泷田洋二郎导演利用宁静又悠扬的死亡与充满对生命的敬意与仪式感,将死亡这个话题娓娓道来,它待着极强的冲击力向人们脑中关于离别与死亡的“文化”与传统日本美学,物哀的精神产生联系。

首先,影片以独特的视角优雅且高洁的诉说把生命这一主题。之所以生命在电影中如此耐人寻味,除去本身所覆盖的哲学含义,也借助视听手法来表现----生死是无法控制的,更多的则是选择以哪种方式离去。这一宏大主题。而突出这种生死矛盾的观点,也是这种观点,成就了泷田洋二郎导演自身的美学风格。

本片的结构完全建立在不同叙事的观点上,小林大悟,社长以及妻子三人内心的交叉剪接,转换的剪辑手法,使观点繁而不杂,叙事本身像一条线一样,前后紧密相接,顺时而不间断。在妻子与小林大悟分居时,两种不同的线索同时呈现,不仅反映出小林大悟此时内心的矛盾,也为接下来的变化提供因果关系。戏剧性结构也将剧情保持的完整集中。观众视点紧跟小林大悟,进一步的体会人物情感传递,从希望挣钱到决定放弃,再到毕生追求。

让离去的人平静从容,生的人将悲痛放在心底,死亡并非活着的对立面,并不意味着结束。从死亡中,获得新的体会,正如影片所说:入殓可以把失去的人重新唤回并赋予他们永恒的美丽。”可怕的并不是死亡,而是忘却。

导演异常重视小林大悟这一角色的人物内心情感,他充满矛盾的内心,是促进人物不断成长的根本。小林大吾在第一次为死者纳棺后,回到家看到鸡肉后,那死亡的气息使小林大悟吐了出来。他不是不畏惧死亡,只是他明白职业的责任与担当。正是因为入殓师让死去的亲人更加安详,更有尊严。

影片画面充斥着温暖的视觉形式追求,小林大悟拉起提琴时,极美的画面仿佛将死亡的场景抛去,他坐在富士山下,与这种生机勃勃的画面相对的,是纳棺中悲痛与紧张的气氛,在纳棺与提琴之间不停的淡入淡出,使两个毫不相关的场景产生联系,暖色调的温暖,张扬着无限的生命力。

正因有了入殓师的陪伴,往生者走的才不会孤单,过往终会被覆盖,而记忆则会延绵不绝的歌颂着生命之光。


入殓师おくりびと(2008)

又名:礼仪师之奏鸣曲(港) / 礼仪师(台) / 送行者-礼仪师的乐章(台) / 为逝者送行的人 / 纳棺师 / Departures / Okuribito

上映日期:2021-10-29(中国大陆) / 2008-09-13(日本)片长:130分钟

主演:本木雅弘 广末凉子 山崎努 吉行和子 笹野高史 余贵美子 

导演:泷田洋二郎 编剧:小山薰堂 Kundo Koyama

入殓师的影评

醴
醴 • 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