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人生 》Stranger than Fiction,一部开头很有创意的影片。
主人公 Harold Crick,一个审计员,每天过着简单单调的生活,一个与数字打交道的人,生活里也充满着数字,刷牙的次数,走路的步伐,每天准时到达公交车站,有一天,表不准了,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这是一个讲述一个循规蹈矩、超级理性的人,却在生活中发现了一个旁白,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在叙述着自己的生活,异常的精准,直到有一天,这个声音告诉他,他即将死去。而这个声音居然真实存在着,是一个作家,她的性格悲观,她笔下的每一个主人公都是以死亡结局,没有一个逃脱。而恰巧,主人公Harold Crick就是他笔下真实的男主角,而她的这部作品,就是那个旁白的声音,她作品里的主人公,居然就这么真实的存在着,这个主人公在他笔下也会死去,只是作家在苦恼,如何让他死去。
当男主人公发现自己即将死去的时候,他的生活发生了变化,简单理性的生活变得鲜活生动起来,他开始和朋友一起吃饭,开始想要做却一直没做的事情——学习吉他,开始追求爱情。当他后来找到了作家,看到了作家笔下他的结局,他没有惊慌,而是选择坦然的去面对,这个选择,却让作家顿悟。
最后,故事以另外一种结局结束。

什么是最重要的事
看完这部片子,又让我对“最重要的事”有了新的想法。在《时间管理》课程中,“重要的事”总是会被提到,但是,这个概念却很难说清楚。我们每天会面对很多我应该做的事情,心中还有那些个我想做的事情。但是,当我们意识到死亡即将来临的时候,因为没有无限期的明天,这个世界上就不存在我需要做的事儿,而重要的事情就变成了我想做的事情。就像电影里的男主人公,理性的工作,查账,计算,精准无比。但是,当他意识到死亡即将到来的时候,他想做的事情却变成了学吉他和追求心爱的女人,而其他的那些事情变得不太重要。他的生命也从此发生了转变,不再数数字,不再过那样循规蹈矩的生活,活出了和以前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难道,只有当死亡即将降临的时候,我们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吗?
活在当下的勇气
刚开始的时候,觉得结尾有点俗套。因为,能被我想到的结局,一定不是精彩的结局。我在看的时候就在想,这主人公到最后是死了呢还是活着呢?当主人公和作家见面后,他们发现真实的Harold Crick存在在这个世界上,那作家到底是让他死还是活呢?看完,发现是个欢喜结局,对我的冲击不是特别的大。就像剧中的评价,是okay,而不是great。
有时候就是这样,皆大欢喜了,冲击力就弱了。就好像《步步惊心》,最后的结局虐的要死,看了以后久久不能平静,有些人就说,为什么不能让若曦活着,为什么不能让她嫁给十四爷种种的话,我当时也很困惑,但是在贴吧里看到了一个网友改版的版本:“若曦没有拒绝皇帝的赐婚,嫁给了十四爷”,结局是好了,但是,这部小说立刻变得索然无味,不禁感叹。
什么是好的文学作品,自有评价。
这部影片,结尾虽然是ok,而不是great,但是最后作家的观点,却值得思索。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自己即将死去,你可以让他去死。但是这个人,明知道自己即将死去,也知道未来发生的事情,但是他还坦然的面对生活,坦然的面对死亡,这样的人,难道不应该让他活下来么(在他的作品里,也是现实)“
结果,Harold Crick活了下来,作家的文稿最后一个字”die“,在打最后一个字母的时候听了下来,主人公的小命保住了,虽然命悬一线,但是最终,还是幸运的存活,而救了他一命的,还是他的手表,他过去循规蹈矩日子的象征。
看到这里,我不禁在想,这个理由,真的可以让作家做这样重大的决定,改变她作品的结局?
想想,确实值得。不是因为他面对死亡时生活态度的转变,而是那种活在当下的勇气。
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所以认真过好每一天,然后坦然的去面对即将到来的命运。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死的,只不过,没有那么强烈的感知而已,这种感知,只有在即将面对死亡时候,才会越发强烈。
人生匆匆数十载,说快也快,说慢也慢。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感觉死亡还远,所以对当下的每一天,就没有那么珍惜。而我们这样正常人的生活,在有些人眼里,确是那样的求之不得,弥足珍贵。复旦大学女教师于娟在她的《此生未完成》里写到,”活着就是王道“,多简单的愿望,只是活着。
如果没有活在当下的状态,哪有坦然面对死亡的勇气?
就冲这一点,作家让Harold Crick活下来,就是值得的。是,这样的人,确实值得活下来。
有时候,当我们坦然面对某些事情的时候,往往就峰回路转了。
理性与感性之间
当一个声音以旁白的角度在叙述你的生活的时候,会不会有一种异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我们跳出自己的生活,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生活的时候,会不会有不一样的感觉?我真的是这个样子么?我的生活是我想要的吗?是真实的自己吗?会不会想冲着那个旁白的叙述大喊甚至大骂:”说谁呢你“
这个影片的独特之处也就在于此,这种表现手法,也让我陷入一种思考。
有时候,是不是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自己?看待自己的生活呢?
主人公是个特别理性的人,他的生活里充满了机械、精准、数字。虽然看上去循规蹈矩,但是精确,精准,高效。 我是一个GTD践行者,我的生活中其实就充满了各种理性,我的信条之一就是”做事靠系统,不是凭感觉“,典型的蓝色性格,金牛座。但这种靠系统的理性,其实也缺乏浪漫色彩和想象力,有时候,系统的存在会让我对外界事物缺乏敏感,甚至有些迟钝和麻木。这世界上绝对没有一种观点是对或者错,理性点还是感性点,还是随性点,其实都没有明确的界限。但是,如果理性的人多一些感性,也许就多了一份对外界的感知。
没错,我就是一普通青年,但是,如果生活中多一些文艺,多一些213,也是不错的。那样的人才显得丰满,既不死板,也不那么矫情。
今天早晨在街旁上发了这么一条消息:”玩了街旁后,认识了几位感官很敏锐的朋友,他们拥有独特的视角和嗅觉,连带着自己也变得敏锐起来。”这些朋友和我不一样,有点小文艺,有点小个性。每天除了好吃好玩外,还有小个性,大吐槽。一张普通的用手机拍的图片,视角也很独特,看上去很带感。一杯普通的芝士绿茶,却有着自己独到的喝法。刚开始没觉得什么,但是有一天,和朋友在图书馆安静的环境下,喝着芝士绿茶的时候,才有切身体会,忽然发现以前很迟钝,很麻木。
当人对外界的感知麻木的时候,思维往往会陷入僵化,即使再怎么刺激,也一如既往。想象力和创造力,就不要提了。其实作为培训师,需要更多的灵感和创造力,如果自己是麻木的,也是危险的。
当然,我永远信奉中庸之道,凡事过犹不及,感性和理性之间,总是要有个平衡。
别忘了,在这个故事的结尾,救了主人公一命的,是那块象征着理性的手表的碎片。

奇幻人生Stranger than Fiction(2006)

又名:口白人生(台) / 离奇过小说(港) / 笔下求生 / 天马行空

上映日期:2006-11-10(美国)片长:113分钟

主演:威尔·法瑞尔 艾玛·汤普森 达斯汀·霍夫曼 玛吉·吉伦哈尔  

导演:马克·福斯特 编剧:Zach Helm

奇幻人生的影评

Ting
Ting • s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