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看了诺兰新片《奥本海默》,三个小时的视听轰炸如片中呈现的蘑菇云一般在眼前久久不愿散去,而后劲更和巨大爆炸带来的震耳欲聋的轰鸣和发射成功的跺脚声一样,带给人亢奋、痛快乃至...更多竟然是疲劳、空虚和焦虑。
要搞清楚空虚甚至是焦虑的感受从何而来,就必须要从诺兰一贯的擅长的闪回叙事、悬疑制造和节奏推进入手,来看《奥本海默》作为一部诺兰的电影,到底和他的其他11部电影有什么不同。事实上,《奥本海默》无论是超快节奏推进、超多信息输出、各种镜头切换以及声光效运用等等各种炫技,都具有鲜明的诺兰风格,能把这些统统堆叠到一部人物传记片里,说明在诺兰的范畴里,诺兰更成熟、更炉火纯青、也更游刃有余了。
同时,也明显能看到正是这种堆叠束缚了诺兰的手脚,也造成了观众的疲劳,他还是更适合虚构、悬疑和科幻,他之前所有的影片,无论是代表作《盗梦空间》、《黑暗骑士》、《星际穿越》,还是成名作《记忆碎片》,都无一例外是悬疑片或科幻片,即使是《敦刻尔克》,也是营造了十足的悬念感和大量的虚构,而具有充分的故事性。这里面有个问题值得探讨,就是电影作为一种表达形式,一定是基于想象。人物传记和纪录片,本来就不应该作为电影的类型,因为实在太无聊无趣,一个再牛逼的一生拍成一部电影,故事性和叙事性始终是远远不足的,因为距离普通生活不是太远就是太近,总的来说就是太缺乏想象力,没有想象力的电影是没有灵魂的。在这个角度看,诺兰的快节奏轰炸,在《奥本海默》中带给人的第一观感就是“累”,体现在观影过程中就是让观众抓耳挠腮甚至一直不停看表,就是因为“快”和“满”带来的焦虑感和压抑感。而在一部好的悬疑片甚至是剧情片里,这些却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这一点上,隔壁的昆汀就做的很好,用世俗甚至是庸俗和无厘头戏谑中和了视听刺激和信息轰炸,淡化了信息过多节奏过快带来的不适,很好的化解了观众的压力,两相对比,诺兰就显得太严谨、太过知识分子、太不接地气了,不过这也是他最大的特点,在悬疑和科幻领域里,他可以尽情驰骋,但回归真实就不是诺兰的长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