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07-20

梦之安魂曲:虚妄之挽歌

当一个人的生命触及虚无时,虚无便像一头猛兽反噬着人类。阿伦特有言,作为复数的人,“超越”,被看见,便是一种绝对。但是,言说,沉思,遇见了残酷的真相。一切都变得扭曲而让人心碎。

当哈里的母亲向哈里说那一席话时,人的存在价值便成为了核心议题。哈里的女友家里有钱,但是,物质的富足不足以抵挡内心的空乏。空乏是什么?它是绝望,是虚无,是寂寞,是毫无出路的生活。哈里的朋友是街头混混,想靠贩卖毒品一朝发迹,哈里同样,他想靠贩卖毒品得到人生的第一桶金。而哈里的女友却像做服装设计师。哈里的母亲则想成为somebody。这一切,都是他们的梦想,都是他们的希望之源。

安魂曲,在临死前慰藉即将逝去的亡魂的乐曲。梦的安魂曲呢?这便是对本篇主人公的梦想的悼亡词。包法利夫人也有梦想,她的梦想是爱情。但是,梦想之后呢?即便有一天梦想真的得以实现,那之后呢?终有一刻,人需要学会和梦想告别。或者说,和虚妄告别。在我看来,梦想与虚妄是同义词,因为,梦想便是把自己的生命,生活,价值与意义放置在了一个不可能的位置。而人,终究是生活在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中。于是,梦想反倒成为了妄想。或者,梦本就是妄想。确实如此,一切进入潜意识中的,都不会是真相,他们都逃避真相,更逃避人需要切实面对的现实。一个有梦想的人,不如说是有妄想的。哈里的妈妈最终进了精神病院,而哈里也最终被自己的梦想拖入到妄想国中。那一刻,人类最终毁灭在自己的妄想中,在自己不能得偿所愿的“生活”中。梦想的生活,便是一种与现在身处的生活不同的生活,便是“生活在别处”,但是别处的人也同样向往着“别处”。于是,人的生命便消耗在了一次又一次的“盼望”,一次又一次的妄想中。当人说,“我”,“我”便在意识中驻足。这种驻足绝不是单纯的符号,而是伴随着一个关于“我”的故事。这个故事为人类编织了内在的时间和内在的意义存在机制。正是内在故事的存在支配着人类理解世界与自身关系的方式。不存在于世界隔绝的人,更不存在单子式的人。因为,正是在关系中,“我”才能得以存在。所谓梦想,被拆解之后便是一段关系的言说。不存在行动的人与不行动的人,因为,只有行动,才能构成关系。即便是言说,也构成关系。所有的存在都是以关系式的方式构建起来的。而这一切都不过是意识的游戏,是人与他者关系的复现。

那么什么事梦的尽头呢?大概,梦的尽头便是我们的感觉,环绕在我们周围的人,以及这些一切的一切。人,要活的真实,便是驻足与当下,用自己的身体去感觉,感知和理解这个世界,安然的接纳已经发生的一切,并拥抱生命本身。忘记梦的那一天,我们才能真正的开始生活。

梦之安魂曲Requiem for a Dream(2000)

又名:噩梦挽歌(台) / 迷上瘾(港) / 梦的挽歌

上映日期:2000-05-14(戛纳电影节) / 2000-12-15(美国)片长:102分钟

主演:艾伦·伯斯汀 杰瑞德·莱托 詹妮弗·康纳利 马龙·韦恩斯  

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 编剧:小胡伯特·塞尔比 Hubert Selby Jr./达伦·阿伦诺夫斯基 Darren Aronofsky

梦之安魂曲的影评

luffy
luffy • 上瘾
恰恰
恰恰 • 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