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评论说结局不是很好,于是写下这篇想说说我对结局和整个故事的理解。
1.原故事中有作家这个角色吗?
有人会有这个疑问吗?
我会这么猜想是因为,男主给作家打电话的时候,作家眼神很疑惑,并马上阻止助手接电话,接着再打电话响了第二第三次来测试。如果不是在小说中提到了同样的情节,正常人怎会有这种预感(小说与现实连接上了)?我最初觉得如果原故事包含了作家,那么男主要成全巨作而毅然赴死的结局确实很有诗意。
但最终我认为并不包含,女作家找教授说自己改结局的原因时已经明确说明了这点:本来要写一个不知道自己要死的人,但如果对方明知要死而偏为之,大家都会不忍心让他去死。
电影中有个镜头,女作家接受采访时表示这部作品是关于“联系”的。所以原故事要区别于普通作品的“伟大”之处,应该在于类似讲述一桩类似“蝴蝶效应”的事件,各种细节和小小的举动,造成了主角的死亡。反之,如果原故事包含作家,那该小说的核心就在于作家与角色的相遇了。
2.这样看来,原故事的结局怎么就“简单得让人心痛”“有意义和诗意”“完美”“不可避免”了?
按照故事中的设定,已印成铅字的都会成真。有这么一句预言:男主调整手表这一举动造成了他迫在眉睫的死亡。那么这句话一定得有呼应,后面女作家寻找“死法”,无论跳楼也好,撞车也好,也只是在找一个能对应上的。所以只要小说要写下去,男主必然要“面临死亡”,而且是很快就要发生,这是“不可避免”的。
其次,男主设定就是“循规蹈矩,一直按着手表行事”,结局按习惯赶班车很合乎逻辑,并且通过他死前一系列的改变,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看似呆板的人真性情的一面,那么结局愿意舍身救人,这很符合人性。由此可以说结局是完美的。
那么诗意在哪?我觉得可能不在于这行为,而更在于语言,男主去撞车前的那一段描写都很优美(后面把原文补充上),这样见义勇为的故事现实生活中也不少见,但经过作家之手去描述则增添了诗意,让人更加同情而心痛。
3.教授为什么如此“漠视生命”?男主为什么愿意赴死?
当然我也不理解为什么教授没有再帮男主想想办法改写结局。也许是他很满意那个原故事吧。
男主开始也很不愿意接受,但看完小说后他改变了,为什么呢?
在这里想插一句,我觉得我们应该认同:电影作为艺术作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按照这部电影的主题,主角既要表现出“惜命”,又要有不同于平常人的思想境界。
原本面对这一困境男主有三种选择。
①阻止作家完成小说。不过这样作家写到截稿才放鸽子,出版社可能不会同意呢。
②让作家改写结局,但很可能写得不伦不类。之前说过那句预言要有照应,但不照应会怎样谁知道呢?作家的故事很可能毁了,在历史中增加了一堆废纸,不过无论如何男主是能活下来了。
③接受结局。然后按照设定,男主也会像小说所写的死去(不会有人杠为什么非得按照小说来行动吧?)。
可能电影也想通过男主的选择来表现文学的魅力。男主的生活像极了所有普通工薪族的日常,单调乏味。但在作家笔下,连指尖翻动档案的声音也变成了浪漫的海浪声。所以我理解是,作家文笔太好,他太感动,以至于认为这本书应该完成。
像教授所说,任何人都得死,匆匆人世,有几个能觉得不枉此行。像男主这样的人大抵是平平淡淡的一生,但是如果按照剧本,他只需要以一贯的本能去行动,就会永远被世人记得(作家名气大、作品优秀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前提),他的人生不再平庸。有人问“如果你是哈姆雷特你愿意去死吗?”我没看过《哈姆雷特》,但我知道只要处在“你是某个名作家的名作主角”的设定中,愿意赴死是绝对站得住脚的。
4.比完美更完美的故事版本
电影从女作家的旁白开始,到最后打印机敲下End结束,这就是改写好的新故事啊,而且是一个更加完美更高层次更有诗意的版本。
原故事男主改变的契机很可能是遇见女主,而新故事男主改变是因为知道了自己宿命般的未来。这更有新意而且具有警示意义:不要麻木地活着。这是从深切感悟死亡中得到的启示。
故事开篇是“这个故事是关于Harold和他的手表”,结局无论是“wristwatch saved/killed his life”都很自然,但喜剧结尾使整个故事都变得非常可爱温馨。
原故事是讲调表这一小细节导致杀身之祸,新故事则更关注改变后的生活点滴,这些美好而平常的细节带来了希望和奇迹。这也是一种鼓舞人的启示:要关注生活的细小幸福。这不是很有诗意吗?
所以我觉得整个故事太完美了,我简略地重看了一遍,就觉得是个很温情的片子。
5.怎么理解结局那句话“……那些细枝末节是来救我们性命的”,为什么?
老实说,我很不擅长猜测创作者的意图,这里更主要是想记录一下结尾那段。
非常喜欢结局的描述,还有角色们说的英语都好好听。
(以下是从别人的文章里摘录过来+修改的)
As Harold took a bite of Bavarian sugar cookie   

当哈罗德咬了一口巴伐利亚糖曲奇   

he finally felt as if everything was going to OK   

他终于觉得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Sometimes, when we lose ourselves in fear and despair   

有时,当我们在恐惧,在绝望

in routine and constancy   

在日常琐事,在一成不变   

in hopelessness and tragedy   

在无望,在悲剧面前迷失自我时   

We can thank God for Bavarian sugar cookies.   

我们可以感谢上帝的巴伐利亚糖曲奇   

And fortunately, when there aren't any cookies   

很幸运,当没有曲奇的时候   

we can still find reassurance in a familiar hand on our skin   

我们仍能在我们身上那只熟悉的手上   

or a kind and loving gesture   

或是友善和关爱的表示  

or a subtle encouragement   

或是细心的鼓励  

or a loving embrace   

或是一个爱的拥抱  

or an offer of comfort   

或是温暖的安慰中安下心来   

Not to mention hospital gurneys   

更别提医院的担架   

and nose plugs   

还有游泳鼻夹   

and uneaten Danish   

还有吃不饱的丹麦人   

and soft-spoken secrets   

还有窃窃私语的秘密   

and Fender Stratocasters   

还有芬达崔特卡斯特吉他   

and maybe the occasional piece of fiction   

也许是偶尔读一篇小说   

And we must remember that all these things   

我们必须记住所有这一切   

the nuances, the anomalies, the subtleties   

这些我们认为仅仅是平时生活中点缀的   

which we assume only accessorize our days are,   

微妙、奇异、算计   

in fact, here for a much larger and nobler cause:   

它们的存在有着更为伟大高尚的原因:   

They are here to save our lives.   

它们是来救我们的命的   

I know the idea seems strange,   

我知道这想法看上去很古怪   

But I also know that it just so happens to be true.   

但我也知道这恰好就是真实的   

And so it was:   

这就是:   

A wristwatch saved Harold Crick   

一只手表救了哈罗德·克里克

我的理解吧,"save our lives”——手表救了男主一命很好理解,而其他那些善意美好的细节举动,则是“拯救我们的人生”,因为它们把人从“生命的虚无”中救了出来,还有就是有点“帮忙”的意思。
来简单分析一下:
关爱,鼓励,拥抱,安慰……这些善意的传递能让人生更加美好,而不是麻木地生存着。
更别说实实在在的像医院担架,游泳鼻夹这些物品,都在关切我们的安危,尽管我们不曾留意它们。
还有吃不饱的丹麦人象征慈善,窃窃私语象征爱情,芬达吉他象征梦想,小说则是我们直接品味的诗意?生命会因为这些变得丰富而高尚。
总之所有这些细节,也构成了我们人生的意义。

最后,我写的有不符合逻辑、用词不当、情绪主导不讲道理的地方,希望大家能够指出。

奇幻人生Stranger than Fiction(2006)

又名:口白人生(台) / 离奇过小说(港) / 笔下求生 / 天马行空

上映日期:2006-11-10(美国)片长:113分钟

主演:威尔·法瑞尔 艾玛·汤普森 达斯汀·霍夫曼 玛吉·吉伦哈尔  

导演:马克·福斯特 编剧:Zach Helm

奇幻人生的影评

Ting
Ting • s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