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四城记》之后,贾樟柯的动向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我曾经担心,已经不差钱的贾樟柯会不会失去青春期最可宝贵的真诚和勇气,在商业化的牢笼里产下充满铜臭味的蛋。2010年7月,贾樟柯用《海上传奇》,有力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海上传奇》是今年7月2日全国公映的。几天后,我怀揣着兴奋走进影院的时候,被工作人员告知,该影片因为上座不好被撤下了。后来从网上书店买来影片的DVD,才得以领略贾樟柯讲述的关于上海的传奇。由此可见,一方面,不管贾樟柯墙内开花墙外如何之香,国内票房依然不买账;另一方面,不管“票房毒药”的帽子多么沉重,贾樟柯依然在坚持走自己的路。
有人曾经担心,这部以上海为题材的电影会不会是一出世博会的“堂会”?看完影片之后,观众就会明白,《海上传奇》和世博会并没有必然联系。影片依然坚持了口述历史式的纪录片风格,不同于《二十四城记》的是,这次《海上传奇》是百分百记录,没有虚构的成分。尽管赵涛一直在影片里游走,但她只是穿起整个影片的线索,好比流浪汉小说里的流浪汉,最重要的作用是提供一种视角,仅此而已。
《海上传奇》其实质是现当代上海人的传奇,作者采用了列传式的方式,请18位亲历者讲述了他们的亲身经历,为我们讲述了1930年到2010年的上海的故事,这些讲述者包括公众熟知的陈丹青和韩寒,杨杏佛之子杨小佛、旧上海“味精大王”张逸云之孙张原孙、杜月笙之女杜美如、曾经8次被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接见的全国劳模黄宝妹、上官云珠之子韦然、人称“杨百万”的杨怀定等。
正如贾樟柯所说:“在上海,在这座城市的背景上,书写着复杂的历史词汇:19世纪‘殖民’,20世纪的‘革命’,1949年的‘解放’,1966年的‘文革’,1978年的‘改革’,1990年的‘浦东开放’。” 通过18位亲历者的讲述,我们看到了关于上海的一些历史碎片,如果套用一下《马桥词典》,这部影片可以称之为《上海词典》。然而,电影的容量毕竟是有限的,不能像词典那样饱含丰富的信息量,我们只能依靠这些碎片,尽可能地复原上海曾经的历史。而这种复原是一定的知识积累作为基础的,如果没有这种基础,这种复原往往非常艰难。
也许是为了观众更好的理解影片,贾樟柯在电影发行的同时推出了《海上传奇——电影记录》,里面有18个人物的简介,还有他们所讲述的内容等,可以说是一本《上海传奇》观影手册。
贾樟柯在《海上传奇——电影记录》中说:“在我拍电影同步观察中国变革十多年后,我越来越对历史感兴趣了。因为我发现,几乎所有当代中国所面临的问题,都可以再历史深入找到形成它的原因。”这明确表明,像《小武》、《站台》、《逍遥游》这些青春期的体验说完之后,在《三峡好人》、《世界》对现实的记录完成之后,贾樟柯从《二十四城记》开始,把镜头从当下延伸到现当代历史。如果青春没有落入被窝的坟墓,也许历史是最好的归宿。
尽管有韩寒、陈丹青等明星人物一首一尾出场,好比电影《海上传奇》的封面、封底,可是从票房收入看,依然叫好不叫座,并没有摘去变贾樟柯“票房毒药”的帽子。我一直在想,口述历史本来是保留史料的一种方法,对于电影这种表现手法极为丰富的艺术形式来说,一味的口述历史是不是等于电影放弃铺陈场面、刻画人物特长的一种自废武功?(以前的一个影评了,贴上聊作纪念)

海上传奇(2010)

又名:上海传奇 / I Wish I Knew

上映日期:2010-07-02(中国大陆) / 2010-05-16(戛纳电影节)片长:116分钟

主演:赵涛 陈丹青 杨小佛 杜美如 费明仪 张原孙 王童 李家同  

导演:贾樟柯 编剧:贾樟柯 Zhangke Jia

海上传奇的影评

Echo
Ec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