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之前,我就醉心于深夜在键盘上舞动手指的快乐,那种感觉,好似面对这无尽的苍穹,向想象中的人诉说一件件细微的心事。



现在,这种快乐似乎离我渐行渐远,我被定义为长大了,成熟了,职业了,于是惊奇的发现,我变得听从社会的劝告,永远不会做似乎叫做过界的事情,正如主人公一样,过着平静的生活,不会思考接下来做什么,数着自己刷牙的次数,数着自己到公交车站的布数,数着自己工作的数字,数着属于生活中的所有数字。



主人公虽然被作家的笔控制了,又可以说,虽然作家的笔触是跟随者主人公的人生移动,很难界定,到底是谁改变了谁?



主人公无疑是幸运的:如果没有作家的异想天开,他永远不会去思考:如果明知道自己快要死亡了,还会怎么去生活,也就永远无法遇见挚爱baker;



作家也是幸运的:如果没有主人公的出现,她仍然会陷入一种对死亡的执着中,意味着,在非现实的生活中不懈逃避中,她似乎也明白了:当一个人明知道自己会死,但是为了理想中的美好或理想中masterpiece的完美结局,仍然会选择去死,这样的人,难道不应该让他活着吗?



我们不要管其他人的奇幻人生了,自己又怎么样,不去想假设的题目,不去想未知的美好,也不厌倦眼下一板一眼的生活,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是太抽象的主题,然而,如果记述自己的生活,竟然也惊奇的发现,能找到些许的美好。



你看毕竟也曾经坦然面对、也曾悔恨的流泪、也曾轰轰烈烈,也曾期期艾艾,或者,你的这本人生笔记不如他人的炫目,但却也充满了真实的轻巧;也许你的人生笔记不如他人的厚重,但也许拥有自由的畅快……



所以,似乎一部stranger than fiction 什么都没讲过,记录的不过是一段生活,在引导一个人的一生中的小意义,却被拍成了电影,如果这也是一种“奇幻人生”,似乎,我们的日子,都不曾单调过……



我又想到,如果我是作家我会怎么做,让主人公欣然赴死,还是还给观众一个慈善的结尾?



人家说,悲剧的意义,在于它赋予人类思想的深度。我深有同感,当我在冷灯下,注视一幕幕令人唏嘘感叹的故事时,如果,没有一个可怜的结果,而是皆大欢喜的肤浅,总会让我觉得,似乎这个故事,我不该读完。



忽的,眼睛里浮现了去年在电影院里看画皮时的感觉,记得有人问我,缘何流泪,我终于懂了,那些泪水,是在诉说,因为成就人们的慈悲,而放弃应有的落寞,是一种没有缘由的悲哀;如果,从此善良的王夫人,再也不会睁开眼睛,被小妖用生命救起来的王生从此孑然一身,孤独愀然;如果威猛的庞勇为了心爱的女人,死在妖精手中,而斩妖除魔的姑娘从此走上了一条独自斩妖的悲凉路,也许,这个故事就不会,然人觉得回忆无味。



是的,接受喜剧的快感,让人不愿意思考深度的问题,如果能够永远在一起,深夜中也就没了思念与怨恨的冲动,如果能够一直相爱下去,就没有孤寂时悲凉灵动的泪光,似乎,那也就没了孤傲于世的气质,变得忘记黑暗的恐惧,而回归平淡的所谓躯壳,那么,也许主人公会选择,宁愿去死,宁愿生生世世矛盾纠缠,宁愿永远让时间停留在这一时,这一刻,让生命,没有准备,戛然而止。

奇幻人生Stranger than Fiction(2006)

又名:口白人生(台) / 离奇过小说(港) / 笔下求生 / 天马行空

上映日期:2006-11-10(美国)片长:113分钟

主演:威尔·法瑞尔 艾玛·汤普森 达斯汀·霍夫曼 玛吉·吉伦哈尔  

导演:马克·福斯特 编剧:Zach Helm

奇幻人生的影评

Ting
Ting • s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