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六七年前《敦刻尔克》带给我的余味悠长,这么多年过去,那震撼的配乐和一些场景仍历历在目。

周六,在近似于被工科高校男大学生包场的氛围中,看完了《奥本海默》,

第一感受:诺兰就是诺兰,这才是真正的大片;

第二感受:这次的配乐更胜,尤其是反复出现的跺脚欢呼声,让人头皮发麻;测试原子弹实验先画面后声音的设计,起先以为是诺兰有意而为之,从紧锣密鼓的声音世界瞬间切换到一片寂静,好让人沉浸感受那一刻爆炸的震撼,可后来听播客才知道原来这是符合物理学的真实顺序:画面比声音要先抵达。

第三感受: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本片我的哈姆雷特是:

天真的科学家们,该如何面对他们所创造的进步成果和与之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这似乎是科学发展的无解悖论,也是人性的终极考验。

故事其实很简单,二战背景下,奥本海默受命集结一流的科学家们,在凭空造出的科学小镇上研发原子弹;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咖们终于先于敌国研发成功。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无数日夜鏖战的成果,多少科学工作者梦寐以求的时刻。当奥本海默走进欢呼的场馆,在同事们的跺脚声欢呼声和掌声中发表演说,人们的眼泪是激动的,兴奋的,可奥本海默的挣扎也是相伴相生的:

原子弹的诞生,是成功还是毁灭?

二十二万人的伤亡人数,和之后带来的各国军备竞赛,从原子弹试爆成功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奥本海默所代表的的科学家们,是给人间带来光明的盗火者普罗米修斯,还是世界的毁灭者,没有答案。

从科学发展的角度而言,他们无疑是居功至伟的,物理的发展科学的边界,被他们拓展;后来很多当年基地中的科学家都获得了诺贝尔奖,一些人甚至因为当时的研发辐射而影响到自己的身体健康,这是科学狂人们对于自身事业的忠诚献身;

可从和平与人性的角度,肯定变得犹疑许多。片中奥本海默面对反对研发原子弹,他的回答是:要让人们看到原子弹的毁灭性后果,人们才会惧怕它。事实确实如此,美军在广岛和川崎投掷的原子弹,迫使日本从抗争迅速转向了投降。可随之带来的军备竞赛,到今天也没有停止,更别提那几十万的伤亡人数。没有科学家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是夺人性命,哪怕它是以正义之名,这也是片中后期奥本海默内心横亘不去的道德焦虑和人性反思。

若问我该怎么做,我也不知道。奥本海默提出的各国共享、互通有无的军备机制,很理想,也很不现实,哪怕在几十年后的几天——

当年诺兰拍这部片子时,他年轻的儿子表示,现在谁关心这个啊;而今年上映时,片子的题材在以俄乌冲突为首的动荡世界局势中,似乎生逢其时:大家都万分感兴趣。

这是一种多么可悲的生逢其时,宁愿希望现实的世界不再需要过多关注这个话题,因为那意味着和平才是主旋律。

最后提一句,

天真的科学家们不仅仅要面对这种科学进步与道德考验的矛盾人生,还有功成名就之后带来的政治迫害,奥本海默以真实的人生证明了这一点——

非和平年代,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哪怕你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影片看到最终,审查人员用最丑恶的嘴脸对奥本海默连环逼问,尤其是让他当着妻子的面,交待自己与情人共度一夜。画面中的奥本海默在西装革履的审查室里浑身赤裸,这并不是现实,只不过是对他精神上的当众处刑:

一个科学家为国家奉献一切,却还要遭受此种羞辱,奥本海默是否曾后悔当初接手曼哈顿计划,以及几十年后的今天,科学家们是否依旧面临着这样的困境。

最后的最后,

1998年,《泰坦尼克号》国内上映,女主全裸;

2023年,《奥本海默》国内上映,女配一个半裸镜头被P。

25年过去,把女配裸体P成丝绒质地的小黑裙真的值得骄傲吗。


奥本海默Oppenheimer(2023)

上映日期:2023-08-30(中国大陆) / 2023-07-20(中国香港) / 2023-07-11(巴黎首映) / 2023-07-21(美国)片长:180分钟

主演:基里安·墨菲 艾米莉·布朗特 马特·达蒙 小罗伯特·唐尼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奥本海默的影评

arron
arron • 奖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