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7-12-29

骗子:存在主义下的自我反思

影片《骗子》与《大路》有许多共同之处:导演在讲述这部带有哲理的故事时,很少采用唐突的电影效果,影片的主要手法也是象征手法;同时,情节依据《大路》的”旅程“模式,结构较为松散,摒弃传统戏剧性结构。影片主人公原是为亨弗莱·鲍嘉量身定做的,但最终由克劳福德饰,同《大路》中主人公杰尔索米娜一样,导演用这个主人公作为反省人类孤独、痛苦以及自我救赎的手段。

主人公奥古斯特是存在主义意义上的英雄,海德格尔曾指出:“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人同他的自下而上条件相脱节,面对着的是一个无法理解的世界,即是一个荒诞的世界,人永远只能忧虑和恐惧。正是忧虑和恐惧,才揭示人的真实存在。”主人公伪装成神父在村落行骗,无知的村妇变卖家产以完成神父的“使命”,以使他“骗子”的名号响彻整个城市,然而面对有钱有势的里纳尔多,在宴会中的他暴露出了自己处境的无助,也是从这场荒诞的舞会,他已明白他永远也无法触碰到上流社会,只能依照命运的安排逆来顺受的度过小人物的一生。

奥古斯特在街头偶遇女儿巴特里奇亚更加深了自己的忧虑与恐惧,他指责毕加索太依恋家庭的安逸而自己也无法逃脱对女儿的关怀,得知女儿半工半读,需要一大笔钱交保证金和学费时,奥古斯特承诺替她支付后却当着女儿的面被捕,最终被判刑,这一场面与德·西卡《偷自行车的人》中如出一辙,世界给人的只能是无尽的苦闷、失望、悲观消极,人生是痛苦的,费里尼也对之给予同情,虽然导演将其刻画成一个可鄙之人,但他又在不断的完成自我救赎。

奥古斯特即是罪人也是圣人,在最后一次行骗时他被跛脚的小女孩打动,他第一次感到犹豫和悔恨,这个农民家庭需要卖掉唯一一头牛,小女孩还患有小儿麻痹症,当得知这一切这种感觉更为强烈,奥古斯特对小女孩说:“你并不需要我赐福于你。你比很多人生活得都要富足……我所知道的很多人生活一点都不美好。你失去的并不多,你不需要我赐福与你。我也没什么能赐予你的。”这番对话奥古斯特讲到要相信神迹、相信天主,但这个跛女孩哪里知道,基督徒虔诚的寄语掩盖的确实他此刻非常挣扎的精神困扰,女孩身体缺陷但是精神富裕,而奥古斯特却在精神方面处于虚无主义的贫瘠之中。

《骗子》中没有出现令人动容的或矫揉造作的人格转变,直到最后一刻,奥古斯特依旧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子,然而就在那一刻他完成了生命的升华,洗涤了他的罪行。最后一场戏出现了配乐中的远处的钟声,行进的队伍这一费里尼惯用的元素,但是奥古斯特再也无法加入其中,他注定要孤独地结束他的人生,孤独地死去。

骗子Il bidone(1955)

又名:The Swindle / The Swindlers / IL bidone

上映日期:1955-10-07(意大利)片长:113分钟

主演:布罗德里克·克劳福德 朱丽叶塔·马西纳 理查德·贝斯哈特  

导演:费德里科·费里尼 编剧:Federico Fellini/Ennio Flaiano/Tullio Pinelli

骗子的影评

R4
R4 • 骗子Ⅱ
SebMia
SebMia • 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