(behavior代表行动)C(cognition代表认知)理论。接受自己的情绪并不代表接受自己的行动和认知。嫉妒愤怒抑郁焦虑并没有好坏之分,这些是人性的一部分,问题在于我要选择怎样的行为去表达情感。(是的就好像我们判断美德譬如利他行为属于人性那么为什么不好的就不是人性呢同理可得,不好的属于人性那么美德为什么就不能是呢同样的道理,我居然才领悟真是个傻逼)我可以感受得到它,但不代表我就要屈从于那种想法。

学习心理学并不是让你就可以不再拥有这样的情绪,只是你的心理免疫系统会变得更强。
极度快乐的人和极度不快乐的人区别并不在于一个不会拥有抑郁焦虑等痛苦情绪,而在于多么快速地从痛苦情绪中恢复过来。

“主啊,请赐我安详,接纳我不能改变的事物,请赐我勇气,去改变我可以改变的东西。并赐我智慧去认识这两者的差别。”

《幸福课》第五课
宾州大学积极心理学硕士课程
国际积极心理学协会www.ippanetwork.org
www.pennpositivepsych.org
大部分人的道德准则不过是最高统治者为维护巩固统治的工具罢了,虽然很多人都觉得头顶的星空和心中道德的准则这句话很重要,但关于道德衡量的讨论,大部分人都是人云亦云邯郸学步。真正的道德应该关于尊重人性,尊重个体,尊重权利。(最后一句,是这样吗)

亚里士多德的同一律“一就是一 ”感觉好就是感觉好,所以快乐为什么不好要留给反驳它的人来讨论了。(嗯……这种态度???)

获得更强大的忍受能力。

“我们应该努力培养积极情绪,在自己身上和周围人身上,不能只将它们作为终极状态,还要将其作为手段实现心理成长,改善心理和身体的健康,我称其为积极情绪的扩建理论,因为积极情绪似乎能够拓展人们的瞬间想法和动作指令库并建立持久的个人资源,通过体验积极情绪,人们实现改变,变得更有创造力更博学,适应性更强,更易融入社会。获得更健康的人格。”
体验消极情绪时,我们的思维变得狭窄收紧。(只想考虑这头狮子)进入“对抗或逃跑”模式。如果我的意识继续收紧,收紧超出威胁,超出困难,会进入下行螺旋,一个恶性循环。

他们调查专业人士,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获得积极情绪,脱离狭窄收紧进入扩建的人,长远会取得更大成功。痛苦情绪本身并不会带来进步,如何面对痛苦情绪的过程,如何在这期间去充分面对、感受痛苦的情绪,通过痛苦的情绪去发现自我的劣根性并努力克服,理解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才是痛苦带给我们的,而真正能让人走的远的,还是积极的情绪?痛苦带来深刻,积极带来力量?对于一般普通人来说,一般情况下,痛苦只会带来逃避。
这叫“靠近而非逃避目标”

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更开放更包容。

追求快乐,我们把它定义为自私,但自私是错误的吗?我们社会文化里的道德标准把自私等同于坏,这是一个问题。自私如果没有无故损害他人利益,那么为什么不对?人们为追求自己的快乐而感到内疚,人们在自我感觉很好时会感到内疚,我怎么可以,我怎么可以感觉自我良好,我怎么能追求自己的快乐。我在跟我妈的博弈中,学会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受他人情绪的影响,啊你生气了那我陪你骂一骂,啊你被欺负了那我抱抱你给你力量并帮你讨回场子,但我会不受你的影响,所以如果你对我发脾气或怎样,我不受你的情绪影响,是你难过不是我难过,当然并不是一直都能做的很好,也有倒退的时候,但要努力去朝着这个方向去走,你难过我会彻底站在你的角度陪你一起哭,但它们只是眼泪而已,不用伤心。所以有时候看我妈生气难过我就默默地做对应的事,生气起来暴躁就觉得她像个孩子,笑一下就过了,反正自己有主意。

快乐是正和博弈。
如果我更快乐,我更有可能对他人的快乐和幸福做出贡献。感受快乐,也是一种道德状态。你快乐并努力争取快乐就是在间接或直接对他人做出的快乐贡献。快乐,会传染。

活着的人,努力争取快乐,体验生活的变迁,起起落落,但努力争取快乐而且越来越快乐,有更好的人际关系,更宽容更接受他人,更容忍他人和他们自己。
突然想到瑞克和莫蒂,有一集,寄生虫利用记忆扭曲成为他们的家人好友,瑞克要找出寄生虫,后来通过痛苦记忆辨认谁是他们真正的亲人,究竟是只要是真实的亲近的关系就会有痛苦记忆,还是我们往往带给这种关系很多痛苦,还是都有?

最自私的行为就是善举。

欣赏有两个意思——懂得感谢和传递。

所以我不把自己定义为善良的人,大多数时候善良这个词太肤浅了,对他人有益就被获得益处的人定义为善良,不,我放下是为了快乐,是因为它会影响我的个人成长,我帮助这个人不是为了表现我是一个善良的人,而是因为帮助人让我感到开心。一个有目的的人从来不可怕,可怕的样往往是没有目的的人,他们的没有目的带来做事无意义,若非圣人,便为至恶。

《幸福课》第五课
宾州大学积极心理学硕士课程
国际积极心理学协会www.ippanetwork.org
www.pennpositivepsych.org
大部分人的道德准则不过是最高统治者为维护巩固统治的工具罢了,虽然很多人都觉得头顶的星空和心中道德的准则这句话很重要,但关于道德衡量的讨论,大部分人都是人云亦云邯郸学步。真正的道德应该关于尊重人性,尊重个体,尊重权利。(最后一句,是这样吗)

亚里士多德的同一律“一就是一 ”感觉好就是感觉好,所以快乐为什么不好要留给反驳它的人来讨论了。(嗯……这种态度???)

获得更强大的忍受能力。

“我们应该努力培养积极情绪,在自己身上和周围人身上,不能只将它们作为终极状态,还要将其作为手段实现心理成长,改善心理和身体的健康,我称其为积极情绪的扩建理论,因为积极情绪似乎能够拓展人们的瞬间想法和动作指令库并建立持久的个人资源,通过体验积极情绪,人们实现改变,变得更有创造力更博学,适应性更强,更易融入社会。获得更健康的人格。”
体验消极情绪时,我们的思维变得狭窄收紧。(只想考虑这头狮子)进入“对抗或逃跑”模式。如果我的意识继续收紧,收紧超出威胁,超出困难,会进入下行螺旋,一个恶性循环。

他们调查专业人士,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获得积极情绪,脱离狭窄收紧进入扩建的人,长远会取得更大成功。痛苦情绪本身并不会带来进步,如何面对痛苦情绪的过程,如何在这期间去充分面对、感受痛苦的情绪,通过痛苦的情绪去发现自我的劣根性并努力克服,理解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才是痛苦带给我们的,而真正能让人走的远的,还是积极的情绪?痛苦带来深刻,积极带来力量?对于一般普通人来说,一般情况下,痛苦只会带来逃避。
这叫“靠近而非逃避目标”

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更开放更包容。

追求快乐,我们把它定义为自私,但自私是错误的吗?我们社会文化里的道德标准把自私等同于坏,这是一个问题。自私如果没有无故损害他人利益,那么为什么不对?人们为追求自己的快乐而感到内疚,人们在自我感觉很好时会感到内疚,我怎么可以,我怎么可以感觉自我良好,我怎么能追求自己的快乐。我在跟我妈的博弈中,学会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受他人情绪的影响,啊你生气了那我陪你骂一骂,啊你被欺负了那我抱抱你给你力量并帮你讨回场子,但我会不受你的影响,所以如果你对我发脾气或怎样,我不受你的情绪影响,是你难过不是我难过,当然并不是一直都能做的很好,也有倒退的时候,但要努力去朝着这个方向去走,你难过我会彻底站在你的角度陪你一起哭,但它们只是眼泪而已,不用伤心。所以有时候看我妈生气难过我就默默地做对应的事,生气起来暴躁就觉得她像个孩子,笑一下就过了,反正自己有主意。

快乐是正和博弈。
如果我更快乐,我更有可能对他人的快乐和幸福做出贡献。感受快乐,也是一种道德状态。你快乐并努力争取快乐就是在间接或直接对他人做出的快乐贡献。快乐,会传染。

活着的人,努力争取快乐,体验生活的变迁,起起落落,但努力争取快乐而且越来越快乐,有更好的人际关系,更宽容更接受他人,更容忍他人和他们自己。
突然想到瑞克和莫蒂,有一集,寄生虫利用记忆扭曲成为他们的家人好友,瑞克要找出寄生虫,后来通过痛苦记忆辨认谁是他们真正的亲人,究竟是只要是真实的亲近的关系就会有痛苦记忆,还是我们往往带给这种关系很多痛苦,还是都有?

最自私的行为就是善举。

欣赏有两个意思——懂得感谢和传递。

所以我不把自己定义为善良的人,大多数时候善良这个词太肤浅了,对他人有益就被获得益处的人定义为善良,不,我放下是为了快乐,是因为它会影响我的个人成长,我帮助这个人不是为了表现我是一个善良的人,而是因为帮助人让我感到开心。一个有目的的人从来不可怕,可怕的样往往是没有目的的人,他们的没有目的带来做事无意义,若非圣人,便为至恶。

《我的对于真理的实践经历》甘地“成为你想在世上见到的改变。(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

多数人都是照你做的做而不是照你说的做。

传播快乐的最佳方法是努力争取自己的快乐,因为那时你就成为榜样。

“信念即自我实现预言。”

1954年5月6日,牛津医学生Roger Bannister毕业多年后回母校突破4分钟/英里,3分59秒。当时之前是认为人类不可能突破这个极限的,他坚持认为可以。六周后澳大利亚跑手,3分57.9秒。1955年,37名跑手在四分钟内跑完一英里。1956年超过300名跑手突破四分钟界限。

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或“期待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暗示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
启示:“皮格马利翁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人是怎样便怎样待他,他便还是那样的人。一个人能够或应该怎样便怎样待他,他便会成为能够怎样或是怎样的人。”——歌德

一位小伙伴偷东西,一位小伙伴优柔寡断逃避型的人。

一个人能够在什么都不懂的地方学会谦虚这是很容易的事,那么他能不能在自己本身的专业上仍然保持一种谦虚开放的心态,是需要去努力和注意的事。

情景的力量,对权力的服从

电击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所以情景的力量是如此重要,所以我们为什么不营造积极的环境。
Langer心理学系第一位女性终身教授,1979年,75岁以上的男人, 进入1959年的别墅,里面环境设施一切都是1959年的,一周后他们发现实验者们生理和心理年纪都变小了。指骨间的距离,人越老,骨骼间空隙也越小,指骨变得更紧,一周后他们的手指变长。听觉视觉都有好转,身体更强壮更有力更开心更独立,强大的积极情景,这与他们在外界遭遇的典型情况和偏见不同。仅仅通过扮演角色。

通过词语譬如说用词语(拐杖步履蹒跚)影射老人,会让实验者受影响,有启动效应。

我为什么不可以,为什么不能是我呢?
《幸福课》
第五课
影射: 可以从意识及潜意识两个层面进行,是指在我们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植入,一粒种子一个信念一个词或一幅画,以及如何对我们的行为产生影响。
两位荷兰研究人员,也做了一个影射实验,找了一批人,请他们为下次实验进行描述,描述三种原型的典型日常行为及其性格:足球流氓、秘书及教授。描述这三种原型。他们不知道的是,通过对原型进行描述,自己已经被影射了。(凝望深渊深渊也在凝望你?)他们分别被影射为足球流氓,秘书,教授。影射后他们接受了智力测试,及记忆力测试,描述足球流氓日常行为的人,表现的最糟糕,教授表现最好。而他们之前并没有努力学习,并没有做出任何改变,除了影射。环境中有东西植入了他们的思想。

如何创造积极环境,可以通过譬如找一些你爱的人或地方的照片,这些东西很重要,因为即使你看不到它们,潜意识中还意识到它们的存在。虽然只是在潜意识层面,人们被影射时看不见那些词。譬如“成就”这个词出现在屏幕上25毫秒,根本不可能看清,但大脑却记了下来。所以你挂了画,即使你没看到它注意到它念到它,它仍然会对你产生影响。(限制器问题,角色扮演问题,大脑和你的视觉关系)

把格言挂起来,也是影射,乔治·艾略特“推动人类进步的重任,不能等待完人来完成。”
加缪“在深冬里,我终于发现在心里有个不败的夏天。”
关于影射,我在公共平台发表的一切言论,我都是在有意的去挖掘展现某些积极的个人特质,即使后来是做作的我也不会删除,因为它在那儿会提醒我,你那个时候做作了,不做自己了,是虚伪的不真诚的,而如果所说所分享的接出自真实的内心,那么这种特质就会成为一种影射,即使可能在那一刻,某个个人特质只是在那一刻是属于我的,人类是很脆弱的生物,改变意志很难,通过改变行动改变意志却很容易,这种影射时间长了,我就会是我展现出来的样子,当然,这是有一个根基的,所说皆为真诚,若不真诚则成鞭挞。而即使是我的豆瓣上的私人账号,上面为我自己的一切乱七八糟的想法,起到的作用更多的也不是情绪发泄,是为了在心情不好时通过语言重建秩序,当然可能是情绪化的,但我也不会放纵我的恶意。

喜欢的音乐喜欢的书喜欢的电影,有助于成长,获得成功与产生幸福感,其中大部分都是在潜意识层面进行的。

冰山理论,当你度量某种现象时,就是在改变这种现象,当你度量某种现象时,也是在改变自己。
当今的自主领域相信某个真相,将这个真相过分鼓吹,某种意义上我们的精神的确能创造现实,但也不应该忽视内在和外在的因素。不过如果我们真切的相信自己会,而且是务实的理想主义者,那么你的这个坚信将让你走很远,因为你会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来实现目标。

吸引力法则会在短期内让你很开心很幸福,但时间一长,会挫败内疚不快乐。当我们在讨论乐观的时候,并不是一味高兴充满所谓的正能量,这是很幼稚的脱离现实的乐观主义。真正的乐观主义,应该是务实的理想主义者。认清知道生活坎坷永不可能有稳定的童话生活的事实,却相信自己能够面对克服所有困难,相信无论发生什么仍然会去相信的美好,这种勇气,才是乐观主义。我最开始去培养这种特质时,也会经历想放弃想逃避的时候,你只需要稍微软弱逃避就好了,但我手上有道疤,每次想放弃的时候就看看这道疤,凭什么你坚持了这么久要在这儿放弃,相信自己能够做到,完全相信自己,自己给自己力量,会写文字告诉自己,我爱你女孩,我抱抱你,你要加油,就这样度过了康复后的第一年。到现在,已经越来越会面对问题,下意识就知道,你必须迎接痛苦,接受痛苦,解剖痛苦,然后你才能再次成长,永不逃避。
我不会问让你难受的事,你难受的事也不必跟我说,我不会因为好奇就问你,因为这种倾诉本身反而可能因为我的安慰而扩大或再度重现,你可以自己去面对和解决,所以我不是很喜欢倾诉痛苦的人,因为每一次痛苦你自己经历不表达时会让你成长,也会让你尽可能不放大你的痛苦(因人而异)。

“我们每个人自尊的水平,也就是自信的程度,对我们的方方面面有着深远的影响,比如我们的待人接物,能取得的地位,能取得多少成就,还比如在个人领域,我们会与谁坠入爱河,我们与配偶,孩子及朋友的关系,个人幸福的水平。”
关于相信自己这一点,早期时或许是因为得到一切都太容易了,只要我愿意,我喜欢的人都会喜欢我,我想要的成绩比赛的成果,从来就是只要我想要,就给我,所以太轻易,照原来的性格路线走,大概率是冷酷的小姐姐,当然不会是花花公子式的玩世不恭,正是因为太轻易反而会花更多的时间去等待和选择值不值得。不过就因为觉得没有自己得不到的,所以后来在感情上受了重挫后一度陷入自我怀疑阶段,现在相信自己,则是通过一次又一次实践和迎接挑战,嗯你又一次挺过来了,嗯你又解决了问题,嗯你可以做到不伤害别人,所以你都可以,只要你活着,没有问题是你不能面对和解决的,除去生死无大事,面对生死也无畏的状态。
不过小学第一次无意间展露这种自信带来的骄傲后,被父母说了一句“你凭什么骄傲你又有什么好骄傲”(背景是不服当时被老师派去参与某个比赛的人,事实就是不如我,结果被老师察觉到了)父母也没问原因回来就是责骂,所以从此就学会了谦虚,当然这种谦虚更多的是一种虚伪,一种社交关系需要的技能罢了,真正发自内心的让我服气的人还是少数,但我不会因为这种骄傲而成为自大,正因为骄傲,所以要输得起,姿态要好看,也正因为骄傲,所以我要追求进步,不服气,不断吸收新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成长能力。也正因为有真正的骄傲,所以不觉得自尊会轻易受到伤害,因为是我的问题我就必须承认,也不会受到影响。我是怎样的人,跟我知道我所求,甘愿付出且不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很大伤害,因为有一个强大的内核,譬如说不会因为我下跪我就觉得自己受到了严重伤害,如果情形需要,那就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从不介意。我的行为是我内核的反应,另一方面,我犯的错误丝毫不会是判断我的内核的重要依据。所以不断改正,心态也很好。

物质富足与幸福感或生活地点与幸福感,属于低度线性相关,而自尊与幸福感属于高度线性相关。大多数研究发现后者的相关系数可达到0.7。

“自我概念即命运”
“自我效能感影响人们生活选择,动机水平,机能的质量,对逆境的适应力,对压力和沮丧的抵抗力。”
认为自己高效能者,他们创造自己的未来,而不是简单地梦想。
实验——“引人注目地是,病人的恶心感与呕吐反应完全终止了,且根胃内水球测量,胃胀现象也消失了,恢复正常,因为她们相信她们服用的是催吐药,竟然逆转了催吐药的作用,虽然很多人在医药箱储存了吐根,以防食物中毒发生,这些胃部不适的孕妇,却抵御了本该让她们更难受的催吐药物,单凭信仰就治好了病痛。”
唯心主义的表现,鼓励排球事件,果然做好。

过敏植物被蒙着眼睛进实验室左右手调换实验,结果在被告知用过敏植物触碰的那一只手上产生过敏反应(实际上是另一只手)。

动力,一致性(相合性)的概念(心理图式(外在和内在)问题就是一致性,我们的精神不喜欢内部与外部存在差异,我们的精神喜欢两者一致相合,如果不相合,如果不一致,我们就会产生异议感,觉得不适,感觉不舒服不对劲,所以我们常常不惜一切,让两者统一,要么改变外在现实,要么改变自我思维以符合外部现实,我们不喜欢不一致。(自我辩护需要,如何真正改变自我——通过行动来影响我们自己的潜意识思维,正如一个豆友对《自我失调理论》的总结“我们总是在认识中先证明自己是对的,甚至不惜扭曲认知材料。直到无法再扭曲了,我们才会改变自己原有的认识。”,有意思的是,如果我们通过首先行动来塑造改变我们自己则容易得多,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我性格里自带自省,在抑郁期间则无师自通学会了抽离当下的自我,以另一个自我观察环境,观察自己的行为,塑造改变自己的行为,然后一步一步塑造影响自己的整个人格,这样说起来,我康复稳固期间就是这样做的,抑郁可以通过这样来重塑健康人格吗,不断注入积极能量,完善人格?)
有好几种方法可以重建一致性:
①两者差异发生时,我们首先能做的就是更新图式,譬如我原来以为那人很可恶,结果发现他对其他人很慷慨仁慈,于是我更新对他的图式,他是个好人。
②忽视或抛弃外在信息,忽视或抛弃不符合图式的外部信息(有利于内心稳定,有利于潇洒的活在当下,也可能导致偏见,不重视信息带来限制成长,固步自封的可能)
③主动验证,我们会主动寻求验证信息,譬如我不喜欢一个人就拼命找能验证的证据,即使他做了很多好事,我们所做的,就是创造另一个现实,譬如布什奥巴马希拉里他们做过什么恶,问这个问题时,我们已经完全忽略抛弃正面的东西,质疑会创造现实,所以为了一致性,我们会在②和③里选一个,即要么忽视抛弃,要么寻找有利证据。
通过有意识的表达和行为,反观自己→挖掘可以培养的特点,批评会阻碍我成长的特点。
④创造新的现实 改变外在现实
事实是当干劲十足的人达成后, 干劲没那么足的人也会寻求统一,我们需要解读自己表现,成功还是不成功,好还是坏,有两种解读方法,一种是客观解读,一种是由信仰决定的主观解读(爱迪生对他灯泡灯丝失败5000次的主观解读——我成功证明了有5000种不可行的方法)
我相信,而且我会加倍努力。
爱迪生—— 史上最成功最富创造力的科学家,1097项专利,也是失败次数最多的科学家。
Dean Simonton的研究证明,史上最成功的科学家与艺术家也是失败次数最多的。
Martin Seligman 被认为是积极心理学之父。他发现就目标设定而言,悲观主义者不论在他们的短期目标,还是长期目标上都很现实,而乐观主义者在他们的短期目标设定上并不现实,但对于他们的长期目标而言就很现实。
悲观主义者,他们有某个目标,他们的期望低,信念不高,他们不认为自己能做好,积极性低,他们大脑寻求一致,他们的表现通常取决于他们的信念和期望。他们的理解是,我早就说了我早就跟你们说了我做不好,于是其他人也异口同声的说,是的你早就跟我们说了,你这样现实真好呀。但有时悲观主义者超出了他们自己的期望,取得了成功,那么这时低水平的信念,会让他们认为只是幸运而已(关于这部分人,所以得到什么以后他们只觉得自己太过幸运,像抢来的,自己不值得,所以更容易失去,因为惶恐失去,不会再发生了这种想法容易走极端)于是大脑在寻求一致上不断循环,不断重复。变得现实。不成功的现实,但是现实。
于是他们在短期目标上和长期目标上都保持现实。
而乐观主义者在他们的短期目标设定上并不现实,但对于他们的长期目标就很现实。
乐观主义者一开始有着很高的信念,很高的期望,积极性非常高,他们的大脑寻求一致性并没有那么高,没期望中的那么好,换言之就是,不现实,但是,由于信念水平很高,他们的解释,其主观的解释就是,好吧如果我从中
吸取了教训会怎样,这是个机会,我这次其实做的有进步了,就当吸取教训,他们仍然保持着很高的信念性(适当性内外失衡有利于提高成长速度,因为需要拔高)很高的期望,积极性很高,大脑寻求积极性,他们的表现依然不好,没有他们所期望的那么好,不现实,但解释依然是,如果我从中吸取了教训会怎么样,我这次做的好多了,我指出了哪些方法是不可行的,然后他们继续,但然后外界的声音就会争吵说“不是吧真的吗你为什么就不能现实点,像悲观主义者那样,但是他们相信他们能做到,于是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坚持,继续努力工作,久而久之,直到他们带来了“不现实的现实”并让它成真,和他们的信念相一致了。

Seligman就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的内容所展现的,并非只是某种遇事过分乐观的自我感觉良好,譬如构想然后相信之类的方式,而是关于我们如何解释事件,譬如说如何解释我的失败,是大惨败,然后放弃,还是一个通向成功的机会,他把解释一件事分为,永久的还是暂时的,看人的态度是一致性还是针对性,悲观主义者一概用消极眼光看世界。
像乐观主义者解释事件可以获得更高层次的成功。如果你教人们积极地,乐观地理解生活,他们就更有可能成功。
越南战争战俘活下来原因两点:一,他们相信他们能出去,二,他们有着现实的信念,能对情况做出估计 James Stockdale“你不能把坚信自己最终会在输不起的情形下取得胜利的信念,同直面现有残酷现实的行为,相混淆,无论是何种残酷现实。”
有时候现实真的不行,但即使我们没有成功,我们也能很快恢复动力,关键是尽可能保持平衡——高水平信念与现实联系间的完美整合。
启示:积极的思考不是秘密本身,错误的乐观主义意味着幻灭,愤怒和无望,成功的秘密是这是一个经由研究证明的秘密,多年对不同文化,不同地方,不同年龄的成功人士的研究,这个秘密是乐观,热情和勤奋,纵观历史,你很难找到这个成功人士,是不具备这三个品质的:乐观、信念、坚信他们能做好,坚信他们能成功,热情,热爱他们从事的事业,并且勤奋工作,正如爱迪生所说,没有什么能代替勤奋。
大部分人认为很高的期望等于失望,这关系着自尊心的问题,而这将影响我们的成就,降低期待就能带来更多的快乐(这种期待根据现实的乐观主义那么最切实最有利于个人成长的最好的应该是对个人)这个是错误的,我们在受挫后,自尊心和幸福度的降低将会回到基础快乐水平,而即使再幸福,也会回到基础快乐水平,所以我们做的不是为降低时而痛苦,相信自己能够恢复到基础水平,同时抓住这次痛苦来临的机会,而高度幸福感降临时充分体验,它终将过去,且不用再回忆里反复反刍,因为这是弱者的行为,忽略重点的行为,回忆高度幸福感不就是怀念那时,那么重点应该是提高基础水平。

提高自尊的方式,去面对而非逃避。
去面对意味着把自己置身于风险线上,不是要你在恐慌时冒险,而是在你放松时放手一搏,去承担失败的风险,去解决去处理,去面对那些对你来说重要的事,去说你想说出的话,去你十分想去却从没去过的地方,去尝试,因为那些经常面对问题的人有着同样或者有时频繁的起起伏伏,但他们却是有逐渐上升的基础水平。
为什么呢?三点:①是自我知觉理论,我们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判断他人是怎样的人,我们对自己也是如此,通过观察自己某些方式的行为,我会得到关于自己自尊或者仁慈或者慷慨或者其他方面的结论,如果我面对了尝试了那么就是一个有勇气的人,得到关于自己的结论就是拥有一个很高的自尊,我的自尊水平和幸福度久而久之就会上升,②我们在面对失败后会意识到真正来自于失败的痛苦远小于我们想象的,当我意识到实际上的痛苦比和失败有关的痛苦远远要小时,我变得更自信,更有能力应付并这样觉得,我实际上比自己想象中要更有适应力,我的自尊和快乐水平上升了。③学习失败,从失败中学习。


关于撕逼,撕逼技巧,顺势而为,借力打力,占领道德制高点,不被对方情绪影响很重要,四两拨千斤,堵住对方的嘴。


《幸福课》第七集
如何变得乐观:①首先是采取行动,尽管去做,把自己置于风险之上,Soren Kierkegaard“勇于冒险或许会一时失足,却步不前则会迷失自我。”“当我们不断地逃避挑战,当我们不允许自己失败时,会形成一个向下的螺旋,影响自尊,我们的成功和幸福。”和我们身体免疫系统运作方式相同,我们的身体通过失败获得免疫力,我希望你们能多经历失败,面对失败也能学习用不同的方式去诠释,健康、真实、快乐的生活基本看起来都像一个带起伏的螺旋,不是直线,如果是一条直线,看起来一帆风顺,但也堵住了其他的路,抗压能力更弱,遭遇失败的可能性更大。②想象力,形象化的力量,想象自己回归自我概念理论,③认知疗法

成功三要素:乐观、自信、热情

由心理系主任Stephen Kosslyn教授做的研究:他说当我们看某样东西时,比如说我现在看着我的手,我大脑中的某些神经元被激活,实际上记住了这只手的形状,我的视觉皮质后部,现在如果我闭上眼想象我在看这只手,相同的神经元会被激活,换句话说,我的大脑无法区别,真实的事物和想象的产物,这解释了梦境为什么那么生动。
思想是个模拟器。
关键是不仅仅只关注结果。想象过程和结果,这非常重要。想象你们实现目的的过程以及目的本身。当我们想象成功时,尽可能逼真些,尽量使人有所感受,因为感受越真实,我们的大脑就会越相信这是真实的,所以如果要说服一个人,那么就给对方真实的感受,而讲故事就是一个重要技巧,而不是数据,真实感受让大脑判断真实,所以信服。要唤起情绪,你不想只是做一个认知练习,你要对自己正在做的感到非常兴奋,否则将会失败,什么都没有改变。这些词语间的联系,情感和行动,没有情感就没有行动,如果你想让自己或别人行动起来,你得引起情感共鸣。我想起我的高中母校,高三时请了一个新东方(不是厨师sad)的来演讲,鼓舞我们士气,当时那人就是用的情绪煽动,用了大量的具体例子,细致入微的描绘,并表达情感,让整个年级学生情绪状态走向一种失控状态,就像进了传销一样,当时我跟同桌还不是很能理解,一脸莫名其妙看着,默默吐槽,哎哟我去,现在完全理解了。单纯说口号,命令,建议,无聊枯燥,必须引发情感来创造行动。
比如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片段中“我们将来也不满足,除非正义和公正犹如江海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能让读者看到,感受到,想象到,“我们不要为了满足自由的渴望,而抱着苦味和仇恨之杯痛饮”引入味觉,苦味等同于仇恨,人们会联想到它,让它真实、具体化。
所有著名演讲的特征,是它们不是抽象的。他们演讲很精彩,因为他们创造了一幅画,利用感官,创造了一幅成功的画面。
想起偶像剧里都有一个经常出现的设定,男主角莫名其妙的自信女主角一定会跟她在一起,而他们的结局一定会在一起,不讨论合理性,但有一点很重要,当自己完全相信时,那么一定会在过程中为之付出全力以赴的努力,也去改变自己,所以本身这种行为就会加大概率,因为人们有些时候不是输在了所谓的个人能力上,而是输在了瞻前顾后的缺少魄力上,把大量时间花在这些上面,本身就会降低概率。

③ 认知疗法
内容如下:它的基本前提是思想驱动情感
事件→评估→思考→情感 →行动
认知疗法认为如果我们想改变情感, 我们要干预的是评估和想法层面。认知疗法强调理性和真实。
三个M指的是非理性想法的三个陷阱。
第一个是放大,就是夸大发生的事情。
譬如归纳法是天生的本能,但夸大扭曲过分就不对。把失败小题大做,而不是把失败当做一次机遇,一个跳板,而是视之为世界末日。
第二个M是极小化。 极小化——“隧道视野”
第三个M是虚构,或者捏造。承担起责任而不是责备别人。
从几种情绪里选取一种更符合现实的更OK的情绪,而不是把情感只当做情感,也可以不必符合现实,但却更OK的。

我们如何通过我们的提问变真实?
首先,我的结论和现实相关吗?
第二,那合理吗?它们是相关联的。我忽略了什么重要的事吗?什么重要的迹象是我们需要考虑的?进行辩论,举出证据,现实化,但小心别只是进行几何形状的扩大,公交车上还有孩子。
我夸大了什么?我在贬低什么?我陷入困境了吗?我忽略了什么进展很顺利的事吗?我忽略什么进展不顺利的事吗?
这不是不计代价的盲目乐观,是要联系现实,最终缩小范围。
让我们放开思绪,打开视野, 创造现实。

对于最幸福的10%的人来说,他们经历的痛苦仍然很多,但他们不会觉得“OK接下来的时间我都会很沮丧”而是“我很沮丧,没什么大不了,我能从中学到什么?发生了什么?我怎样让自己感觉好点?” 然后他们比悲观者恢复得更快。评估常常会成为自我实现预言。

没有捷径,通往幸福成功和自身更高水平的信念的道路并不容易,那需要付出和努力,无论是形象化,还是努力奋斗和积极面对,或是学习如何消除非理性思想,并不是弄明白一次,然后就一劳永逸,我们一生都必须持续努力。如果你想继续努力,我们必须一直致力其中。

我们关注什么很重要。 也由我们自己决定。
我们庆祝成功或视作理所当然?
我们觉得失败和困难都是灾难或是成长的机会?
“对不同思想而言,世界既是天堂又是地狱。” ——爱默生
“事情没有好坏之分,只是思想使然。” ——莎士比亚
幸福在基本需要和基本自由之外, 主要和我们如何认知现实有关。

记住你如何创造现实,与我们提的问题有关。
三明治,公交车上的小孩。
本质上有两种原型,在如何认知性地重建、加强、创造现实等多种途径有两种原型——消极和积极
由消极向积极逐渐移动。
消极者甚至在天堂都能找到缺陷——梭罗
Nathaniel Branden——世界上需要尊重现实

William James 1890年说的“但这些实在的因素,虽然都非常固定,而我们对付它们,还是有一定自由的,拿感觉来说,感觉的存在,虽然我们不能控制,但是在我们的结论里,我们注意哪个,毕竟得凭我们个人的利益来决定,着重之点不同,结果构成的真理可完全不同,事实全同,我们的看法可各异,同一个滑铁卢之战,具体情节绝无二致,而英国人看来是胜利,法国人看来是失败,同样,宇宙也是如此,乐观主义者看做是胜利,悲观主义者看做是失败,我们对现实抱有怎样的说法,全看我们怎么跟他配景。”

R.L.Sharpe诗
“是不是很奇怪,王子和国王,在木屑圈里跳来跳去的小丑,一如你我的凡人,怎么会是永恒的打造者?人人都拿到了一份规则表,一大块不成行的东西,一袋工具,在生命流逝之前,人人都必须雕出一块绊脚石,或是一块垫脚石。”
“永远不能浪费一次好的危机,危机在发展中有潜力,”
有本书“成功的婚姻,婚姻关系不是一直和睦融洽的,往往会有争吵,而是经历过磨难,有过危机,有过分歧的婚姻关系,往往有过这些困难而获得更好的发展。没有其他办法,学习失败或在失败中学习,维持长期的关系必须靠这个方法,关系看起来不像这样平坦,它必须有起有落,从不错失关系中的一个好危机,不是说每个危机都要解决,有些关系可以结束,也应该结束,但多数危机能被解决,需要处理好”

因事制宜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2010)

又名:幸福课

主演:TalBen Shahar 

导演:TalBen Shahar 

积极心理学的影评

Athena
Athena • 笔记
雪4雨
雪4雨 • 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