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0-11-19

骗子:骗子生涯中的自我呈现

伟大的符号互动论社会学家戈夫曼自《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出版以来就不断受到批评。也许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在演戏的论断戳伤了那些标榜自己做事总是诚心诚意人的心,也许过分强调人的表演性确实有失偏颇,但对于一群行骗的人来说,他们的生活确确实实倒是一场又一场的表演。如果是电影里的骗局,那就是表演中的表演,面对二重观众,形成一种非常有意思的局面,譬如费里尼的《骗子》。
电影开场就是骗局,三个骗子构成一个表演的剧班,利用人们贪婪的心理,用廉价的“珠宝”来换五十万里拉的“超度费”。在第一重观众,也就是被骗的人那里,前台的表演天衣无缝,稀里糊涂就送掉了50万。然而第二重观众即电影观众,却是可以同时看到前台的表演和后台的密谋,甚至某一时刻当演员以为表演被拆穿时,电影观众可以观察到他们的惶恐和故作镇定。看电影的人在这里轻易拆穿骗子的合谋,但“说谎者”费里尼,不过又是搭建了个剧班,好教人相信,骗子们的行为符合大众预期:没良心,唯利是图。
之后,三个人的剧班撤离,只剩下了一个。电影观众看到那个小个子的男人是如何回家继续他的表演的。爱恋家庭的小个子男人表现出的温情叫观众差点忘了他依然是在表演,他无法告诉妻子自己的钱是行骗得来,只好胡吹一通,描述自己作为销售员的工作是多么成功。第一重观众的妻子从疑惑不解到半信半疑,第二重观众明知道他刚才做了什么却也不忍心指责。如果说之前的行骗这个骗子是彻头彻尾不相信自己扮演的角色而去欺骗;那么面对妻女,这场表演,是把演员自己也欺骗了的。内心深处,这个小个子的男人还是希望自己说的一切就是事实啊。他是演员,可他也是观众——良心让他用一种对社会合适的方式来表现自我。他不忍心将真相告诉观众,而是隐瞒,再隐瞒。一场又一场不停歇的表演,却在间隙,让电影观众触到了一点点后台的影子。
反观两外两个人,似乎永远没有展现内心后台的时候,我们能看到的,是一场又一场的行骗。拙劣的演技被识破,他们就换一个地方,无休止地欺骗——一个金头发的年轻人和一个上了年纪的老骗子,你会发现他们的演技是多么庸俗,骗局是多么不堪一击。
直到那个老骗子——奥古斯托,当他和小个子男人(哦,他叫毕加索)在街上时,遇见了曾经的同伴,一个俨然成为成功人士,身边有着美貌女郎,看上去比他年轻很多的曾经的同伴。出于炫耀,还是出于怜悯,出于一种复杂的情感,他邀请了奥古斯托和毕加索(甚至还有他的妻子)晚上去他家参加欢乐的舞会,在那里他们还遇见了他们一贯的同谋——金头发的年轻人。小夫妻在那里玩得很开心,奥古斯托却在那里真实感受到,自己的骗子生涯是多么失败。年岁的增长和未见增长的积蓄让他在过去的同伴那里自惭形秽。他想要表达自己对于这一切都不屑吗?不不,他是在意的。他企图找过去的同伴再合作,可是家大业大的同伴不再理会他。金头发的年轻人在满目的奢华间心思开始活络——当然房子的主人是不会对他的任何搭讪行为感兴趣的,于是骗子转向了窃贼。很可惜,三流骗子变成窃贼,依然不入流。被拆除时他企图掩饰,可是在这场观众与演员的博弈中,是观众掌握了通向有利地位的外部设施——监视器。然而在这场戏崩坏的过程中,毕加索在妻子面前一直表演的戏剧也崩坏了。三个人的剧班在观众面前出现了极端的不一致,直接导致毕加索的妻子伊利斯识破了他长久以来的表演。且看三个骗子的不同表现:金头发的没良心,没事人似的离去;奥古斯托则是觉得同伙丢了自己的脸,让自己在过去的同伴面前再也抬不起头;至于毕加索,在妻子的拷问面前乱了阵脚,好说歹说劝住了妻子,发誓再也不行骗。
当我们以为毕加索确实是准备改过自新的时候,我们赫然发现,第二天他又与另外两个踏上了行骗之路。要出发时,奥古斯托偶遇了自己的女儿——一个突然出现的姑娘。一路行骗还算顺利,廉价的大衣或抵押或卖出了高价。一重观众受骗,二重观众冷眼旁观。前台的扮演似乎永远骗不了电影观众,至于后台,那么拙劣的演技,谁想知道他们后台的合谋?
可是后台岂又仅仅是剧班谋划呢?演员永远有不一致。骗子更有自己的内心世界。
夜里的喷泉中心广场。似乎是费里尼的惯用场景。黑夜里人们脆弱,黑夜里人们展现他们自己。黑夜里,我们看到真正的后台——毕加索的后台。内心的挣扎与不甘,当画家的梦想,对妻女的责任,良心的谴责,他在唯一的光源下恸哭。妻子的指责于他是“神启”(彩虹女神伊利斯本就是神意的传达者),他终于获得的解救。他有家庭,他还年轻,他有牵挂,他本不该是一个骗子。
黑夜里的奥古斯托若有所思。年纪渐长,见过了昔日同伴今日的风光,再看到毕加索的解脱,对现实的无力或许是他心里最深的阴影。
他去寻找了他之前出现的女儿,也许他希望在那里找到毕加索所得到的救赎。他与女儿吃饭,听说女儿的经济困难。他决定资助女儿——他也许因此找到了行骗的目的。看电影,却被他曾经骗过的人认了出来,送到警察局。又一次的戏剧崩坏,他在女儿面前的好人形象就此坍塌。听说原先还有他从警察局里出来被伊利斯撞到指责的场景,他对自己予以了辩解。这段后来被要求删掉了,是神的声音传到不到奥古斯托这里吗?还是说,原本已要获救的奥古斯托在被认出送进警察局的时候,就已经错过了那一次的“神启”时刻?
从警察局出来的奥古斯托,已然找不到金头发和毕加索了,但是生命不息,行骗不止。我们看到了他和一群陌生人开始了影片最初的同样的骗局。扮演神父的他错过了一次次的神启,却在和被骗人家的跛脚女儿的交谈中受到震动。坡脚的姑娘祈求他给予神启。我们只能看到暗示他心情变化的面庞,却无法知晓他内心的变化。
分赃时,他告诉同伙,他把钱都还了回去。他说在面对跛脚姑娘时他想起了自己的女儿,他最终没能狠下心来骗走钱。这是与开场的骗局出现分歧的地方,然而最大的分歧在于,无论是骗局中的同伙,还是银幕前的观众,都看不透这一个人的表演。究竟是事实,还是继续的欺骗?观众发现,第一次,他们不能识破奥古斯托的意图了。而分账的同伙,也几乎要相信他的诚意了。一个三流骗子完成了一生最成功的表演,几乎骗倒了两重观众。可惜,最后,同伙还是没能相信他,发现了他身上藏着的钱,并抛下他,任其死去。这也是第一次,第一重观众对于表演的识破引导第二重观众弄清事情的真相。而奥古斯托私藏前的用意,是为了给自己的女儿。他所获的神启在于女儿的意义,然而为了自己的女儿,他骗了可怜的跛脚姑娘一家,骗了同伙,骗了观众。他相信了自己的欺骗。他某种程度上成为了毕加索。也许再发展下去,他会终究得到良心的神启。可惜,当他要获得拯救时,他死了。

骗子Il bidone(1955)

又名:The Swindle / The Swindlers / IL bidone

上映日期:1955-10-07(意大利)片长:113分钟

主演:布罗德里克·克劳福德 朱丽叶塔·马西纳 理查德·贝斯哈特  

导演:费德里科·费里尼 编剧:Federico Fellini/Ennio Flaiano/Tullio Pinelli

骗子的影评

R4
R4 • 骗子Ⅱ
SebMia
SebMia • 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