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的意义是什么?
反正对我而意义重大。
我是一个哪怕睡到中午起床,也要先从早餐吃起的人。这个不可或缺的唤醒仪式,让我感到我的大脑和身体一同被温柔地叫醒。
比起早上早起一刻钟,喝下一杯黑咖啡,吃上一块面包,发发呆再上班的“奢侈”仪式,能够到街边小店享受一份充满人间烟火气的早餐,则是更大的一份奢侈享受。
至少对于成年后的我而言,是自由职业之后,才有幸在街边小店喝到了几次早上的豆腐脑。

深秋已至,出门更难,幸而此时邂逅了《早餐中国》第二季。每天早上八点,短短的五分钟片子,竟隔着屏幕散发出了那种久违的小城生活的熙熙攘攘的气氛,以及当地美食强烈的热气和香味。
与令人绝望的“深夜放毒”不同,每天早上我看完这个片子,都会涌起一种幸福感,但我不用枕着口水入眠,而是可以用一天时间来给自己投喂美味,来无限接近片中人的那种朴素真实的快乐。

这个纪录片的每一集都展示了一个地方最有特色的早餐,以及制作该早餐的绝活儿。
第一集上来就是满满的“干货”——新疆吐鲁番的烤包子。
我从未到过新疆,但经常去乌鲁木齐驻京办吃饭,那里的烤包子十分美味,不过一直不知道烤包子是怎么个“烤”法。
这一集充分展示了烤包子做法,看完之后才知道技术含量如此之高——馕坑里需要将炭火烧到270度,还要一个大大的铁炉,将一个一个白白胖胖的包子,贴在大铁炉子的腹部,一次可以烤200只包子!
如此25分钟后,可以将包子底部烤得又香又脆,而上半部分的口感又不失软嫩香甜,从炉子腹中撕下来的瞬间口水都要流出……这家店一天能卖出两千个烤包子!

而同属西北美食的第5集里,宁夏人的早餐羊杂碎可谓是比较重口了。
这里面还铺设了一个悬念——杂碎汤大家都喝过,可是“面肺”却是宁夏杂碎的身份标识,当地人都对其赞不绝口,那么问题来了,“啥是面肺”?
原来面肺指的是现用清水将肺六次洗透,将面粉与水调和,将面水灌入羊肺里,静置一定时间后,让肺有一定硬度,但不过于硬,煮两小时后捞出后,切出来是雪白Q弹的,成为羊杂碎中的一道不可或缺的名角。

光一味面肺就如此用心了,更难得的是所有的杂碎要用店主亲自用羊油熬的辣油炸炒,太良心了。
店主特意展示了“羊油”的制作要求:要做出不膻,但要有“奶味”的羊油。
光一味羊油,就有如此门道,第六集当中潍坊的“土炉火烧”的做法更令我折服,这个土炉的土,一定要用黏土和环保煤一起制成,别看黑黢黢的,却保证了火烧的香酥!这一集的弹幕也充分展示了群众对这道美食的折服,满屏尽是“手中的干脆面突然不香了”,“手中的火腿肠突然不香了”,哈哈哈哈哈。


第七集终于演到了咱老北京的豆汁儿了,我十岁来到北京,但喝豆汁儿的次数屈指可数,父母辈的长辈都说是刷锅水,不怎么推荐,就更甭提孩子们的口味儿了。我喝到的应该是改良的豆汁儿酸涩比较适度,搭配焦圈挺不错的啊!

而《早餐中国》中不可错过的看点,更是每一个小店老板身上的性情与故事。做早餐是一项非常辛苦的行业,凌晨三四点就要起床,无论寒暑风雨无阻。可以看到这些“早餐人”不光是为了养家糊口,也是为了食客的那份满足和赞美。
在上一季中,我印象很深的是贵阳一中旁边做粉的“龅牙哥”,“吃他的粉长大”的同学对他都很有感情,有位去了新疆上大学的同学回来看到他都哭了。
他的粉,的确讲究,连用哪一种辣椒做佐料都加以研究挑选。甚至连他的老婆也是因为喜欢吃他的粉才和他在一起的,现在也加入了这项事业。这不是匠人精神又是什么?
这一季当中,做内蒙古做“对夹”的老板,在得到了食客交口称赞之余,饱含着对儿子的亏欠。但没办法,他们带着儿子一起做,生意就是会不好,只得把儿子送走了。而他们豁达乐观的儿子倒是表示无所谓,没人管活得更开心。
贵州卖羊杂碎的老板,不论再忙,每天都要骑电动车接送女儿上学放学,现在女儿已经上中学了。他悄悄对纪录者说,只要一放学就接她回家,她就不会早恋。
……
这些故事唤醒了我对早餐的热爱,更唤醒了我的乡愁。我从小到大换了几个地方生活,早餐一直是我理解当地人的一种途径。比如我家乡武汉,“过早”一直名声在外,热干面,豆皮,面窝,欢喜坨,一周不重样,吃的是个热闹快活。
后来到了广东生活,一笼一笼的早茶更是丰盛得可以从九十点吃到下午一两点,吃的是一种轻松惬意。
到了北京之后,早餐开始变得不能理解。但随着对炒肝儿等谜之食物的渐渐接受,我开始理解北京人洒脱随性不爱装逼的生活态度,也让我对这座城市的感情逐渐加深。
我开始期待吃遍每种片中的早餐,尤其期待再次喝到第八集里的南昌瓦罐汤,当年在南昌街边喝过一罐,真的是一口入魂,感觉香气直接渗透到了我的后背,不知道熬了几百年是不是成精了,真的是世界上最好喝的汤……
后面的早餐,我们约起来!

早餐中国 第二季(2019)

又名:早餐中国2 / Breakfast in China II

主演:未知

导演:王圣志 

早餐中国 第二季的影评

thm
thm • 流口水
thm
th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