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09-04-23

入殓师:小林大悟之悟

人这一辈子,无非两件大事,一生,一死;舍此,再大的事儿似乎也没多大。生死之间,是我们这一辈子的光阴,起起伏伏,忽明忽暗。

《论语》有云: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孔子还说:未知生,焉知死。这些话都有道理,怎么理解见仁见智,人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大可不必强求一律。对生死之事,在乎也好,不在乎也罢,反正谁也脱不了一生一死。

生,由不得自己;死,似乎可以由自己决定,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其实,死也由不得自己,尤其是死后。人的身后事,古今中外都重视,否则,不会有那么多讲究,也不会有《入殓师》这样一部电影。

其实,人一咽气一闭眼,自己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当然,你非得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或者上天堂下地狱了,我也没办法。但不管怎么说,死者是管不了自己身后事的,无论是盛装入殓外加一个繁文缛节的隆重葬礼、火葬或是土葬,还是一领破席胡乱一裹、乱葬岗上一扔,其实都与死者无关了。身后事,是做给活人看的,一来是礼仪,二来是生者对死者的态度,第三个代表的是我们对死这件大事的重视。

身后事,是“仪”,——仪者,礼也,度也,法也,范式也,标准也,规矩也,等等。而入殓,则是葬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说白了,就是为了让人走得体面、走得有尊严。所以说,跟死者打交道的入殓师,虽然平时让人接触起来心里有点儿疙瘩、有点儿不好接受,可一旦“当大事”的时候,却是少不得的。《入殓师》这部片子里,对这种心理上态度上的变化,都有描述,甚至连主人公小林大悟本人,起初也是有些情绪的。

我们的殡仪馆里有没有这个职业,不太清楚,但给死者美容的化妆师是有的,而入殓装裹这事儿一般来说,还是由死者的亲朋好友来完成的,不像小林大悟那么专业。当年,我曾经干过这事儿,给我一位英年早逝的朋友擦拭过似乎尚有余温的身体、穿过远行的衣裳。虽然当年我做那些事情远没有小林樣来的专业,但是,态度是同样虔敬的,所以,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不断地从心底产生一些共鸣和感叹,也确乎对死之事有了一些新的理解,甚至想将来退休了去殡仪馆打一份这样的工,当然是义工。

我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所以,我们经常感觉电影抄生活,但实际上很多时候生活是也抄电影的。小林樣的故事,虽然乍一看上去很生活,但情节的铺排还是很电影的,是之谓提炼、升华,亦谓之故事、编剧。无巧不成故事,无巧也不成编剧,所以,电影在有限的时间里总得环环相扣,——第一幕挂在墙上的剑不能是摆设,到第三幕无论如何都得用上一用,就像这部电影里那块从河滩上捡回来的卵石,以及结尾处父子相隔生死的和解。

如果没有看到那些逆流洄游、死也要把卵生在故乡的鲑鱼,如果没有接二连三、让人心生感动的入殓仪式,如果没有社长先生的言传身教,如果没有澡堂阿嫲的突然去世,小林樣可能不会完成从一个失业大提琴手到一个职业入殓师的社会角色转换,儿时老友和小林太太可能也不会认同、接受小林樣的这个转换,而小林樣也不会与早年抛妻别子、另寻新欢、一直杳无音讯的父亲完成最终那生死相隔的和解,也不会从生死相隔的父亲手里找到那块当年他送给父亲的卵石,更不会在泪眼婆娑中看到父亲那一直模糊但却突然清晰起来的样子。

于是,故事圆满,小林樣的生活圆满,电影也因此圆满地拿到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小金人。说实话,我起初觉得这电影的圆满结尾有点儿俗套,但这些日子越琢磨越觉得这结尾的圆满其实是有道理、有匠心的,——不圆满,小林大悟就不得其悟,生死的意义也就不得充分地显现,而我们这些旁观者也就陷于沉重中不得解脱。而这电影的本意,应该是让众生“放下”,而非背着抱着那些生命中不得不承受之重和那些生命中不得不面对的苦痛。

于是,优美舒缓略带一点忧伤的音乐中,我们看到了蓝天、绿草、清澈的河流和白皑皑的雪山,当然还有盛开如云、飘零如雪的樱花,先前阴暗沉郁的画面也逐渐阳光明亮起来。娓娓道来的平淡故事中所隐含的情感的缓缓涌动,也最终汇成了一股震撼人心的大流。那些关于生、死、爱的故事因此现出浓郁的禅意,直指人心,让人心深沉或者温柔地一动,然后,缓缓地充满暖意,抑或彻悟之后的欣喜。

入殓师おくりびと(2008)

又名:礼仪师之奏鸣曲(港) / 礼仪师(台) / 送行者-礼仪师的乐章(台) / 为逝者送行的人 / 纳棺师 / Departures / Okuribito

上映日期:2021-10-29(中国大陆) / 2008-09-13(日本)片长:130分钟

主演:本木雅弘 广末凉子 山崎努 吉行和子 笹野高史 余贵美子 

导演:泷田洋二郎 编剧:小山薰堂 Kundo Koyama

入殓师的影评

醴
醴 • 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