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电影,外加名人传记改写,的确不容易,诺兰聚焦两个事件:核爆+听证会,刻画一代美国犹太物理学家一生,穿插学生时代+情感历程,三个小时平淡叙述同时刻意增加戏剧冲突,改编上成功之处,外加诺兰式多线穿插剪辑,对科学家内心孤寂与心理侧影联想,这点极其传神。好莱坞精致画面与时代还原,电子配乐干脆与阴冷,很有诺兰个人风格。怎么说,戏说科学家味道,从导演角度,从人文主义角度,理解科学家的一生,但这与真正科学家生活与态度相差甚远,但若将奥本作为科学家的象征意义,可能更加贴切,而不是真实科学家本身。
前期铺垫的确很长,必要也不必要,怕没背景铺垫,观众看不懂,但导演始终带着局外人视角描绘科学家,很多研究过程与研讨会方式很戏剧化,或者说很刻意,与真正科学过程完全不同,纯导演自己想象出来一般。或许以听证会为主线,穿插核爆过程,足够一小时半的片长,其他不必要细节与人物完全砍掉,本来侧重点不是描述科学研究过程,而是核爆后奥本内心转变与孤独,这点诺兰传神之处。
当然人物本身刻画理想化,刻意拔高,我个人反感,但导演来说,文学化与影像化必然过程,近乎高大全的科学家,唯一缺点是对国家过于忠诚,对自己观点过于坦然,当时麦肯锡主义背景下直言敏感问题,除了科学伟人,还几分反战,human right斗士味道。这些以当代观点与视角来补充历史人物做法,我深表怀疑。导演对奥本尽心竭力地拔高与洗白,实际上奥本更像机会主义者(甚至几分投机味道),或者迎合时代浪潮,而非冷静旁观者或思考者。顺风时成国家英雄与弄潮儿,上时尚封面,参加各大讲座,成学界与政界宠儿,殊不知时代风向转变,他依旧我行我素,还踏错红线,从科学家转变技术性官员,没想到政商不在线,最终打入冷宫,索性寿命还长,时代风向再次转变后得好人奖,善终。
片中奥本一边开拓量子物理新领域,一边领导历史性大工程,可谓全才;一边深沉内敛,一边与人妻挑情,魅力无限;一边物理天才,一边西部牛仔,天底下所有美德基于一身,着实让人可敬到可笑。历史事实是什么?奥本做实验不行,转搞理论,但理论小有成就(并没特别突破,电影暗示引力塌陷理论,这里还有学术争议),家底殷实,小老师。曼哈顿计划算人生契机,他的确抓住,并领导成功,这点毋庸置疑,但多少学术贡献还是另一回事,可能优秀技术性官员。其次私生活不太检点,诺兰这点写你情我愿,但知识分子要脸面,奥本经常同事夫人间游走,以抢老婆为乐,另一方面刻画对朋友极为仗义,从不出卖朋友,即使后者可能是美共。部分是历史,部分导演意淫与拔高,奥本这我行我素性格与不高的道德标准不是导演完全粉饰过去的。反战反核立场,这点导演一厢情愿美化,甚至多少后人扭曲,多少真实历史,一个积极参加核武器开发甚至领导的人,奥本当时心态是爱国或者得到至高荣誉,青史留名,或者与同时代伟人比肩,爱因斯坦,波尔,费米,但单就学术成就,奥本远远不如后者,甚至参加曼哈顿计划几个同事,他特长可能本身不是学术理论。为何其他知名物理学家不去,找奥本,因为核武计划有很大风险,其次核武背后武器化后骂名,累又负面效应,爱惜羽毛的大牛自然不去趟浑水,奥本初出茅庐,想凭借此工程,一战成名,当然成名,但就像克莱本一样成流星。说半天,奥本把功名心看得很重,忽视武器杀伤人或者对核爆后世界影响估计不足,但说到底,今天不是奥本,还有李本做同样事情,导演冷处理掌声与欢呼,增加庞贝碳化人,哭泣员工等来刻画奥本内心煎熬,是历史真相还是预设立场。我想当时奥本觉没想过这些。或者胜利头脑冲过背后残酷,诺兰搬出冠冕堂皇理由:老美研发核武,为了世界和平,战胜法西斯,在广岛与长崎丢原子弹,为了减少伤亡,加快战争结束。这与南北战争为了黑奴自由一样自欺欺人,冠冕堂皇的由头。事实就是老美本身保持霸权,没什么正义可言。奥本一个自我甚至几分自私的人,多少内疚与同情敌对国家,深表怀疑。至于对氢弹专家泰勒的态度,生怕军备竞赛?奥本如此高尚之人?他估计怕后者研发出比原子弹威力更大的武器,夺取第一科学家美名吧。个人恩怨多于科学理念。至于他与美共人士接触,当时时代风潮,左右变化太快,奥本本身过于积极,在政商不够谨慎,即使同事提醒,一个猛子砸进去,可惜弄潮儿没当好,反而留下污点,在麦肯锡主义时期,遭到排挤,与平时不够谨慎,树大招风的性格也关系,但片中刻意拉出施特劳斯鞋匠将军,来通过小人物作祟,来缩小打击面,其实就是整个社会风气破坏同情美共的科学家,与个人有关,也无关。与找萨利里给莫扎特之死垫背一个道理,属于小说笔法。是时代恶风,也是奥本为人狂傲的苦果。片中提到牛津岁月时给导师投毒桥段,确有其事,后者与奥本年龄相差不大,有为难前者,但不至于给前者投毒吧,侧面看出奥本此人心胸狭隘,孤芳自赏的特征,这点在科学家很普遍。奥本自己与安全部门通气反而受到怀疑;将军秘书指鼻瞪眼,让奥本小心行事,导演目的为了突出麦肯锡主义盛行,人人自危的气氛,但历史真相果真如此?深表怀疑,奥本傻到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后者即使CIA背景,没确凿证据,对项目负责人发难,完全行政关系倒置,东厂太监给将军上课?只能说戏说历史吧。研讨会后几位大牛谈话,太刻意,戏剧化台词就像电影话剧,这是科学家吗?戏子对台词,完全不是那回事,纯导演加料。文艺范欣赏,但背离事实,所以我称谓科学时尚化,研究本身枯燥严谨,甚至毫无头绪,这点表现不多,三年曼哈顿计划,看完感觉过于顺风顺水,导演没兴趣给观众还原这些细节,更关注琐碎人物关系,当推理小说来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