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认为,单从结局来看,哈利波特系列中最被亏欠的正面人物应该就是罗恩·韦斯莱。

身为主角三人组之一,罗恩有着得天独厚的登场率优势,却随着剧情发展成为了最无聊乏味、乃至令人厌倦的正面人物之一,简直不知道要为何而存在。在哈七剧情的前半段,他被塑造成抱怨者与赌气包,后半段又沦为正义方路人之一,被埋没于茫茫人海。我后来常常想,如果在哈七前半部让他被食死徒的魔咒炸死,或许能让这个人物给人留下点深刻印象,发挥些余热,也免受后半段跑龙套的折磨。

当然,罗恩并非从一开始就于结局中那么惨淡,他在最初几部中的形象还颇为有趣,而且由于年龄小,也更容易获得读者的宽容。

而罗恩又是怎样在七部曲中逐渐失去光芒的呢?

这要从三人组的功能设定说起。

一度平衡的三角

哈利波特的三人组能稳定存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彼此间精确而微妙的分工与互补。

哈利担任的职能是英雄与领袖,拥有父母遗留的政治遗产和自身赢得的崇高声望。他的主要职能是决策——每一个关键抉择中,最终拍板的都是哈利,虽然赫敏可能是懂得更多的人,却始终听从哈利的决断而行动,由哈利决定行动方向。这可能体现了欧美的领袖观:优秀的领导不一定要是事事精通的好学生,但要敢于担当,勇于决策,善于用人。

而赫敏则是团队中的军师,负责技术支持和具体谋划。解开逻辑谜题、制作复方汤剂、去图书馆查找关键信息、教授飞来咒等技术性的工作都由赫敏负责。甚至邓布利多军的运营、通讯和保密系统也由其一手创立和维护,是一个可靠的执行者与参谋。

罗恩的地位则是被领导的普通人,他的贡献是常识与人际资源。哈利是魔法世界的外来者,赫敏的知识则来自书本,这两人都对巫师界常识类的潜规则一无所知。这就是巫师界土著罗恩发挥作用的时候,他负责向读者传递书面上不会有的知识,如“巧克力蛙”、“多味豆”、乃至“泥巴种”、“巨人朋友”。同时,罗恩是引出韦斯莱家族的枢纽——后者为正义善良的纯血统魔法世家,与伏地魔最为针锋相对的人群,是哈利波特系列世界观形成的基石之一。通过罗恩这个好友,哈利与赫敏得以更为自然地往来于陋居,逐渐融入巫师世界的正义一方,从而引入正邪对抗的阵营大战。

如果哈利代表英雄人物的勇气和决断,赫敏代表知识分子的理性与智慧,罗恩就应该代表普通人的常识、良心和民意,成为三人组和普通巫师联结的纽带。所以终极对决中,三人组的分工似乎应该是这样的场景:英雄指导员哈利拍板决策,连长赫敏神机妙算制定作战方案,父老乡亲的代表罗恩大爷站出来公然表态“I stand with Harry!” 带领家人和无数大爷大妈加入哈利引导的敌后武工队,和伏地魔老鬼决一死战……

但为什么这样的情形没有发生?

或者说,为什么可能属于罗恩的那部分功能被纳威等人承担了?

我个人认为很大的原因在于,随着剧情进展,罗恩的作用的被削弱了。

罗恩惨遭削弱

哈利的决断力和赫敏的智慧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褪色,但罗恩的常识功能却会。随着其他两人逐渐融入巫师界,他们在常识上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少,也越来越不需要罗恩这一巫师土著的对接。而另一方面,罗恩作为纽带引入韦斯莱一家后,他的个人空间反而受到了挤压:亚瑟善良热情、双胞胎顽皮开朗、珀西野心勃勃、金妮由羞涩成长为坚强冷静,这几个常驻韦斯莱基本上占用了所有的人设个性,每一个都存在感十足,反而压制了罗恩的戏份。

在技能分配上也是如此。赫敏的能力过于全面,在除了黑魔法防御方面基本超越了另外两人,而哈利的能力和技能也覆盖了罗恩。伴随着剧情进入最后一章,罗恩原有的土著和人脉优势也荡然无存,成为了事实上拖后腿乃至可有可无之人。这个问题存在已久,罗恩唯一能和另外两人有比较优势的技能就是下棋——在第一部魔法石中提过一次就没有再用的设定,现在看来似乎纯粹是为了让他能有所发挥才加入的能力。我认为这个技能也不适合罗恩:象棋一般代表战略能力,是卓越思维能力的象征,对罗恩亲民而接地气的形象并不贴合。

或许会有读者认为这样的塑造也没有错,罗琳就是想制造一个不同于哈赫二人的普通人。这点我举双手赞成——罗恩的确相当普通,甚至有些平庸。但是,没有人会喜欢平庸的人,大家都喜欢优秀而有特长之人。但罗恩非但没有什么特长,甚至还有点小毛病:比如思想保守幼稚,有些小肚鸡肠,干涉妹妹和别人恋爱、嘲讽赫敏和克鲁姆的恋情,给人感觉身为男性却很婆婆妈妈,远没有赫敏和金妮坦荡,甚至在义气上也不如这两人坚定。他的讨喜程度,显然是不如另两位主角的。

成长or过场?

所以纵观前六部,罗恩是一直是一个被掩盖于两名主角光芒下的角色,一个逐渐过时的工具人。他不是没有成长,只是罗琳吝于强化他的能力,又毫不吝啬地加了一大堆惹人不快的个性。所以到了第七部,似乎该是解决问题的时候了,罗恩这个人物会经历什么样的转变?化腐朽为神奇的时刻到来了么?罗恩是否能从原有的形象中有所升华呢?

结果令人失望——罗恩的人物弧光在破坏挂坠的情节中草草完结。在我看来,这只是一个形式上的成长与和解,对塑造人物没有任何帮助。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在整个过程中,对罗恩深层动机描绘是缺席的,罗恩的本质改变也没有发生:

我们能看到一个被复刻的火焰杯剧情:魂器散发的恶意点燃了他的自卑与嫉妒,让他离开了队伍。然后他在邓布利多遗物的指引下想通了,又回去证明了对朋友的忠诚。

事件前后,罗恩的形象有无变化?

我们有没有得知罗恩不为人知的一面?

我们是否能得知罗恩更深层的动机或想法,他的志向,他的恐惧,他真正想追寻的东西?

罗恩克服弱点时的心理动机是什么?

没有。这个情节没提供新的信息。罗恩本来就是个好人,也会因为自卑而嫉妒哈利,这是我们在火焰杯中就知道的事。在这个考验过后,罗恩的人设依旧一点没变——一个有些自卑和嫉妒的好人。或许他克服了自己的嫉妒和自卑,但我们根本不知道他为什么能克服,因为没有呈现他性格的另一面。结果导致这个所谓的成长就像一个走过场,乏味异常,罗恩这个角色的无趣也在此升到顶峰。他似乎成了魂器和邓布利多打火机操纵下的牵线木偶,根本没有自己的想法。

被掩盖的矛盾,遭忽视之内心

但罗恩是否真的是一个毫无内心世界的简单背景板?

并非如此。我个人认为罗恩的初始设定其实是三人组中最细腻且有拓展空间的,也拥有富于个性的人物矛盾。

罗恩的身份是大家族的小儿子,一直用着哥哥们遗留下的物件,在兄长们辉煌履历的重压下抬不起头,也为此非常渴望证明自己。某种程度上,他是哈利的镜像——身为救世主的哈利渴望家庭的温暖,生在大家庭的罗恩却梦想取得成就和荣誉,盼望出人头地,这在他在魔镜中见到的景象中就可得知。但另一方面,尽管有着对目标的渴望,罗恩对人生的态度又十分被动。他对考试与学习漫不经心、得过且过,追女生也被动畏缩,没有好好规划过自己的未来,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更没有把对成就的渴望转化为踏实前进的动力。

一方面无比渴望成就,另一方面却缺乏追求卓越的行动与勇气。这才是罗恩这一人物的隐藏矛盾,也是很多平凡人的人生写照。而掩盖这一矛盾的可能是哈利。和三人组的友谊与冒险带来快乐的同时,也麻痹了罗恩直面矛盾的勇气——成为哈利波特的朋友能给他成就与荣耀的假象,但这光环并不源自他本身。

所以罗恩身上真正未能解决的深层问题是什么?

是一种理想与现实间的冲突,一种被掩盖的自我危机:

我要怎样实现梦想,超越我的兄长?

如果梦想无法实现,我是接受自己身为普通人的命运,还是就这样逃避下去?

我是不是一生只能作为哈利波特的朋友被记住?

离开了哈利波特,我独有的价值又在何处何方?

我认为比起魂器作祟,这才是一个足够强大能支持罗恩出走的理由,甚至能改写这个角色。但从结局看,可能罗琳本人也没有在意先前的设定,她没有想把罗恩当成对自己人生有思考和危机感的真人塑造,只是把他作为哈利的朋友,一个典型的平面配角安排收尾。

这其实就是罗恩人物的创设矛盾——在两种风格间摇摆不定,导致了人物塑造的失格。

两不讨好的人物塑造

人物在塑造之初,就应该规划好其预期结果:

如果你要设计一个平板的角色,就没有必要强调他的多面性,尤其是阴暗面。相反,这类人物需要一个鲜明突出的个性。比如《指环王》中山姆那样的忠义好兄弟,没有什么花哨的技能,但忠诚质朴,永远不会背叛朋友,不需要占用太多剧情资源,依旧效果十足。

如果你要设计一个富有深度的立体角色,就一定要有始有终,下大力气深入挖掘,让这个人动机坚实可信,有血有肉。一如《冰与火之歌》中的詹姆,无数灰色人物面的叠加反而让人物如素描一样立体可信,引人共情。

而罗恩的悲剧在于他混合了两种作法的失败之处:

作为平面配角,他被罗琳添加了大量不讨人喜欢的灰色与庸俗特质,还有着颇为复杂的内心设定;

作为立体角色,他的复杂面又没机会有得到高光处理与深入刻画,差一口气就草草收尾。

于是罗恩的形象就这样定型了:作为平面角色缺乏突出个性,作为立体角色又欠缺深度;没有明星人物那样惹人喜爱的特质,又没有文学人物的典型性与立体感。在引入韦斯莱一家后,似乎在剧情上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其能力和性格被赫敏完全替代,唯一支持角色苦苦存续的理由就是和赫敏的感情线。但这个感情似乎也比较牵强——罗赫二人在志趣上似乎毫无共通之处,很难想象他们约会时有什么话题可聊,乃至作者本身都改口支持哈赫二人了。居然连唯一的CP都被原作者否定,想到这里,就让人不由得为罗恩的待遇感到悲哀。

罗恩的命运

所以罗恩这样在半途就失去存在意义的角色,其最好归宿是什么呢?

我个人还是倾向于让他在一次英勇行动中被食死徒炸死,揭露一点内心的秘密。比如让他在死前说:“哈利我要坦白一件事……我和你交朋友只是希望自己变得有名,让乔治弗里德和珀西羡慕,在火车上走进同一个包厢时我就那么打算了……我那天发誓一定要当你的朋友、最好的朋友,即使为此被食死徒炸死,我也不会后悔……梅林的胡子,我后悔的事千千万万,只有这件事我不会后悔……告诉珀西他们我赢了!Adios,amigo mio!”

就算不死,让他假死住院直到结尾再登场也是好事。就像友军被击杀才能触发孙悟空变身超级赛亚人一样,有什么能比好友的死亡更让人怒火中烧、义无反顾地拼尽全力?当然,哈七中已经有了斯内普之死充当黎明前的黑暗,在其圣人般的光辉之下,罗恩想找合适的送死机会也十分困难。

想到这里我就替罗恩感到难过,作为一个失去多数剧情权重依旧强撑到最后一刻下场的角色,罗恩的剧情之路真是过于可悲,一举一动间都散发着作者的恶意,令人窒息。

上一次罗恩的人性闪光是在什么时候?似乎还是魔法石时期舍己为人的象棋指挥。当时那个十一岁的小男孩还有无限可能,但这个角色却最终失去光辉而凋零成泥。

这说明一个角色的命运固然要靠个人的奋斗,但也要考虑作者的品味。要是罗琳不以其前夫为罗恩的性格原型,不知道这一人物能否会获得更有意义的结局呢?摆脱了与赫敏的姻缘束缚,罗恩能否活出真我,活出个性与风采?然而哈七书已成册,墨沈早干,这种种可能,也只能存留在读者的遐想之中了。

首发于B站专栏: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6292484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Part 1(2010)

又名:哈利波特7:死神的圣物1(港/台)/哈利·波特与死圣(上)/哈7(上)

上映日期:2010-11-19(中国大陆/英国)片长:146分钟

主演:丹尼尔·雷德克里夫 艾玛·沃森 鲁伯特·格林特 海伦娜·伯翰 

导演:大卫·叶茨 编剧:斯蒂芬·科洛弗 Steve Kloves/J·K·罗琳 J.K. Rowling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