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大路,的确现实主义意味更浓一些,这次“向下扎根”地很彻底,大量镜头不加掩饰地直接呈现社会底层贫苦人民的生活现状,比如拮据的农妇、跛脚女孩悲惨的家庭、以及成群的农民追着“骗子官员”讨要他们早被许诺的房子。(费里尼为了堵住叫他“新现实主义叛徒”的人的嘴,真是尽力了😂)
感觉这部电影和卡比利亚之夜都属于前半段蓄力,后半段发力的电影,但整体观感是,前半段不像看卡比利亚之夜觉得节奏慢,后半段又不像看卡比利亚之夜那么感动和震撼。影片一开始就吊足了观众胃口,毕竟开篇就是三个骗子专门坑穷人的戏码,总会吊着观众的兴趣看他们是如何自食其果的。
三个骗子拿着穷人的全部身家挥霍一空,前来参加而同样是骗子出身的大土豪举办的奢靡party。一面是底层的人民的水深火热,一面是骗子们的寻欢作乐,这一讽刺也很有现实主义感。“毕加索”对妻女的爱和责任感更能让人原谅他,罗伯特内心的独白也表明他们选择当骗子的无奈,也从侧面体现了当时战后意大利社会青年群体的迷惘吧。
当然最有戏剧张力的还是奥古斯特,结尾的反转是神来之笔,又在意料之中,打破了观众仅存的对人性的幻想,观众刚燃起的希望在得知他真的拿了那笔钱时被冷水浇的死死的。然而当观众看到他被打又大快人心时,费里尼又用蛮多的镜头表现他死前的凄惨,也许是为了把影片的主题升华,把观众对角色的情感上升到社会议题中,毕竟每个人都是时代的产物,每个人做的选择,时代都难辞其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