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了哈7,和舅舅舅妈及上初二妹妹。从周五晚上和妹妹商量看电影事宜就开始兴奋,特别不淡定,以至于给舅舅打电话拨错了两次。直到看完回来,还不停地跟桃树讲电影内外的事。睡觉也翻来覆去睡不着,多年来关于哈利波特的回忆都涌上心头了,就像上学期听了那次儿童文学讲座之后一样。看一部电影就兴奋成这样,不知道一周后听完纪念张爱玲讲座会是什么感觉,当然因为这不是普通的电影,因为它是哈利波特。
很感谢这次是英文原声中文字幕,原汁原味,不听配音的感觉很棒。开头的一大群人都不幸成了打酱油的,以斯内普为首,还有很快就牺牲的疯眼汉、海德薇。印象很深的是卢修斯给伏地魔毕恭毕敬地递上魔杖的那段,眼神、动作很到位。7个哈利那段很喜感,大家一起脱衣服,还有穿着胸罩的芙蓉。超喜欢海格骑摩托时戴的那副眼镜,好帅气啊,很有范儿啊。三人组混入魔法部那段省了三位小演员的事儿了,感觉赫敏假扮的那位从头到尾都是一副惊恐的表情,罗恩还是最惨的,不仅要去修下雨的办公室,还要站在受审的“妻子”身边,最后和她拥吻,好不尴尬。说到吻戏,开头哈利和金妮那个好假,一看就是借位,有点鸡肋,倒是后面偷看的弗雷德比较逗。后来罗恩毁掉吊坠盒时出现的哈利赫敏接吻的幻影看起来倒是很唯美啊。还是他俩登对呀,圣诞夜在山谷的墓地依偎的样子,还有在帐篷里听着广播里的歌声起舞,虽然跳得不好,但气氛感觉还不错,话说那时赫敏笑起来的样子真美,好灿烂,比平时冷冰冰凶巴巴的样子美多了。赫敏真是越来越漂亮了,身材那么好,又细又长的腿,还有小腰,衣服也越来越好看,无论是格子衬衫,还是小风衣,从第三部开始就觉得赫敏的衣服都好漂亮啊,真羡慕。女孩子里面还很喜欢卢娜,戏份还是不多,但我们都喜欢古灵精怪的她,很特别。最不喜欢金妮,她哪里好啊,哈利为毛看上她啊。
最爱的一段是赫敏在卢娜家读三兄弟的传说。效果很棒,用动画手法展现,简洁而生动,新鲜感十足,看到这段还想到了这故事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西方人对死亡的观念。嗯,看到卢娜爸爸的时候,突然想不起来他办的那杂志叫什么了,问妹妹,她也忘了,我说,是《说说唱唱》么?说完觉得不对劲,嗯,那是赵树理大叔办的。电影里后来提到了卢娜家的叫《唱唱反调》。我这都什么脑子啊,居然想到那去了,真是背书背傻了。连看到海德薇想到的都是周四晚上小鲍在课上讲到鲁迅先生很喜欢猫头鹰,这个意象经常在《野草》中出现。还有看到预言家日报上的标题:霍格沃兹魔法学校进入一个新的纪元,很不幸地想到了叶圣陶评价戴望舒《雨巷》:“为新诗的格律开了一个新的纪元”。还有最后哈利他们在树林里被抓,我就想到周四上午老师讲到,看过武侠小说的都知道,武林中人都怕进树林,因为树林里会有埋伏。连哈利都遇上了埋伏,哎。我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啊,神经了。
感觉这部拍出来的画面很漂亮,因为处于流浪漂泊状态嘛,一会儿树林,一会儿雪地,一会儿悬崖的,远方的天空总是很美。
之前看小组里有人说霍格沃兹学校很像SDU老校教堂,嗯,本来还想好好看看的,可惜这部根本没出现霍格沃兹的镜头。还有胡续东老师说,他们在看哈7的时候,多比还没死时,全场八五后九零后一起叹道,多比要死了~~~昨晚一开始就给妹妹讲了这个故事,于是到影片结尾多比快死时,我们也一起惊呼,哦,哦,多比要死了~~多比死得确实很凄美感人哪,死在了哈利的怀里。以至于出了电影院妹妹就一直在嚷,我是炮灰控,哦,可怜的多比啊,海德薇啊,还有穆迪啊…我表示很无奈。还有坐在我右边的男生,从头到尾只会说两个词:诡异和给力,嗯,压上韵了。看到某处就大叫,哇,太给力了吧,不然就是,好诡异啊。我很想问问他,同学,你还会说其他词语么。他还总是大惊小怪的,看见毒蛇张开血盆大口就吓得惊叫,总是喔喔喔的,我想说同学你是联通精彩在沃代言人啊。也太不淡定了吧。在车上舅舅说他们旁边隔着两个的那个人很讨厌,一直在抖腿,一直在晃,我说,哦,原来如此啊,我说我的椅子怎么一直在晃,我都头晕了。他们说,啊,都晃到你那去了啊。嗯,我和妹妹坐第11、12座,舅舅舅妈做第18、19座,是妹妹不想跟他俩坐一块的。我们坐在第三排,票卖得太火爆了,后面的都没了,离得那么近,好有压迫感,妹妹指着银幕说,漫反射!我说,好,物理学得真好。还有吃爆米花,我俩吃着吃着发现纸盒漏了,怎么弄也弄不好了,于是赶快把剩下的吃完,刚吞下最后一口,伏地魔拔出邓布利多的魔杖,朝天一指,影院的灯亮了,我俩站起来,椅子上全是爆米花,真狼狈。还有回来路上绕了远,以及美味的巴黎贝甜,还是很惬意的。
就是这些看电影时的稀奇古怪乱七八糟的琐事,看完回来给桃树讲了好久,指手画脚地。全然忘了昨天是什么日子,也几乎忘了曾经在这家影院看过的那次电影,也还是因为这是哈利波特。

其实以上都不是我真正想说的。我想说其实我也是一个老牌哈迷。想当年我也是中国的第一批哈利波特读者。2000年哈利波特前三部被引进中国的时候我就买来读了,当时的我跟哈利同岁,读来感觉亲切而又新鲜有趣,爱不释手。后来也一部一部地追着买,拍了电影后也一部一部追着看,还发现艾玛沃森的生日与我同月同日,整整小我一岁,更觉得亲切了。很奇怪周围没有同学也看哈利波特,只有我自己,沉浸在魔法世界里。那里也曾经有我的梦。我也曾为此迷恋不已。到初中时,经常上哈利波特中文网,甚至在网上邮购了一红一绿两本小册子《神奇动物在哪里》《神奇的魁地奇球》,设计得很特别,设计成霍格沃兹图书馆的书,里面不时还有同学们的涂鸦。同时邮购的还有一本《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追根溯源地寻找小说里面传说故事及意象的来源。现在似乎这些书都绝版了。再后来,妹妹们长大了,也开始看哈利波特了。表妹小小年纪还买了英文版看,中文版和英文版都看过若干遍,直教我我自愧不如。当时买过一本《哈利波特宝典》,借给堂妹,一直没还,还好书中附送的电子版光盘还在我手里。这类的书越出越多,我却离哈利波特越来越远。尽管后来我又买过一本更厚更精美的《哈利波特百科全书》,还送了四个钥匙扣,是四个学院的徽章。可我只是买来以后翻了翻,然后就束之高阁了。而当最后一部小说出版以后,我也不再积极地在网上预购,只是找舅舅借来书看。甚至看电影时也总是忘记故事情节,不停地问妹妹那是谁,这是怎么回事。我的脑子,我的心,似乎早已不在这些上面了。
但我的书架上最高层排满的依然是哈利波特系列,在我所有的书中,与哈利波特有关的书依然是最多的,看过最多的电影系列也依然是哈利波特。不管怎样,至少每部小说还是会认真读,至少每部电影还是会认真看,至少心里还是会有一种叫“哈利波特”的情愫在。所以,我还记得,在高一的第一次英语课上,刚毕业的年轻英语老师问我们,你们对英国、对英语有什么印象啊,有什么关键词的时候,我站起来说的是“Harry Potter”。它就像一个符号,一个烙印,或者干脆就像是哈利的那个闪电形伤疤一样,只不过不是在我的额头,而是在我内心深处。每到特定的时候,一得到召唤,对,就像伏地魔召唤食死徒一般,这种情愫就会幻化成一种情绪,不由自主地爆发出来,每次心潮澎湃之后归于平静,然后等待下一次爆发。但这次有些不一般了,这次已经到了最后一部电影,待到明年暑假下部上映之后,或许就再也没有这种爆发的机会了。于是,网上有人说,哈利波特的终结意味着我的青春也随之终结。不过,我想,就像罗琳在接受奥普拉专访时表示不排除继续写作哈利波特一样,青春也是可以继续的。青春就是那么一种感觉而已吧,所以不必伤感,还是活在当下,偶尔想想过去的美好回忆,然后抬起头,继续成长。就算没有这种情绪的爆发,也会有其他的爆发,不管是小宇宙还是大宇宙。而哈利只是一个少年时代的玩伴,现在我们已经各自长大成人,未来的路还要自己去走。想起了最近很火的《老男孩》,不知道多年以后会不会有人也会这样拍一部属于我们这一代的、向哈利波特致敬的片子。

废话扯了这么多,真是混乱,只是想到什么说什么了,这也算是我紧张的复习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了吧。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Part 1(2010)

又名:哈利波特7:死神的圣物1(港/台)/哈利·波特与死圣(上)/哈7(上)

上映日期:2010-11-19(中国大陆/英国)片长:146分钟

主演:丹尼尔·雷德克里夫 艾玛·沃森 鲁伯特·格林特 海伦娜·伯翰 

导演:大卫·叶茨 编剧:斯蒂芬·科洛弗 Steve Kloves/J·K·罗琳 J.K. Rowling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