吓出理性

《夜半歌声》 年代:1937年 / 国家:中国 / 导演:马徐维邦 / 主演:金山、胡萍、施超

1937年年初上海的新世界和国际饭店之间悬挂了一幅8层楼高的巨幅电影海报,上面有一男一女互相紧抱,在他们身后是个鸡皮鹤发的老人,弯腰驼背手持蜡烛。据说有个妇人带着儿子途径这里,三天后孩子惊吓过度身亡。尽管消息是真是假无从查证,但已传遍上海,这部影片也连映34天场场爆满。这就是中国恐怖片的经典之作《夜半歌声》。
导演马徐维邦从不掩饰他的故事时改编自朗·钱尼的《剧院魅影》,但他对影片进行了恰当的本土化改造。彼时日本侵略军已攻占东北,电影也应和时局的变化,体现出了鲜明的抗日意识。同时,冼星海也为影片创作了《夜半歌声》《热血》和《黄河之恋》三首进步歌曲,让影片带有浓厚的“左翼”色彩。电影在西方的剧情架构里填充进了一个东方风味的爱情故事:宋丹萍原本是一个话剧演员,但他和晓霞的爱情被恶霸汤俊所阻挠,汤俊派人用硫酸将宋丹萍毁容。宋丹萍无脸见晓霞,谎称自己已死,躲藏在剧院里。十年后宋丹萍找到演员孙小鸥,让他假扮自己去安慰精神失常的晓霞,自己找到汤俊报仇。电影通过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折射出封建势力对自由思想的禁锢与扼杀,足可见在惊悚片的类型之下,导演赋予了影片更深的社会意义,超出了一般的恐怖片水平,此后多次被翻拍(比如1995年张国荣版本的《新夜半歌声》等)。

经典
第9分钟,电影的主题歌《夜半歌声》响起,深夜中一个长发白衣的女子和一个手持蜡烛的老太太,缓步前行,周围蛛网密布,一个黑影投射在墙壁上,让影片从一开始就营造出神秘感,而“风凄凄,雨淋淋,花乱落,叶飘零”的歌词也跟萧索凄迷的环境不谋而合。
<图片1>


骇点
第58分钟,宋丹萍迫不及待地让亲友帮他把脸上的纱布摘下来,镜头先是拍摄旁观者看到他真面目后的惊悚反应,引发观众的好奇,跟宋丹萍本人的心情是一样的。当宋丹萍站在镜子前看到一张无比狰狞恐怖的面孔时,那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惊魂效果顿时爆裂。据说当时马徐维邦是用蜡烛油一点一点精心打造了这个恐怖造型,效果却不同凡响。
<图片2>

加我微信jingyurizhi

夜半歌声(1937)

又名:Song at Midnight / Singing Voice in Midnight

上映日期:1937片长:119分钟

主演:金山 胡萍 施超 

导演:马徐维邦 编剧:马徐维邦 Weibang Ma-X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