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有本书红的发紫,我看价格很便宜,少打一次车就买了一本:《蔡康永的说话之道》,看完之后忍不住打给L大师说,兄弟,大事不好了,你的那套绝活被蔡康永出版了。今年我和L大师结识整十年,穿一条裤子的交情,大学时期我还是个锋芒毕露,平不平都要鸣的小愤青时,L大师已经是个上善若水韬光养晦的半仙儿了,有次半夜两点多,我们俩在夏夜的月光下洗衣服和聊天时,他对我讲了说话和倾听之道。相当时,校园广阔,而我们像两个黑点儿一样定于一隅,夜阑人静,只有哗哗的流水声和虫鸣的天籁合而为一,和谐的要命,对于大师的苦口婆心,我当然嗤之以鼻啦。

那些我嗤之以鼻的东西,曾令我深思,给我带来成熟和圆融的成分。
我看到蔡康永说话之道时,神秘如蒙娜丽萨般的微笑浮现在我脸上,没几天,我就看了《社交网络》。

大卫.分奇终于将一部校园片上升到艺术的高度,同时也和他一贯故弄玄虚的风格一致,把一个好好的故事,故意讲的支离破碎。
这是对成功学最好的反讽影片,未来世界,年轻人就像上帝一般牛B,世界属于你们,八九点钟的太阳们。年轻人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要有钱,于是就有了钱,要牛B,于是就牛B到开裂,要妞爱我,对不起,不在服务区,爱情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

我讨厌成功学,讨厌成王败寇的价值观,讨厌蔡康永的说话之道。这就是为何我一如既往的讨厌大卫.分奇的故弄玄虚却喜欢这部电影,它告诉我:神马成功学,全是扯淡,假如你想成功,你只需要把一件事情疯狂的做到极致就好了,神马懂得倾听呀,尊重别人呀,全是扯淡。它还告诉我,追求成功就能取得成功,其它的不要奢谈,有钱不一定有妞儿,有钱有势有实力有名头,仍是恶棍一只,傻b一头。

片中生在美国中产家庭的扎克伯格,几乎无师自通的掌握了中国厚黑学的全部精髓:忍辱负重,唯目的论,阴险狡猾,心狠手辣。这样的人在中国,是要当皇上的,最不济也是权倾一时的大富大贵。当然,和刘邦不同的是扎克伯格还是个技术狂人,有一项扎扎实实的真才实学。所以更加如虎添翼,迈向成功的速度不可思议。他踩着许多人的肩膀往上爬,终于超过了所有曾帮助过他的人。他的成功看来是不经意的结果,他自己也有些懵懂,正如上帝之手搭在他肩膀上。他对前景的把握和嗅觉无比的灵敏,对现状的控制也超乎寻常的精准,一切都像神作,未来会怎样究竟有谁会知道?Facebook会是个死在沙滩上的前浪还是聚沙成塔可持久的帝国雏形?

年轻人应该看这样的电影并从中得到勇气:世界属于年轻人,年轻人不需要遵循规则,需要做的是创立规则,你看,那些循规蹈矩的好孩子,哪个会有扎克伯格一般的成就?年轻人不要有老年人的心态,伸展个性即可取得立足之地。但同时它也在无意中告诉大家,信息时代是强盗时代,什么都要快,彬彬有礼谋定而后动的绅士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本来它几乎要像个普通的电影一般落入以成败论英雄的俗套了:受了失恋的打击,马克思写出了《资本论》,IT男建立了最赚钱的社交网络。只要结果是成功的,过程如何龌龊都无所谓的,就对人类的进步推进作用而言,那些不堪和无良算得了什么呢?

但大卫.分奇没有这样处理,结尾处,曾给他巨大刺激的初恋女友出现了,她们都长大了,她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你也许还不是混蛋,但你正狂奔在通往混蛋的道路上。扎克伯格阖上电脑,打开的网页上是初恋女友的头像,你可以征服全世界,却征服不了一个平凡普通的女孩儿,这就是人生的遗憾。

现实中的扎克伯格的确很有头脑,天才般的深明信息时代的游戏规则,对技术与商业的把握也极有天分,不仅擅长技术还擅长用人,他是最喜欢挖Google的员工了,据说,连Google的厨师都被他高薪挖走了。他的个人生活也是幸福的,童年时有个美满的家庭,现在有个深爱自己支持自己的华裔女友。

社交网络The Social Network(2010)

又名:社群网战(台) / Facebook的故事 / 脸书狂潮 / 该页无法显示(豆友译名)

上映日期:2010-09-24(纽约电影节) / 2010-10-01(美国)片长:120分钟

主演:杰西·艾森伯格 安德鲁·加菲尔德 贾斯汀·汀布莱克 鲁妮·玛 

导演:大卫·芬奇 编剧:阿伦·索尔金 Aaron Sorkin/本·麦兹里奇 Ben Mezrich

社交网络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