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的时候,您会用手这样。”
“您尴尬的时候,您会咬嘴唇。”
“当您感到生气的时候,您就不眨眼睛了。”

“您不知道说什么的时候,您就会低头摸您的前额。”
“您失去控制的时候,您就会皱眉。”
“当您恐慌不安的时候,您就会用嘴巴呼气。”

我很喜欢这段对白,在玛丽安和艾洛伊兹之间,凝视没有主体之分,不存在客体,不存在仰视与俯视。这是一段平等的感情。在视觉上也用了大量的对称,平分画面的构图。

在18世纪的欧洲,男女婚姻还处于盲婚哑嫁的时代,男性犹如挑选商品一般选择自己的妻子,收到女性肖像画来决定是否求娶。肖像画被打包至男方的家中,钉在墙上,默默等待画中女主的到来,仿佛一道催命符。而女生了解到的未来丈夫的信息少之又少,就像影片中艾洛伊兹只知道地方是个在米兰的商人。因此也不难理解女性对于未知婚姻的恐惧。而她们的反抗途径只有一条,那便是死。跳下万丈深渊的悬崖壮烈宣告“如若不自由,宁愿死”。让我想到了中国封建时期花轿中的三寸白绫。除此之外她们还有其他的反抗方式吗?

为什么不画男性呢?
我无权怎么做?
为什么呢?
因为我是女性。
是因为廉耻心吗?
主要是为了防止我们画出伟大的作品,缺失男性构造的概念,我们无法创作任何重要的主题。

逃离家门后她们如何维持生计,在一个女性被剥削,被排挤的男权社会。男性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使出千方百计把女性排除之外,用各种理由将门槛越筑越高。她们没有了生存能力,便会依附于男人。

电影还有一个我非常喜欢的片段,晚上画家、小姐以及女仆三人围坐在一起,听着小姐讲着俄尔普斯和欧律狄刻的故事,女仆愤怒并且不理解为什么俄尔普斯要回头,他应该遵守规则这样才可以把自己的妻子带出冥界。画家说道他做的是一个诗人的决定,而不是爱人。小姐在最后喃喃或许是妻子在喊他,让他回头。这一刹那的精神共频,闪出了火花。

导演就是用俄尔普斯和欧律狄刻来暗指两位女主,无论是两位女主裙子的颜色和油画中俄尔普斯和欧律狄刻衣服颜色想对应,还是玛丽安的二次回头看到艾洛伊兹穿着白衣的幻象,还是玛丽安告别后打开大门,穿着白色婚裙站在楼梯上的艾洛伊兹喊她回头,这是她们俩共同做出的诗人选择。


燃烧女子的肖像Portrait de la jeune fille en feu(2019)

又名:浴火的少女画像(港) / 燃烧女子的画像(台) / 燃烧的女子肖像 / 火吻女孩的肖像 / 浴火女孩肖像画 / 年轻女孩的肖像画 / 烧女图 / 浴火女子像(豆友译名) / Portrait of a Lady on Fire

上映日期:2019-05-19(戛纳电影节) / 2019-09-18(法国)片长:120分钟

主演:诺米·梅兰特 阿黛拉·哈内尔 卢安娜·巴杰拉米 瓦莱丽亚·戈 

导演:瑟琳·席安玛 编剧:瑟琳·席安玛 Céline Sciamma

燃烧女子的肖像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