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3-22

入殓师:死不是生的对立面


一、影片评价
影片收获了两种不同的评价,它可以是一部通俗传统的家庭片,不紧不慢的松竹口味和平民情调。它也可以是一部煽情催泪的情感剧

二、日本人对死亡的向往和决然
自古以来,,日本盛行「物哀」文化,认为美的最高境界就是破碎的美。在日本,有不少特别的忌日,比如「河童忌」「樱桃忌」「康成忌」这些忌日,祭奠一个个著名作家的,而这些著名作家,都是选择白杀结束生命的.
“死亡只是通往另一段旅程的起点”

三、鱼的思考

它们是想回家呀,回到出生地。
日本的丧仪顺序和中国略有不同。在家里去世就放在家里,在医院或者机构去世的人就放到安置室,而不是送到医院太平间冻起来。直到守夜当天为止,逝者都会在自家或安置室休息,这点和中国不一样。影片中探讨了鱼的生命,他们不顾逆流前行,只是为了回到自己出生地,这是一种归属感,以鱼喻人。

四、《入殓师》没有深度探讨生死观的超级野心,很多时候影片会搞点黑色幽默,让故事不会太过死板


五、高峰体验的因素

好的节奏:剪辑节奏--音乐节奏
好的主题:叙事功能--共鸣 得到知识,产生共鸣

乡间长堤独奏--个人色彩

圣诞夜为同事弹奏--感染力 个人成长

配乐以大提琴和其他弦乐组成的五重奏组开始配乐的主题,凄婉而哀伤,深入细致的描绘着死者家属观看小林做入殓仪式时的复杂心境,让观众感同身受。

六、电影是绝佳的造梦机器
现实中不能实现的可以依靠电影给予我们有质内容的呈现。《寻梦环游记》中,关于死亡,它给我们了一个很治愈的解释:记忆是生命的延续。如果亲人离开了,只要你还记得他,那么记忆会让你们随时随地团聚。而《入殓师》中也印证了一句话“死不是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
分永存。 ”(村上春树)这句话也透露出了对死亡的亲近之意。记忆是生命的延续。

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入殓是给死者做告别舞台的定妆,是一份创造死之静美的工作。作为入殓师的小林大悟其实仍是一个艺术家。


入殓师おくりびと(2008)

又名:礼仪师之奏鸣曲(港) / 礼仪师(台) / 送行者-礼仪师的乐章(台) / 为逝者送行的人 / 纳棺师 / Departures / Okuribito

上映日期:2021-10-29(中国大陆) / 2008-09-13(日本)片长:130分钟

主演:本木雅弘 广末凉子 山崎努 吉行和子 笹野高史 余贵美子 

导演:泷田洋二郎 编剧:小山薰堂 Kundo Koyama

入殓师的影评

醴
醴 • 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