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ke:
太能把自己代入到Jo的角色里了,那种处境,那些心境,属于那个时代的某些女性,也完完全全属于百年后的我们。个人更喜欢后半段,觉得电影成于此也憾于此。觉得AmyLauri和Jo三个人关系的变化那段最精彩,就是很戏剧性,很冲突,但是人生一些很微妙很残酷很深刻的东西一下子就被传达出来了,这个东西可能有设计的成分,可能有点浪漫主义在里面,还有人会觉得狗血,但是要看怎么去欣赏和理解,从一个不那么低级趣味和世俗的角度去看,就是很打动人。
这里面,Jo的演员也做的很好,而且是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就比如说,Jo和她妈妈说她想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个人价值,但是觉得太孤独了,她的那些眼泪,你能感受到她就像一个人走在旷野里一样,她自己的天性和她受到的束缚,这种撕扯和矛盾把她弄得精疲力尽了。我们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时刻,不仅仅是女性,在那个时代为了挣脱枷锁去实现个人价值去重新定位社会性别角色。很多时候我们在自我探索和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时候,特别一点,或者说勇敢一点,往往就会形单影只,身在旷野。还比如说,Jo知道Lauri要和妹妹结婚,她真的是一头栽在一个从狂喜到震惊的大的过山车式的滑稽戏里,但是她很快就从这种震惊的状态平复下来了,我甚至感觉她是真的释然,因为她本来就不是那种把爱情视为人生价值人生目的的女性,她本来是觉得自己太苦了才想要改变的,不想太刚强把自己给折断了,但是她潜意识上还是觉得自己的变化是一种退让,Lauri娶了她妹妹,理由就是她曾经给他的理由,她就愿意很平等地很独立地祝福他幸福,她甚至都没有一点想落泪的意思。但是后边,演员的处理又不一样了,她看到Amy抱着Amy的时候就很自然地哭了,你可以说这是一种情感积郁然后爆发,不过我觉得还是因为她见到妹妹,意识到自己是这样心酸地无私地爱着Amy的,尽管本来Amy的很多东西都该是她的,但是她知道Amy是爱自己的,也明白命运的复杂和滑稽性,更明白亲情姐妹情谊和爱的意义,她就恨不起来也冷酷不起来,悲伤,但是有一种很复杂的状态里的柔软,在这种柔软里边,她已经有了刚强,有了因为深刻而到达的成熟。
我觉得这场戏就是一个高光,hight light,reak point,后边的结局其实意义不大了,对于这个故事而言,Jo这个人物已经立在那里了,你其实已经知道她会通过某种方式去坚守和尝试实现她最初的愿望,也有可能最后还是实现不了,还是破灭了,但是她永远不会是一个失败者,她或许失意但是永远不可能被打败(有点海明威的意思但是不全是那个意思不要联想太多吧😂)。
dislike:
这个电影后边相当于是happy ending了,问题就在这个地方,有点太快了,太好了,就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原来的那种崇高的艺术感和美感,把这个电影弄得世俗化了。
另外一个,就是,人物太多了,线也太多了,叙事手法也就很跳,因为时长,很多情节也是压缩过的,小说的很多东西这个时候电影就没法完全传达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