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是一部熔炼了不同元素的, 烂漫的,北欧黑色电影的(Nordic),社会现实主义的,神秘力量的影片。相信很多人在观看电影时,都为影片的荒诞和复杂所扰,难以用一种态度,一种感受和一种思考来解读《边境》。在我看来这种复杂性却是边境最为可贵之处。本文将放弃以简单的,统一的视角和逻辑来解读影片,相反,将提供从不同视角对影片的浅探,希望能引发大家的思考。
1. 身份
电影边境提名了奥斯卡最佳妆容设计奖。相信对大多数人来说,丑陋和奇怪的造型一定也是在最开始就牢牢抓住了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不禁去想,这个长相丑陋,行为怪异和我们不一样的女人是谁?那么Tina是谁呢?对于这个问题,影片一开始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一种划界的方式,将Tina和电影中的其他人以及看电影的我们区分开来。Tina是吃虫子的,长尾巴的,丑陋的是与我们不同的“怪物”。随着影片的进行,电影确认了我们对Tina身份的猜测,Tina 是Troll,北欧神话中的一种怪物。
可是在不断地强调我们与Tina外表和习惯的不同的时候,《边境》也像我们展现了一个和我们说着同样语言,有着同样生活方式的Tina。
“那么,我们不禁要再次发问Tina到底是谁?是异化的人?还是人化的怪物呢?”
回到北欧神话中,Troll是一种居住在远离人烟地区的,没有天主信仰的,被认为对人类是危险的一类生物。这让我想到了1870年代开始出现的人类动物园(human zoo),来自未发展的偏远部落的有色人类也被异化成了和欧洲的文明人不同的“怪物。”
在民粹主义和排外主义崛起的欧洲,电影不禁引起了我们对难民危机现实的反思。更重要的是影片让我们以Tina的视角感受到他者身份所带来的痛苦,并对此感同身受。电影提供的这种感受是超越了某一现实事件的。不管是在蔡康永先生所说的“我们不是怪物”还是留学生在国外遭受的歧视,都应该是感同身受的吧。
2. 北欧黑色
作为一部北欧犯罪电影,边境沿袭了北欧犯罪电影的黑色风格(Nordic noir)。影片色调阴暗,压抑,时刻表现着欢迎来到永恒的北欧黑夜的致郁风格。特别之处在于电影通过导演的安排以及演员的出色表演提供了超越视觉的感官刺激。“闻”既推动了影片剧情的发展,Tina通过“闻”感知人的情绪发现了携带儿童色情内容的恋童癖,又为影片提供了独特的气味标记,西装革履下的猥琐,森林和泥土,潮湿阴暗的房间,蚯蚓,以及同样“丑陋的”“肮脏的”Vora。大量嗅的特写,无时无刻不调动着我们的嗅觉器官,让我们恶心,让我们害怕。
3. 爱情
Tina和Vora的爱情是本片两条重要的故事线中的一条。这条故事线带来了影片另一个重要议题,性别。
以“正常人”的视角来看Tina和Vora都是女性,两个雌雄莫辨的人之间的爱情颠覆了传统的男女关系。可是这种颠覆并不彻底,Tina是以一种类似于“正常人”中的男性形象出现的,她有着一根细小的男性生殖器。这种对异性恋父权社会男女关系的仿制,在我看来是本影的一个缺憾。我更希望对troll这样一种异化的人而言,性别是不存在的,他们不是“男人”也不是“女人”。
4.恋童
恋童是本片的另一条故事线,这条故事线完成了对“人”和“异化的人”Troll的归同。我们和我们所谓的他们并没有那么不同,一样的崩坏,也一样拥有善意和正直。恋童犯罪被证明是Vora与人类的共谋,而正义的伸张也是Tina和人类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这样混杂的主题下,电影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勇敢,坚毅的Tina。所有人类的,troll的美好品质都集中在了这个异化的人身上,并且随着Tina没有被阉割的后代(保留了尾巴)的诞生留下了对未来的希望。
导演Ali Abbasi
Ali Abbasi 来自伊朗,毕业于丹麦电影学院,并居住在哥本哈根。
在结束这篇文章之前,我想提出一个反思,作为一个伊朗国籍,在伊朗长大的导演,Ali Abbasi以一种完全西化的故事(北欧神话)和方式来拍摄影片,让我们感受到了不止于难民身份的作为他者的痛苦。但是我不禁会想,在这一过程中导演丧失了多少“自我”?变成了他永远不会能成为的“正常人”?
原文刊载于 微信号:北欧电影,搜索关注。

边境Gräns(2018)

又名:边境奇闻(港) / 边境奇谭(台) / Border

上映日期:2018-05-10(戛纳电影节) / 2018-08-31(瑞典)片长:110分钟

主演:埃娃·梅兰德 埃罗·米罗诺夫 约根·托尔松 安·彼得伦 斯坦 

导演:阿里·阿巴西 编剧:约翰·艾维德·林德奎斯特 John Ajvide Lindqvist/阿里·阿巴西 Ali Abbasi/伊莎贝拉·爱卡洛芙 Isabella Eklöf

边境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