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制度不合理,对于个人就是悲剧

电影《龙虾》(The Lobster 2015)展现的是一个反乌托邦的故事。如果说这个故事还能有什么正能量的话,那就是它让我们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社会制度一旦不合理,对于个人来说就是悲剧。

本片之所以选择了婚姻制度来讲述故事,是因为婚姻制度是社会的基石,能够影响到每一位社会成员。婚姻制度的好坏基本上能决定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龙虾》中的反乌托邦是一个couple社会,所有人都必须成双成对,独行者会遭到警察盘问,那些独身的、丧偶的或即将离婚者都会被集中到一个酒店,在这个酒店内会有一些措施帮助这些人寻找伴侣,在一定时间内找不到伴侣的,便会变成一种动物,继续按照动物模式寻找伴侣。那些既找不到伴侣,又不想变成动物的人只能逃到丛林中,成为聚焦酒店寻找伴侣之人的猎物。显然,这种规定是违背人性的。违背人性之处倒不是将人变成“动物”这点,这当然是一种反乌托邦的文学化的表达手法。因为是“人”,他就会按照人的方式去择偶,比如他会考虑到相貌、财产、社会地位、情趣爱好等因素,当按“人”的方式无法择偶时,把“人”变成“动物”,无非是要把“人性”的东西尽情去掉,让他完全按照动物的本能来寻找“伴侣”了。

显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变成动物,丛林中的独身派便是明证,因为这个群体当中仍然有人想找伴侣,只是在规定的45天内无法完成任务罢了。然而,逃往丛林是要忍受巨大痛苦的,所以,不想变成动物,又不想忍受痛苦的人便选择作弊。“作弊”也是被不合理的制度逼的。因为这个制度规定必须按个人定义的“主要特征”来寻找伴侣,比如你定义自己的主要特征是跛脚,你就得去找个跛子,如果你时常流鼻血,你就得找个时常流鼻血的人。所以,当John无法在剩下的时间内等来另一个跛子时,他撞破自己的鼻子成功地获得了一个时常流鼻血女孩的青睐;本片男主角David人为地改变性情,从而与那个冷漠无情又残忍女子结合。当然,我们也可以说所谓的“主要特征”也是一种文学化的表达,它无非是想表达,伴侣之间应当有相互吸引的“联结点”,比如共同爱好。然而婚姻是两个相爱的人的一种公开表达,真爱是能够面对死亡的,有“联结点”并不能作为“爱”的证明。事实上,电影在后半段安排一个反反乌托邦的行为来说明这一点,即丛林独身派首领拿着枪指着酒店经理和她的伴侣时,虽然他们是因为都有好听的嗓音而结合的,但在死亡的威胁下,他们之间的“爱”很快就露出破绽。可见,简单地通过某种“联结点”来拉郎配是不合理的。

影片后半段似乎从人性角度来进一步批判不合理社会制度所能产生的“恶”。人的社会性使人能够主动地适应社会,这往往是不合理社会制度得以存续的理由;也正因为如此,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更值得批判,因为它不单压榨着人性,还改变着人性。虽然男主角David逃亡丛林成为独身派的一员,独身派的规矩不得有任何可能形成couple的行为存在,他无论做什么事完全可以不再按照既定的社会规则行事,但他仍然按照酒店要求的“主要特征”在寻找伴侣。显然,David的悲剧不仅在于他触犯了丛林派的规则,更在于他未能逃脱社会规则的约束。所以,当他心仪女子被丛林独身派首领弄瞎眼时,他也想弄瞎自己的双眼来求般配,即使他们已经逃回到了城市。虽然,我们感到这种行为愚蠢至极,但想到这是社会制度的影响时,我们又感到脊背阵阵发凉;虽然我们可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指望普通社会成员来对抗可恶的社会制度,这本身是不是有点不人道?(文/石板栽花 2015年12月29日星期二)

Ps.感谢凌晨三刻字幕组提供本片中文字幕。

龙虾The Lobster(2015)

又名:单身动物园(港/台) / Ο Αστακός

上映日期:2015-05-15(戛纳电影节) / 2015-10-16(爱尔兰)片长:118分钟

主演:科林·法瑞尔 蕾切尔·薇兹 约翰·C·赖利 蕾雅·赛杜 奥利 

导演:欧格斯·兰斯莫斯 编剧:欧格斯·兰斯莫斯 Giorgos Lanthimos/艾锡米斯·费利珀 Efthymis Filippou

龙虾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