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敦刻尔克》《信条》是诺兰水平的达标之作,那么《奥本海默》就使他在大师之列的位置又前进一步。
十年前的诺兰在《盗梦空间》《星际穿越》中编织出时空与亲(爱)情的双向共振之梦,而今他在新作的内核上探讨地更为深入,关于理论科学与道德审判的边界、政治博弈下世纪工程的较量和个人棋子般的宿命、To Be or Not To Be的人性拷问,以及原子弹独特破坏力所昭示的人神恶斗。影片的整体气质和银幕上奥本海默的气场吻合——冷峻、严谨、错综、迷思,巨大压力下的窒息感。
影片的三线叙事服务于奥本海默的意识流表达,而非叙事流,所以作为观众很难通过具体的某几个段落叙事来品析、了解奥本海默的前世今生。听证会与往事的交叉剪辑像《社交网络》,但几条线在最后一小时得到升华——如果仅看到三位一体项目成功,终究只是稳定发挥之作,但之后的节奏、叙事和思考互相缠绕升腾,比当前国产电影追求剧情的反转效果还是高明那么一丢丢的。
结尾的对决在官员路易斯和科学家奥本海默间展开,虽然符合史实,但曼哈顿计划之后登场的路易斯在情节上铺垫还没有莱斯利中将多,冲突感有些弱。影片剪辑是年度最佳无疑,无论是三线叙事交叉剪辑还是奥本海默头脑中闪现的星空、撞击、爆炸、燃烧意识流剪辑,都日臻大师风范,而且几个意识流镜头太漂亮了!最容易抢戏的配乐这次与画面配合丝滑,打了个好辅助。人物群像丝滑,只是如果不提前做功课,加上脸盲,对人名挺耗费时间精力。
影博IMAX GT1.43:1的画幅让画面人物扑面而来,太过瘾了。诺兰将这种胶片主要用在环境镜头和人物近景上:洛斯阿拉莫斯空旷荒野上骏马飞驰非常诺兰;几个基里安的面目特写占据整个银幕,这种试听盛宴让我相信IMAX是来拯救电影画面的,这些瞬间也是电影艺术的最大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