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总在说电影是必定需要学习的,观赏《隐入尘烟》不需要。无论你喜欢还是反感本片,与我论述的美学认识都毫无关系。

网上关于《隐入尘烟》的争论很“有趣”,一方是以记忆与体验为支点,力图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强加给剧情片,你说真诚质朴,可这电影又不是纪录片,无论现实是否存在“马有铁”,任何观众都有权利不相信。李睿珺导演家庭条件在家乡不算差,人又努力,很早就离开家乡,实际上他压根就不了解农民。

很多人说我见过这样的农民,亲,你见过,体验过,可你没有生活过!

李睿珺导演家乡的现实情况要比电影展现的好很多,这就导致压根不了解农民的他没有参考观察的样本。我说导演连干体力活的农民衣服破哪里都不知道,有人居然说那是道具组的问题。农民也分经济条件,马有铁是干体力活的,而现在的农民很可能待家里只用机器务农!我说的是事实,不想赚很多钱只要一年口粮,所有事机器都能做。

所以说,《隐入尘烟》其实连常规剧情片都算不上,导演根本不了解“马有铁”那样的农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生存状态。

说真的,网上有太多观众自认为了解农民,电影中展现的农民,很多地区得找70岁以上的长辈才能看清当时有多么艰辛。坦白讲,如今人高马大的年轻人,干农活,真就是上世纪距今四十年的体力活,一天都撑不住。李睿珺导演很有趣,他是在重现自己想象中的农民。

另一方是高呼口号:我们国家不可能还有这样的人。又是奇葩的言论,中国电影第二代导演费穆曾说:其实中国电影的问题美国一样存在,不要戴有色眼镜看美国,人家虚着呢,才不敢说美国电影工业有多美好。只要你还活在这个小水球上,所有国家都必定生活着“马有铁”。

有还是没有,跟电影有关系吗?

《隐入尘烟》是很“有趣”的电影,几乎每个镜头都经过高强度的美容美化处理。首先是配色,整个画面像是小朋友用水彩笔倒腾的涂色画本。

没有上色的涂色本就是电影摄录的现实素材,无论你是复制现实还是捕捉现实,都必定带有不同程度的扭曲。那么,什么样的扭曲程度是合适的?任何题材与主题都可以像《隐入尘烟》般“整容”吗?

然后是构图,一定要好看。强调构图就是远离纪录片,既然是剧情片,是否与现实一样就不重要。大喊我们国家不可能有底层农民就很可笑,社会美好还会出现恶性事件?

再加滤镜,拍摄时也行,后期也行,就是要好看。

替换光源。整部影片夜晚的灯光那必定是淘宝同款啊!纯而亮。

后期数字处理。

多有情调,满天星壁灯。农民自然可以有自己的美好,可最主要的切入点应该是人物最急切的需求。问题在哪?替换光源,导演要不是淘宝买的,就不可能出现满天星的效果!牛气!我们作为观众能看到马有铁看不到的光影。你说马有铁穷吧,居然能买高亮度的灯,挺感叹导演的小资情调。

所有的技术都是为好看服务。

宣发为海清体验生活造势,那么柔嫩的小手真没必要一直换手套,脸一抹黑憋着不说话就是农民?

那么,我想问那些吹捧本片妄图挤出并不存在的眼泪的观众:是不是所有题材都可以对现实素材做高强度美容美化处理?

这种处理问题在哪里?

就像小朋友有权利对简单线条勾勒的黑白画本随意上色处理,我可以把小兔子涂成红色,因为白色不好看,不够刺激。为了搭配小兔子的红,长颈鹿是绿色,只要我喜欢!就可以随意更改现实素材!

那么我想问问消费边缘农民的伪善导演李睿珺:你觉得底层农民生活太苦闷,要人为对影像增光添色,这不是篡改人物真实生存背景?换言之,马有铁真实的边缘农民生存面貌让迈入小资、中产阶级群体的导演难以忍受,用美妙的影像处理,削减现实的苦难!

照导演的处理,大屠杀太惨烈,我是不是可以美化二战的惨状?美其名曰观众无法接受现实的惨烈?

“铲掉了就铲掉去吧。让它给别的麦子当肥料去吧。啥人有啥人的命数呢,麦子也一样,它也有它的命数呢。还不是到夏天,让镰刀割掉了。”

厉害啊,不说人话。

在电影中,农民与城市职工都是职业。贾樟柯导演《小武》并没有把小偷、妓女与警察对着写,都是生活中的人,核心直指边缘人。警察逮住小偷后要去办事,把小武往马路牙子一拷。导演的镜头先是对着小武(演员),突然镜头一转开始拍摄围观小武的路人(非演员,就是围观拍摄的群众)。是为了省钱吗?一个路人那么直直盯着镜头,原来所有观众也是小武,避无可避,被人观察着。观众以为小武是小偷是边缘人,小武的困境观众一样存在。

不是说马有铁作为农民不能有审美情调不能抒发人生感慨,电影中都是是人!现实中踏踏实实生活的人不会像传教士那样对观众说教!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是横跨商业与艺术的大导演,在《辛德勒的名单》之前,还有一部关键作品《紫色》。两部电影都有对美容美化影像的思考:黑白还是彩色。

《紫色》显然具有导演贯穿整个创作生涯的温暖视角,始终对生活抱有希望,甚至是面对那些恶意伤害他人的角色。本片是彩色的。

这种温暖视角可见库布里克大师的粉丝对《人工智能》的批评,不符合库布里克那极端克制冷静的视角。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大导演辩称自己是亦步亦趋按照好友库布里克的创作意图制作。

问题在哪里?同样的素材经由不同导演独特的处理可以让影片出现两种不同的样貌。视角不一样,处理就是不一样。

多浪漫啊,是不是跟《隐入尘烟》很像?

不,导演的视角完全不同。

熟悉电影或者喜欢冲浪的观众都能理解眼见(不一定)为实。

《紫色》如果单是关乎白人对黑人的有色歧视,那就不应该把主角设定为黑人,更不用说,本片的黑人男主角才是故事最大的加害者。为什么?因为导演想让观众感受到黑人的真实生存环境不是解决白人歧视那么简单。我截取的片段多少像极了风趣骑士的求爱表演,可实际上却是意图不轨的侵犯。

《紫色》不是有关种族歧视的社会学肤浅论文,而是关乎人与人之间那毫无来由的敌意。无论是白人还是黑人都可能伤害所有人。

为什么《紫色》片头就是在花田奔跑玩耍,把背景拍这么漂亮合适吗?合适,因为本片的主题是伤害。骑士脱帽飘落而下的美丽花朵更衬托人的可怕,人与人的互相伤害就在那么美丽又日常的环境下发生。可无论发生怎样的恶性事件,树木花朵小草都不受任何影响,会长大会绽放。

即便如此,斯皮尔伯格还是对影像色彩搭配做消色处理,绝不会像《隐入尘烟》那般灿烂。

出现红色,左边是亮色,右边是暗红,不,右边外表是暗红,里面的红色更鲜艳,可再怎么鲜艳也比不上左边。对应于两人的谈话:热情,对人的对生活的。右边女人饱经风霜却没有失去热情,与常规商业片不同,指出黑人男主角暴虐本色下的脆弱,左边的女人除了妹妹真心爱她,经历太多粗暴对待。她的世界本不该有红色,是对面的女人教会她对生活本身的热爱。原来她以为只有疼痛发泄的性也可以这般温柔,如此才能继续生活在难挨的现实中。《隐入尘烟》的问题就是麻木,无论是西丽(《紫色》女主角)还是马有铁都可以继续活下去,像行尸走肉那样。区别在于西丽自己找到了希望,马有铁没有,观众却从美容美化的影像中自嗨起来。当我看到有人说“农药太苦,用鸡蛋压一压”,能不能尊重人的生存本能?人活着往往是无可奈何,不是你想不想,为什么总是要期待毁灭与死亡?

低角度拍摄,黑人女性在前景,刻意让其占据一半画幅,甚至让一部分头部在画外。白人女性在后景,人物比例一看便知,强调黑人女性心理上的骄傲与强势。

我们再次见到她,镜头上摇,导演刻意让观众对照上一个仰视镜头。还是三个人 ,同一个白人男性在中间,看似黑人女性依旧占据最多的画面,头部一样在画外。

显然,喜欢《隐入尘烟》的观众无法忍受卑微残喘的人。只要有挫折就要自杀,马有铁那是爱情吗?整个叙事就像照顾女儿一样。你说那是希望被剥夺之后的绝望,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马有铁这样的边缘农民与曹贵英朝夕相处,周围全是吸血的村民。为什么要对两人的真实生存环境做美容美化处理?两人不应该是相互依存在冰冷的世界中吗?导演对影像加滤镜替换光源,让观众看到马有铁不可能得到的美好是什么鬼?

如果你能理解我在说什么!

《隐入尘烟》压根不是渲染苦难向西方输出,而是美化削减苦难,忆苦思甜是他的主题,让人物活在他不可能拥有的水粉影像下。说实话我也不知道导演在搞什么,既然是讲人物互相温暖对方,为什么要对生活环境做美容处理,恶劣的背景不是更能衬托出彼此的珍贵吗?

知道什么电影与《隐入尘烟》对素材的美容处理一致吗?

《小时代》!《小时代》也很有趣,相比于内地电影“服化道”很出色,场景也是设计过的。我记得是请了台湾的美术指导。

目标是什么?《隐入尘烟》的目标是什么?为了好看,与剧情叙事相悖也没关系!《隐入尘烟》对生存背景的美化处理是背弃叙事与人物关系的,导演不在乎,观众也不在乎。好看真万能。

前面说《紫色》的故事虽然冰冷让人害怕,视角却很温暖。斯皮尔伯格作为犹太人,他认为自己有责任去记录德国二战期间对犹太人的种族清洗,犹太人称这场大屠杀为“浩劫”。浩劫,我们中国人通俗认为是非自然力量下的灾难毁灭,种族清洗是人犯下不可饶恕的暴行!

《紫色》就像是导演为《辛德勒的名单》试水而做的尝试,首要思考是彩色影像还是黑白。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大导演认为彩色容易让观众分心,即便做消色处理还是太好看,只有黑白才能向观众展现尘封的历史。

不难看出,《辛德勒的名单》绝不会让影像变得好看来招揽观众。

可是,导演却并不满足。1993年,新好莱坞运动也早已冷却,一部黑白片难道不会在一众特效彩色大片中过分矫饰吗?观众还能静下心来了解五十年前的“冰冷资料”吗?该用怎样的视角描写奥斯卡·辛德勒?一个人拯救的生命超过一个国家的作为!

不能再像《紫色》那么温暖,也不能一味宣泄,导演选择用中立的视角去“观察”奥斯卡·辛德勒,导演像观众一样,第一次见到他,打量这个行为乖张的绅士。渐渐的,奥斯卡·辛德勒与观众站在一起,发现了他与观众都不愿意也不想看到的暴行。

黑白片完全可以比彩色电影更迷人,导演在影片开始塑造了一个神秘帅气的绅士,他为人豪爽为各桌军官送酒,不善经营生意的他想要靠着战争再次成为富豪。

虽然是黑白片,人物的衣着却都是暗色的,能像曹贵英那花样繁多的手套?

为什么破例穿白衣服?因为在这个场景他是披着魔鬼外衣狞笑的天使!一节节塞满犹太人的车厢,炎热的天气,他是如此大胆,居然说向犹太人喷水是为了好玩!

国内是否有影评人能准确说明红衣小女孩的作用?

整个电影史除了爱森斯坦之外几乎没有剧情片敢对黑白电影中的部分影像做上色处理,太浅薄,更不用说在讲述大屠杀的黑白电影中加入红色。是暗红,确实是为了影像冲击力,不能是亮红,会跳出画面,让观众意识到影像的虚假。

最核心的意图:奥斯卡·辛德勒与观众突然意识到自己避无可避,只能面对这段血迹未干的历史!不,她不是历史,她就站在我们面前!她不是褪色的影像,尘封的事件!她是快要凝固的鲜血!

对于伪善的李睿珺:你觉得马有铁太苦,让观众看到并不存在的美容整容影像,恶心!

对于感动自我的观众:要恪守普世价值,看到人的卑微与尊严。

每日影评20220922


隐入尘烟(2022)

又名:Return to Dust

上映日期:2022-07-08(中国大陆) / 2022-02-13(柏林电影节)片长:133分钟

主演:武仁林 海清 杨光锐 赵登平 王彩兰 曾建贵 武赟志 马占红 

导演:李睿珺 

隐入尘烟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