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2-19

色,戒:你好,王佳芝


没办法,我这两天脑袋里总是浮现王佳芝的眼神,我想写一写她。

那个眼神是在影片快要结尾的时候,王佳芝一个人站在台子上,她的一班革命班子们围在另一头,她听见有人叫她的名字,回头望,身影与舞台上的山树影道具和谐的成为前后景。就在她回头的那一刻,她的眼神,彷佛要望进人的心里。

我又看了一遍小说。我总觉得小说里的王佳芝和电影里的王佳芝不是一个人。

小说里的王佳芝,像是一个附庸品。她在牌桌上被易先生一个昂首,就向易太太们告假;她打电话给同学告信,快要挂掉电话的时候,也是遗憾地,眷念那一口乡音;就连最后易先生打算送她还没付钱的钻戒的时候,她那一晃神的想:“这个人是爱我的”,书里描述的是【心下轰然一声,诺有所失】。

不知道为什么,我读小说的时候,总能感觉到一股沉默的愤怒。那种情绪,像是针头刺进皮肤表皮,冬日大雪开门第一口凉气,误入废墟无人的古堡,明明一开始还有所挣扎,慢慢就变成了无生气。

小说里有一段,讲的是,易先生把头埋在她胸前的时候,王佳芝脸红了,但瞬即就想到她的同学们会用“可憎的眼光打量着她,带着点会心的微笑”。

应该怎么讲呢?平白无故被拉进戏里做女主角,为的是家国大义,出卖的是自己的身体,得到的是暗地的鄙夷,同学的算计,猫逗鼠的玩意儿。

谁能想到,这还能开出爱的盲盒。

感情来的毫无道理。明明是汉奸头子,明明是杀害自己同胞兄弟的罪魁祸首。该怎么平衡整合,面对同学的自己,和面对易先生的自己。

我想,同学会不会是张爱玲虚构出来的一班群体,为了让自己心里那丝隐隐地愧疚,那不知如何面对的自己,可以得以显现出来?

我没有经历过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我无法体会到在那个社会背景下,一个渴望读书,渴望知识的女性,一个没有身份背景,母亲隐形,父亲再婚生子,离开中国,被丢下的女性,一个懂事,情感内敛的女性,在那个时代应该如何自处和表达。

渴望。渴望爱。

电影里,李安重新塑造了王佳芝的叙事。

还记得电影一开头,王佳芝坐在卡车上,与迎面而来的子弟兵擦肩而过的时候,有一个镜头放大了她的眼神。以前看的时候只觉得,这个角色的沉静,现在看来,那个眼神里流露出的渴望,已经说明了这个人的家国情怀。

她从不认为,自己逊色于走过的人,如果有机会,如果有机会的话, 她也能上阵杀敌。

就这一个镜头,对比邝裕民站在卡车边缘,心里想着,自己身为中国人的一份子,也要为这件事出一分力。

我讲不明白,这里两人心境的微妙区别。我打个比方,你看到A,她看到另外一个人,这个人正在做她现在不能做的事,心里想的是,如果我有一天能做,需要做这【暂时不能做之事】,我会:站出来去做。

你看到B,他看到另外一个人,这个人正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他心里想的是,我也能做,我也要做,我也可以成为做了不起事情的人。

看到差别了吗?

王佳芝在成为麦太太之前,她总是听着别人的,默默点头的角色,或许有不同意见,也仅放在心里作为保留。

但在成为麦太太的过程中,反倒让王佳芝内心里那个倔强有主见的形象愈发的丰满起来,与其说是成为麦太太的过程,不如说是,让王佳芝内心的力量逐渐显影的过程。

我其实对李安导演说,王佳芝那一句“快走”,把几千年父权结构的东西瞬间瓦解。感到不太理解。李安说,那是小女子、性欲、不道德的力量。现在我才大概明白,导演是如何真诚的把真话踏踏实实放在我们面前。

我甚至觉得用单一的爱字,都不足以形容那一句“快走”。何不坦荡承认,这展现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东西呢?

人性。

只有人性,才会在家国大义和个人情感之间摇摆,机器不会,机器只会选择你告诉它是对的东西。

只有人性,才会在一次次的深入中沦陷,才会在直面现实的时候,为不得体的爱感到羞愧。

就像是国王的新衣,只有最纯真的孩子才会指出国王没有穿新衣的事实,王佳芝,也只有在最后一刻,勇敢从心说出那句快走。

学生王佳芝还只是一个被动接受命运安排的女孩,当事情一件件的发生,她主动或被迫做出一个个自己的选择,终究,有些什么还是生长了出来。

这再一次的撼动了我自己的认知。

佛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色,戒(2007)

又名:色|戒 / 色·戒 / 色戒 / Lust, Caution

上映日期:2007-11-01(中国大陆) / 2007-09-24(中国台湾) / 2007-09-26(中国香港) / 2007-08-30(威尼斯电影节) / 2007-10-26(美国)片长:158分钟

主演:梁朝伟 汤唯 陈冲 王力宏 庹宗华 朱芷莹 高英轩 柯宇纶  

导演:李安 编剧:王蕙玲 Hui-Ling Wang/詹姆斯·夏慕斯 James Schamus/张爱玲 Eileen Chang

色,戒的影评

Quinnie
Quinnie • 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