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的故事直指某些無法抑制的印記,那追憶似水年華,埋藏在細瑣生活裡初芽,是我們與慾念的初識—性。


《小龍頭》陶德辰 ★★★

整體稍微生硬、偏事件化,情緒下得比較重,建議沉靜的力量或許更好。一隻恐龍被丟掉真的會毀童年,其實那與大人的玩具有什麼差別呢?電唱機與恐龍,《When a Child is Born》,女孩站在櫥窗的畫面挺美。


《指望》 楊德昌 ★★★★

第一顆MCU鏡頭,制服短髮女生,就直接先睹楊德昌了,如此簡單的一個畫面,影像的構成卻彷彿有某種楊德昌的氣味。除了配音該死,配樂卻是巧,看似重,卻不止步於氛圍,更有表述性,以樂句呼應情感的流動。楊德昌的劇本依然十分細膩與深刻,學騎腳踏車,將青春期(性)的成長與駕馭具象化,拍得有如詩句(蕭邦《練習曲》),令我想起塔可夫斯基;黑暗中,小男孩迎面騎著剛學會的腳踏車出來,卻仍然摔倒:「小芬,你知道,我一直急著學腳踏車,我以為學會以後,愛去哪裡就去哪裡,現在會騎了,卻又不知道要去哪裡了。」而剛經歷完單失戀的少女小芬,只是溫柔地把男孩扶起,說了句「我們回家吧」;男孩仍自信滿滿地,為他即將迎來的青春立下宣言,跳繩、籃球、身高;不免令人比較跟《小龍頭》造詣差太多了,詩性與情感的流動(閃爍的燈),劇本結構的對比性,男孩、女孩,男人、女人,成長的記號、成者的指望,那猝不及防的生理期,那情竇初開的青春期,從我們初識慾念,我們就在指望著什麼,楊德昌用一生的電影,尋找著「指望」,或許這是為何,他之後多拍家庭的故事吧,若是指望源於慾念,慾念源於性,性最完全的型態,不就是家嗎?


《跳蛙》柯一正 ★★★★★

光陰系列最驚艷的一部,愛了。開場平行剪輯,搭配後設自白建立角色,既有效率又吸睛,簡直是短片開場典範。頹廢美學,有如台版《小武》,喪味與倔味並存;劇本非常好,預言與諷刺性極強,有別於萬仁《蘋果的滋味》童歡下的喜劇,柯一正的喜劇要更加成人、黑色電影,且文學性的深刻也透過這樣的語境,使形式與內容契合成某種奇特而迷人的氣味。諷刺喜劇的情節十分細膩新穎:要求小孩戴眼罩上學,防止看到性廣告、用單眼拍黑板筆記、滿間教室坐滿錄音機、假手小偷(影史經典)。對白更是尤為精彩,「西遊課」圍觀的同學人滿為患,坐在座位的卻門可羅雀,題目答不上就被淘汰,「悟空代表「心」,人的心剎那間可以飛騰一萬八千里,他自以為是純然的主觀,這也正是我們思想的描述;八戒代表「情」,人無自制的本能,慾念的外流;沙僧代表「意」,缺乏決斷力的個性,沒有主見。有了心、情、意,玄奘才成為真人,才能在自訂的際遇中前進。」說到這機車就壞了,無法前進的惡趣味。

對於愛慕的描寫,也非常不落俗套,在不同場次,層層遞進地表露「我的眼神傳達了我的冒昧」「我的眼前就是一本經典,一本使所有哲理都阻塞的經典。」「我的豬八戒開始蠢蠢欲動、沙和尚在左右為難、孫悟空給他按住。」(顏鳳嬌好美)。這部短片不只吸睛於巧妙地諷喻荒誕謬誤、節奏的梳理或情節的趣味而已,立益與懸念的結合,才是其中高明之處,觀眾一直不知道小胖心心念念想辦成的活動是什麼「勝利本來是不重要的,但是有些情況下,我們不能輸。」只知道他有一股氣要發,而這股氣,不需要原因,也能透過角色與生活的互動非常有帶入性的呈現,直到最終那隻關在罐子裡的青蛙,跳入水中,在眾人的鼓譟聲中,義無反顧地游上岸,插下旗幟,眾人歡聲鼓舞地衝進水中,簇擁著這隻「跳蛙」,此時那全片憂愁、憤慨的臉孔,是何等釋放的笑容與雀躍,被眾人拋起,那格被定住,大大的字卡寫著「李國修」,竟然是李國修啊,好燃,好開心,也好驚喜,這快樂追尋得好辛苦、好憂愁,卻又好簡單、好快樂。我真得懷疑這是一部愛國電影,氣氛堪比抗戰成功,但我好喜歡啊!(蛙蛙游泳好可愛)


《報上名來》張毅★★★★

台灣實景版《早上好》,跟今敏一樣呈現出一個時代下的普遍都市人,早晨的印記,有台北的壅塞、又兇又吵的狗、上班的匆忙、規則的不通人情、總是拿錯的報紙、都市男女、人與人的距離與溫情,簡直是台北早晨記憶。構圖畫面挺好、音樂有趣,還有李立群與張艾嘉,就形式與內容而言,看似簡單,實則高級。


光阴的故事光陰的故事(1982)

又名:In Our Time

上映日期:1982-08-28片长:106分钟

主演:张艾嘉 石安妮 李立群 张盈真 李国修 欧阳莎菲 蔡灿得  

导演:杨德昌 柯一正 陶德辰 张毅 编剧:杨德昌 Edward Yang/柯一正 I-Chen Ko/陶德辰 Te-chen Tao/张毅 Yi Chang

光阴的故事的影评

鲸
鲸 • 胡乱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