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1-01-18

社交网络:天平

高处不胜寒?
当你拥有市值二十五亿的公司,网站拥有上亿注册用户,却没有一个朋友的时候,你会怎么想?在看《社交网络》时不断冒出我脑海中的问题。
对我来说,也许这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问题。

人是要做出选择的,在独自登上山峰和与亲朋好友在半山腰之间的选择。每个人注定都不能得到完美的世界,当你努力追求成功,愿意将你的天赋发挥到最大化,那么你的情商可能近乎于零。
所以谁也不用抱怨谁比谁运气好,谁的日子更幸福。农民一贫如洗,却拥有土地和牛群和家人。在现代社会我不断设想,农民和企业家究竟谁最幸福。
金钱给我们带来的快感能持续多久?是当一个痛苦的思想家还是当一只快乐的猪?小波说要当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这可能更多意义上是理想主义的化身,现实远比理想残酷多了。

另一方面说到影片风格,快速剪辑和快速,大信息量对白。派对,电子音乐让人应接不暇。在头脑接受信息处理的当下已经无暇去顾及影片剪辑。这可能是好莱坞甚至现代美国电影发展的趋势,越来越熟练细腻的剪辑并通过视觉感官给予人刺激。
我在想这样的技术活的确能代表电影的某部分,但永远不是全部。我会想要接受好莱坞的快速剪辑系统并且希望借鉴这个经验吸取优势挪用到中国电影以获得更多票房。
可每每想到东方电影,会觉得有韵味,而这个韵味是无可比拟的。接触到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我觉得是好的,可慢慢的会有意识的保持距离,而不希望自己最后被同化。内心在坚守的是东方文明,有一丝阴柔和暧昧。它也许不是一目了然的交付你,而是需要在你细细咀嚼中品味出精华。
虽然我会下意识对此类快速剪辑的影片保持距离,但确实认可采取这样的技术会使电影变得更有魅力。可我也会想难道电影就没有其他多元的发展方式了?我第一次开始产生“反好莱坞垄断”的想法。
也许我们需要做的是发展建立一种东方的电影文化,不那么快的生活,慢一些,但是要有韵味和风雅。
而韵,这个概念,恰恰是需要意会的很个人化的东西。

关于这部电影给我带来的启发到此为止,对我个人来说,我会向往美国名牌高校的精英,人才,那种活力四射的学习氛围,会惊异于他们对话的跳跃和语速。
可我就算进入那样一种社会可能也不会去走那种极端发展的路线,第一我不够勤奋,这点客观理性的讲是可以改变的;第二因为我一直记得一个词并且从未忽略它,那就是:生活。

我不用再赘述它对我的含义。

社交网络The Social Network(2010)

又名:社群网战(台) / Facebook的故事 / 脸书狂潮 / 该页无法显示(豆友译名)

上映日期:2010-09-24(纽约电影节) / 2010-10-01(美国)片长:120分钟

主演:杰西·艾森伯格 安德鲁·加菲尔德 贾斯汀·汀布莱克 鲁妮·玛 

导演:大卫·芬奇 编剧:阿伦·索尔金 Aaron Sorkin/本·麦兹里奇 Ben Mezrich

社交网络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