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个说法是原著小说更侧重强调男女关系中的权力本质:占有与被占有,本质上是男性视角的。而李安则更加女性视角,看见了王佳芝作为女性的主体性。

这话一听确实令人振奋。

李安和国内的男导演们比起来好处太多,没有自以为是的气质,更没有把白日梦当成艺术强塞给观众的喜好。受惯了他们的荼毒,李安真不错,更别提他内省的能力,这点让他把他们甩在身后。一个没有内省能力的导演永远只能原地踏步甚至退步,运气好点的或许有机会让别人带飞一两次。

即使看了原著,《色,戒》也是优秀的电影。电影改编小说的例子很多。先假设原著都是上乘的文本,那么拙劣的电影改编让人不知所云,只有借助原著才能看懂那些支离破碎的故事;优秀的电影改编则让人有兴趣去探索其与原著的差异性,正如开头提到的,被讨论的性别视角的差异。

这部电影和小说的对比主要集中在各种细节,原著仅有一万多字,电影却有两个多小时。足够李安自由发挥,电影的好处大家已经说了太多,这里也不赘述了。

要搞清楚的是,小说里的王和电影的完全是两个人,说是李安的再创作也不为过了,所以说李安发现了王佳芝没有被关注过的自我意识并不合适,他是创造了一个新的王佳芝。

李安太专注于塑造王佳芝的缺爱和孤立无援了。

张爱玲无意去塑造这样一个角色。

小说里的王佳芝其实是相当自信的,无论如何都和缺爱搭不上边。比起当特工,她更沉浸在演戏的愉悦里,“在台上卖命”也是演戏,遗憾演这样的戏没人知道,出不了名。开始了终于知道当特工是怎么一回事,和自己想的全然不同,有能力的年轻人太容易心高气傲和无知了,上了台才开始动摇。

摆脱之后邝找上门来,“义不容辞”是因为不甘心,已经付出了那么多,还牺牲这么大。优秀惯了的人往往高要求,对人生的缺陷容易放大看,轻易过不去。演好这场戏的欲望依旧强烈,即使知道这演的是什么个戏也不愿回头。王佳芝是一个完美主义者。

她放易走的时候也压根没有为爱赴死的意思,这里在我看是和电影最大的不同。放走了易先生,迷惘堂皇地走在街上,她害怕的是被同伙给“执行”了,她没想过易先生会杀她。

我相信李安也捕捉到了王佳芝强大的一面,想表现她的自主性,那声“快走”有人说可以解读成女性自主意识的萌芽。电影里的王佳芝前期这样一个孤苦无依的女孩子,从缺爱没有主见导致被人反复利用,到最后那声“快走”,确实很有力量感。

只是这样的塑造真的比小说里的王佳芝更有自主性,更加女性视角吗?这个问题我觉得蛮有意思的。

有人还说这电影实际上反应了李安对胡张恋的想法,我没具体考证过。如果真是这样,这更能说明他不理解也不愿意去理解真正的张爱玲。电影很优秀。但是非要在优秀里加上一条对张爱玲透彻的理解,李安看了估计都要摇头。

再提一下开头关于男女关系上权力本质的讨论吧,看见了不少让人血压升高的言论,忍不住来说几句。一是我认为张爱玲实际上更关心王佳芝的人生选择,在两性关系上的兴趣没有那么大,这不是这篇小说的核心,研究者/读者没必要在这上面大做文章,不免本末倒置,让人感觉只有理论知识/只会复读,却没有文本细读的能力。二是作家表现出来的不代表她认同,引辜鸿铭的话明显是反讽,别跟着营销号和半吊子去了解一个作家,到头来付出了时间和精力还是给人感觉像文盲,也是蛮痛心的。毕竟一个人如果没什么头脑,要么选择接受这个事实,要么去学习怎么不让自己大脑空空,这才是正道。摇摆不定只会给本就不充裕的大脑雪上加霜。

这倒也不算什么正儿八经的影评,谈不相干的也太多了,短评写不下,放这里来了。


色,戒(2007)

又名:色|戒 / 色·戒 / 色戒 / Lust, Caution

上映日期:2007-11-01(中国大陆) / 2007-09-24(中国台湾) / 2007-09-26(中国香港) / 2007-08-30(威尼斯电影节) / 2007-10-26(美国)片长:158分钟

主演:梁朝伟 汤唯 陈冲 王力宏 庹宗华 朱芷莹 高英轩 柯宇纶  

导演:李安 编剧:王蕙玲 Hui-Ling Wang/詹姆斯·夏慕斯 James Schamus/张爱玲 Eileen Chang

色,戒的影评

Quinnie
Quinnie • 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