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光阴的故事都会想到罗大佑的那首歌。电影有强烈的时代感,正如片名一般,根植于往事的记忆逐渐模糊。

难怪会当做海报,真的太好看了


电影的诗意与写实酿出了一种想法:似乎电影不涉及或者说不直接表现政治与社会的问题,它就缺失了某种预示映射的功能,如果它要成为好电影,那必须得有记录的价值(保留那个年代的点滴)。

这段是非常有情绪的,我觉得演员演的很好

用四个短片结合成一个故事,这种电影在现代并不罕见。(从孩童到少年走进大学再踏入社会)

她肯定是在暗示,反正很欲

四个故事的共性是充满希望的,是值得期待的。沉迷于内心世界的小毛;青春期第一次怦然心动的小芬;迫切证明自己的小胖(一点也不胖);经历半天社死的男子(我不记得名字了)。无论在当下是什么样的感受,但在未来的记忆里总是美好的,可能是未来的一次谈笑间的分享,可能是未来的一次无理由的微笑。
故事也是有连续性的,小毛期待着长大,小芬向往着大学的自由,小胖期待着成为成功的社会人士,而最后的男子又期待什么呢?(突然开始焦虑!至少我还能看看电影打发时间)
从内容本身出发,我偏爱《报上名来》的荒诞,幽默,真假的权衡恰到好处。

不知道为什么感觉这幕场景在我生活里出现过

我体会到《小龙头》的秘密,或许这是成长要付出的代价吧。感受到《指望》中小芬的细腻复杂的情绪。自行车是他们成长的工具,“我一直急着学会骑车,我以为学会以后,爱去哪里,就去哪里,现在会骑了,却又不知道要去哪里了。”或许这就是偶尔做做白日梦的借口。

笑容是解脱,是释放,是和解,然后成长

怎么样才能算看得懂杨德昌的电影呢?这是这个寒假的功课,起码略知一二吧,我知道很难。

哈哈哈

台湾新电影运动:是台湾战后一代新的文化精神的形象体现。台湾新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运动是从1982年8月四位台湾电影届新导演合作导演的影片《光阴的故事》开始的,其代表人物有杨德昌、侯孝贤、柯一正等。


贴近台湾民众生活:有别于中国文化的记忆,台湾本土文学创作,剖析真实社会现象。创作着眼于生活周遭的事物,重视民众成长经历和个人回忆居多,摒弃国王特意“隐恶扬善”
的作风,冷峻克制地剖析着每一个时代人们所经历的阵痛,宛如成为台湾历史发展的代言人。

两次我都觉得她是情趣内衣先驱

建构一般大众的生活遭遇,突破性的表达对台湾本土化的关怀。创造出影像风格以深焦摄影和强调长镜头美学,搭配简介的剧情叙述方式,兼有写实主义及现实主义。

如果我是小芬我可能会看很久

当了解了新电影运动,才能了解该电影的意义,我仿佛能隐约感受到他们对后来台湾电影的一些启蒙与影响。这是一部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被台湾人期待与盼望的电影,仿佛是早晨的第一缕阳光,即使无法判断是晴天还是多云,但至少天要亮了。

这一定不是我最后一次看这支影片,下一次不停留在内容之上了,从叙事和节奏上都可以拉一拉的。


光阴的故事光陰的故事(1982)

又名:In Our Time

上映日期:1982-08-28片长:106分钟

主演:张艾嘉 石安妮 李立群 张盈真 李国修 欧阳莎菲 蔡灿得  

导演:杨德昌 柯一正 陶德辰 张毅 编剧:杨德昌 Edward Yang/柯一正 I-Chen Ko/陶德辰 Te-chen Tao/张毅 Yi Chang

光阴的故事的影评

鲸
鲸 • 胡乱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