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天晚上都是在看这部电影,看了两遍。第一遍没有弄明白,电影时长三个小时,连续看下来挺累。本身老塔诗性写意的特性需要观众保持很高的热情和敏锐。主要还是因为英文水平差,而中文字幕又有不少偏差,不到三分之二的地方我就明白还得重新看一遍,第一遍看完很多美的片段却无法糅合在一起,我还只在山中,未看清电影的全貌。
第二遍老老实实,暂停,回看,查英文单词翻译,看了两晚,才让自己靠近了这部电影,内心折服于老塔的天才和深情。电影语言上镜头的节奏完全是表面出其不意里面自然天成,长镜头的移动匀速中有快也有慢,老塔深察人心呀。音乐的切入和隐去也是恰到时候。仔细看来老塔有些镜头画面看似多余或者不够精简,其实了,这却很好得舒缓了或者增强了叙述节奏,散文诗般洒脱得完成了过渡,甚至于提升到一个潜意识的高层次的精神境界。比如开头的热气球冒险,以及长镜头固定拍马打滚,以及结尾处敲钟的长镜头,都是耐人寻味的,有着谜一般的魅力意义。历史故事叙述中的人物在各自现在进行时的境遇中又穿插之前有着个体特性的回忆,一波泛起另一波,从现实的空气中消隐到回忆中那个真实的自我。这让我想起了普鲁斯特,重回初读追忆似水年华时的愉悦时光,仿佛我就是他,也是她,还是它。如此这般,怎能不感动,不凄凄然,不愤然,不悲恻,不卑怯,如此,定然明白宽容的可贵和伟大,定然明白大爱的超俗和坚忍。真是所有伟大的作品都是相通的,都是诚挚的祈祷,都是上帝慈悲的布道。
末了,不觉已经凌晨,过了睡眠时间,不会失眠吧?害怕。我在想老塔为什么给铸钟那一章一个小时的片长了?其实我的解答很简单,老辈殷情寄晚辈了。晚安了,我的思念。

安德烈·卢布廖夫Андрей Рублёв(1966)

又名:安德鲁卢布列夫(台) / 安德烈·鲁勃廖夫 / 安德烈·卢布耶夫 / 昂德烈柳布烈夫 / Andrey Rublyov / Andrei Rublev

上映日期:1966-12(苏联部分放映) / 1969-05(戛纳电影节) / 1971-12-24(苏联)片长:145分钟

主演:安纳托利·索洛尼岑 伊万·拉皮科夫 尼古拉·格林科 尼古拉· 

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编剧: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 Andrey Konchalovskiy/安德烈·塔科夫斯基 Andrei Tarkovsky

安德烈·卢布廖夫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