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毒品题材的电影有很多,与毒品有染,便必然处于一种时刻濒于失控边缘的状态。《Requiem for a Dream》恰巧就是一部誉为禁毒巨作的经典影片。

它和大多数有关毒品的电影一样混乱浑浊,不同的是,大多数电影对吸毒者常以个人家庭边缘化的形式表现,而这一部影片主人公却是高学历,被父母所爱也爱父母的瘾君子。它如此贴近我们,我们所害怕的正是最接近于我们却尚未看见的事物。

故事由两条主线构成,一条由毒品贯穿于男主Harry、女主Marion的故事,另一条来自于Harry的母亲Sara。

Harry与Marion相爱,他们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瘾君子,希望通过转卖毒品换得第一桶金,希望能拥有独立设计的服装店,那些共同变好的期待就在那,触手可及。却在毒品上稍有差池时便毁于一旦,一步步构建的脚步声只剩下破碎的回响。

Harry和大多独生子一样。他在爱和庇佑下长大,懦弱游移,爱和情感敏感细腻却软弱无力。他逃避现实就甘愿活在毒品制造的虚幻之中,终是手臂截肢,鲜血溅落将他拉回现实之中。

第一次迷失是否能够挽回?我们迷了路,仍然需要继续行走,因为即便是闭上眼睛,时间依旧在流逝,事物不会因为闭上了眼睛就停滞不前。可我们走着,迈出的每一步,都离原点更远,都离向往之处更远,那是盖茨比的绿光。

比无法实现的梦和永久的迷失更加令人窒息的是平铺于你面前的绝望现实。Harry独居的母亲Sara整日看电视,在得到能够上电视的机会时,希望在电视上将儿子丈夫的往事说出。为了穿上在儿子毕业典礼时所穿的红礼服不惜大量服用减肥药,终于致幻成瘾进了精神病院。

黄国峻写过一个故事,说的是儿子离家,做母亲的无法融入艺术家丈夫的世界,便是整日做着家务发着呆,两人安静平淡的过日子,也双双无言。那文章名是《留白》。

结婚、生子、养育,十几年一贯连续的生活,而当儿女明白人与人各有各的深渊,连父母也不例外时,便到了断层之时。这是一场新的挑战,爱如何安置,空白和失落如何摆脱,完全属于自己的日子如何走过。父母与儿女的爱往往是双向成长的过程。

而Harry与Sara关系自然是随处可见的病态关系。他们有爱,爱中总隔着什么。Sara丢掉对未来生活期望,当下也一片空白,唯回忆使她快乐。虚幻的梦是她的选择,她演绎的是爱的悲剧。

电影摄影、配乐以及细节的绝伦处理,都让本片突破毒品题材框架,登峰造极。

配乐结合影片的时间线索命名。影片中故事开始于夏季,结束于次年寒冬,却在整部影片中都未表露春天。片中秋天FALL取双关意,既是秋天也是跌落。

影片中多次出现的打粉,吸入,抽针,注射,血管流动,瞳孔放大的组合镜,多次结合配乐的旋转镜头来营造幻觉效果。影片最后的蒙太奇手法,将所有不同时空的人事相互拼接,而快速切换的镜头并未失掉细节,它以无限的张力将影片推至高潮,暴烈散去,殊途同归。

还记得影片一开始,Harry要卖掉电视换买毒品的钱,Sara躲在漆黑的屋子里,她安慰Harry,也似对自己的呓语:


“不会再发生了。”

“如果还是会发生的话,那也好,所以别担心,一切都会没事的。”

“你已经看过了,最后还是会没事的。”


他们蜷缩成胎儿的状态睡去。一切狂暴和哀恸归于平静,绝望是水落入水中。

梦之安魂曲Requiem for a Dream(2000)

又名:噩梦挽歌(台) / 迷上瘾(港) / 梦的挽歌

上映日期:2000-05-14(戛纳电影节) / 2000-12-15(美国)片长:102分钟

主演:艾伦·伯斯汀 杰瑞德·莱托 詹妮弗·康纳利 马龙·韦恩斯  

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 编剧:小胡伯特·塞尔比 Hubert Selby Jr./达伦·阿伦诺夫斯基 Darren Aronofsky

梦之安魂曲的影评

luffy
luffy • 上瘾
恰恰
恰恰 • 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