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想说,这真的是一部不愧为电影的电影!!

几天来,影像在我脑海中梦魇般挥之不去。我知道刚看完电影时的思绪是混乱的,理智也是荡然无存,没办法正常思维,这部电影的确如大家所说,看完后足以让你一个人静静呆在阳台干呕,然后嘶吼两声,连哭都没办法挤出眼泪来的那种绝望。

我看自己挑过以后下载的片子,一般都会进入角色,跟着情节走,看完之后,静下来分析一下从影片中获得的某些启示,当然也会从另一面分析影片的不足,狭隘之处。这就是看了快一百部公认的佳片之后没有一部认为可以得10分原因,总会有的地方让人觉得情节设置牵强,矛盾的引出有些脑残,要么就是故事发展太过片面,比如肖申克救赎,公认的牛片,但是,监狱里黑暗的一面完全被抹去了,固然励志,但却失去了现实的根基,如果你再去看看《午夜快车》,《肖》的一切就显得过于理想化,如此种种的缺憾不胜枚举。我一般是按经验美学的原则去评判某部电影,比如作品的社会性与典型性的统一,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作品是否能还原并反映现实,作者创作艺术作品时态度是否诚恳等等,我也是按这样的标准去评判古典音乐的。毕竟,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如此出名的原因,也就在于它没有任何修饰地还原了那种多么纠结、歇斯底里的悲剧美,特别在李赫特的手指下,一种独具俄罗斯风格的气息也同样是那样的摄人心魄。

再来看这部影片。一个吸毒家破人亡的故事,你觉得稀罕吗?一定不会,它是那么普遍,滋生于社会的每一个肮脏的角落。大家想想吧,回首过去,十多年前同坐在一个教师学习的人,现在各自的人生多么的不同,有的如影片所说---无止境的堕落,有的混得中规中矩,有的过上的像样的生活,有的虽然贫穷但是还不忘帮助别人......

导演可以把这样一个平常的故事拍得如此摄人心魄,使得它的效果是那样的直接,简洁,干脆,深刻。影像,音乐,表演,剪辑,平行蒙太奇,故事脉络,导演率领他的团队样样做到了极致,他不断地让你觉得,这就是发生在身边的悲剧,虽然讲的是吸毒者的故事,但是达伦总是让你觉得这种瘾君子式的逃避一切的生活方式正是一个时代众生的缩影,这样看来,影片真的超出了一个具体的、个性化的故事,而上升到了对人们生活状态的直接控诉,导演在控诉那种直面生活勇气的丧失,和一种崇高的信仰的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幻想和迷离,欲望已经到了无法自控的地步,导演在控诉一种社会价值观和道德取向的沦丧。

个人认为,Marrion是全片中最为震撼的角色,当莫大的讽刺从影片中段一直延续到末尾那个极其恶心的派对的时候,你就会明白“堕落”的终极涵义,而这种堕落你根本没有办法把过错完全归在她一个人身上,她和Harry的爱情是如何在毒品中被磨得粉碎也绝对让你为之感慨到死。

它是一部坦诚的电影,直接将那些被隐藏着的、无奈地肮脏着的现实暴露出来,将那些黑暗中的痛苦摊开,细细查看它们发黑的纹理,它的目的只是为了指引我们去寻求一个答案:这个世界在以怎样光怪陆离、无法理喻或惨不忍睹的形式行进着。而这个目的并不过分。但是评级部门觉得最后的桥段有点过分要求处理之后才能上映,导演没有让人失望,坚持原片,不上映就不上映。试想,最后那个镜头删了的话,影片的震撼效果将会以自由落体的速度骤减。

不管怎样,这部影片让我觉得看到了真正的可以称得上是电影的电影,正如以前上初中的时候也有过追星的岁月,也有过喜欢谢霆锋,王力宏等人的时候。但是,当你真正的聆听古典音乐大师的作品的时候,你才恍然大悟,你以前听的根本、绝对是浪费你生命的垃圾(我很客观,很理智,如果你想辩驳尽管来,我可以找出一万个流行音乐是垃圾的理由!!)

它带给了我一种激情与活力,那就是彻底看清物质的根本就会带来一种终极意义上的快感,而不会再蒙着层面纱无法看清的纠结,有时我们需要清晰,需要彻底的真实。它完全符合了我的审美标准,我也同样的对导演处理影片的方式着迷。它甚至颠覆了我以前的观念:电影不可能具有音乐那样广泛的抽象性,适用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状态。看完这部电影,我错了,它直入骨髓的深刻和控诉几乎可以和肖邦的波罗乃兹、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协、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相媲美,每每在暗夜一个人时悄然袭来,积蓄力量,如李赫特钢铁般触键的琴声重重地敲进你的心田,不断地警醒你:在这个些许肮脏的世界,干净地活!

“不是被虚假的想象带来的“活力”燃尽,就是在冷酷孤独中伤害自己,他们被现实剥夺着。这不禁使人想到,在这个城市的每个角落,无数的人成天被欲望或者期待所驱使,左奔右突,离弃了所有,包括自己,不可避免地也被恐惧和焦虑困扰着。但是人们往往沉迷于这些恐惧和焦虑,以及这些不安定的东西带来的痛楚,把它看作达到希望或者期待的必然途径......作为‘颠覆传统电影’,它的颠覆性表现在它置疑了人类的希望与沉迷这两种基本的生存状态——在无法控制的情况下,期待与欲望的沉迷是危险的,犹如沉迷于毒品一样。它牵涉的是三种交叉的矛盾问题:现实与梦想的矛盾、清醒与沉迷的矛盾、肉体与精神的矛盾。一种情况,他们认为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目标,并沉迷在达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忘记了现实,直至失去一切。期望促使梦想的幻觉膨胀与飞升,但是往往只消卜的一声,梦想和幻觉都通通消失;另一种情况,追求无止境的身体享受,以为能使自己的生命更充实,其实是在付出身体与尊严的代价交换微不足道的物件。可是在交换的瞬间,我们已然忘记了自己的一切:“我们是破碎的,只为着另外一些破碎而存在。” 他们以为能在这种精神幻觉和身体享受中得到无穷无尽,然而他们却并没有在这些希望和满足中得到真正的充实和来自现实的真切回应......绝望是怎样的情形?耗尽一切去得到,可是得到了却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而曾经有过的美好也不复存在,甚至在美梦逝去后,现实的残酷嘲弄还在延续。绝望与可悲连在一起,在失去了一切后,得到的一切又齐齐嘲笑他们的痴心和期盼和在期待中盲目而软弱的自己。人们如此钟爱某些东西,以至将生命抛掷其中,将人生交于这些梦想,并期待它们给自己带来快乐和幸福的慰藉。然而它们并没有使生命的颗粒饱满浑圆,相反,它们却在人们的乐意并授意下将生命的意义、价值挤压、揉碎,将他们放逐到空旷的荒野,让他们彷徨失所。这就是真正的悲剧——不止是“梦醒了,却无路可走”,甚至是“梦醒了,却不知身在何处”

梦之安魂曲Requiem for a Dream(2000)

又名:噩梦挽歌(台) / 迷上瘾(港) / 梦的挽歌

上映日期:2000-05-14(戛纳电影节) / 2000-12-15(美国)片长:102分钟

主演:艾伦·伯斯汀 杰瑞德·莱托 詹妮弗·康纳利 马龙·韦恩斯  

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 编剧:小胡伯特·塞尔比 Hubert Selby Jr./达伦·阿伦诺夫斯基 Darren Aronofsky

梦之安魂曲的影评

luffy
luffy • 上瘾
恰恰
恰恰 • 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