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在一个剪辑里听到了《Requiem for a Dream》,一直太喜欢这首歌带给我的感觉。当时一查电影,竟然发现是“十大禁片”种种,于是一直没看。那天偶然又听到这首曲子,突然就想把电影找出来看。
太绝望,但也太让人着迷了。我从来没有想过一部电影可以带给人这么强烈的生理上的直观感受。那是一种生理上的,很冷,一种从内而外生发出来的刺骨寒意。最后二十分钟我穿起了外套来哆嗦着继续看。
出字幕的方式以及拟音
黑色的底子由上而下划入画中,顺带着闸刀的声音,像是断头台上放下的大砍刀。暗示着结局的必然覆灭“Summer”到第二年“Fall”再到“Winter”唯独少了春天。
吃减肥药和毒品的时候,声音是气枪声。
莎拉与红色
母亲莎拉无疑是片中变化最彻底也最疯狂的人。她从一个普通的,会和老太太们一起晒太阳看电视的婆婆变成了一个为了把自己塞进红裙子里的疯子。红裙子是莎拉在儿子哈瑞的高中毕业上穿的,她几次提及这个信息说明了这是她人生中的高光时刻。不过,只有对现实状况不满,同时对未来又没有希望的人才会长久沉湎于过去。这红裙子就是她往昔生活的象征,是她受到丈夫的爱慕的资本,是她可以和朋友们炫耀的谈资。可也正是为了挤进这件红裙子,她磨没了自己的神智,磨没了自己的未来。而红头发则是她的一个意外。原本想染红色却变成了不伦不类的橘色,正如她的生活,卡在尴尬的地方,看上去并不缺少朋友却又孤独,沉迷电视渴望上节目却又不得。而这个头发在她进入迷幻和想象空间时则又会变成红色,接近鲜血一般的鲜艳。
莎拉的冰箱
冰箱是莎拉的第一个幻象。她还没有接触到减肥药,饥饿使她感受到冰箱内的食物在向她呼唤,但看到冰箱外儿子的照片时,理智又让她停了下来。我们可以理解为,此时的莎拉虽有欲念,但仍然被理智或者说教化过的有情感的精神所控制住了。不过,在她拿到减肥药后,第一件事情便是毫不犹豫地开冰箱吃东西,这时她已经完全忽略了情感或者别的什么精神束缚,可以说是她的欲望尤其是生理欲望占了上风。这也是她的身体需求一步步蚕食精神需求的开始。而后面导致她崩溃的也是冰箱张开血盆大口朝她奔来。
莎拉与电视
莎拉在电影的一开头便是深度的电视迷。她不止一次地赎过电视,同时将那个电视节目看做自己非常重要的东西。是这个电视节目让她沉迷,让她获得希望,让她想起红裙让她走入绝境。电视就是禁果,是一个诱因。电视节目中重复单调的,疑似传销洗脑式的言语,随着剧情的发展而更显空洞讽刺。最有意思的是在莎拉的想象中,自己在电视节目中靓丽登场后,竟因主持人和另一个“自己”穿越来到家里时,发现自己简陋破旧的家而羞窘不堪。我们可以发现她对自己的现状已经不仅仅是“不满”了,而是“自卑”。
莎拉与哈瑞
两人简单粗暴的对话,哈瑞不常回家等信息就可以看出母子关系并不好。但在这个家庭中父亲的缺位造成了极大影响,然而母亲并未占主导,反而是儿子主导关系。二人促膝谈话的那段戏太感人了。
玛丽安与合照
哈瑞玛丽安两个人彼此相爱这一点我看来是肯定的。不过在毒瘾面前,在现实面前,二人都选择了屈服苟且。最嘲讽的是,两人最美好人生最得意时拍下的合照背后,随意地记着金主爸爸的电话,象征着对权利的屈服。
入睡的姿势
周围人的冷漠
片里的群戏我也非常非常喜欢。医院里的护工喂食东西时不带情感直接强塞进莎拉嘴里,同时聊着荤段子和赌桌上的笑话;狱监的生活单调无味,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审问,把自己的压力释放在犯人身上;老太太们每天在门口晒着日光浴,喜欢听着八卦,日子很闲适,却没有几个人在意莎拉的精神状况……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人甚至比歇斯底里的瘾君子们更让人害怕。这个社会像是磕了药,变形了,扭曲了,这个社会的毒瘾比个体还要大。
电影中的核心矛盾冲突
个人认为是精神追求与肉体欲望的冲突。毒品,性,犯罪,样貌美丽,其实都是欲望的表现。电影中的四个主要人物聚齐了亲情,爱情与友情;同时都有梦想,希望与憧憬。可他们无一例外地走向了灭亡。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对于生理的欲望远大过了精神上的追求。
剩下的太多,不再一一说了。
总而言之,《梦之安魂曲》真的是一部我太喜欢也太有感受的电影了。凌厉的剪辑,非正常的拍摄方式,成熟到惊叹的蒙太奇,对于节奏的把控,多线叙事的高超能力都让人惊叹佩服。
虽然很痛苦,但我想这部电影我还是会一看再看。因为这部电影和它所表达的东西一样,真的太让人上瘾了。

梦之安魂曲Requiem for a Dream(2000)

又名:噩梦挽歌(台) / 迷上瘾(港) / 梦的挽歌

上映日期:2000-05-14(戛纳电影节) / 2000-12-15(美国)片长:102分钟

主演:艾伦·伯斯汀 杰瑞德·莱托 詹妮弗·康纳利 马龙·韦恩斯  

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 编剧:小胡伯特·塞尔比 Hubert Selby Jr./达伦·阿伦诺夫斯基 Darren Aronofsky

梦之安魂曲的影评

luffy
luffy • 上瘾
恰恰
恰恰 • 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