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相信家人们已经看了诺兰的《奥本海默》!

如果看完觉得影片的辐射依然“余波环绕”,可以现在就去看我此前做的一期深度点评。

那么今天这期,我们再对比电影,更深入探索历史中的奥本海默和影片的比较,更重要的是,我们进行拓展,去聊一聊影片没有触及到的历史故事。

比如,影片和真实历史有多少细节上的出入和改编;二战结束多元论;中国物理学家杨振宁与奥本海默的故事;奥本海默为何拿不到诺贝尔奖;等等。

话不多说,我们开始!

毒苹果事件是真的吗?

是真的!

当时奥本海默作为剑桥大学的研究生,他对实验物理学极为不感兴趣,他深知自己不是那种心灵手巧之人,所以每次上课都没能很好完成任务。

而当时导师帕特里克·布莱克却对他要求很严格,从而让奥本海默渐渐陷入精神崩溃的状态。

于是奥本海默就趁导师不注意时,在布莱克桌上放了一颗注射了毒药的苹果。

影片中奥本海默注射后,第二天反悔想去拿走那个毒苹果,这苹果差点被前来的物理学家玻尔吃下,被奥本海默及时阻止。

在真实历史里,玻尔根本没有去拿过那个苹果,影片这么处理只是为了顺利转到下一场戏。

在传记小说《美国的普罗米修斯:奥本海默的胜利与悲剧》这本书讲述这个事件中,奥本海默确实做了那个毒苹果,然后奥本海默还告诉了朋友,他把一个含有有毒化学物质的苹果,放在了布莱克的桌上。

后来幸运的是布莱克没有吃那个苹果,不然后果不堪设想,也就是说,奥本海默没有像影片中那样去阻止他人吃苹果。

是因为奥本海默朋友的告发,才让事情败露。

由于奥本海默家底深厚,而且没有实际伤害到相关人,奥本海默父母说服剑桥当局不要驱逐他或刑事指控,甚至还能保留学籍,最后的结果是奥本海默要去看心理医生。

但妹想到呀,奥本海默差点把好几个心理医生给忽悠了,奥本海默的心理知识和建树比当时就诊他的心理医生还要强,到底谁是病人都讲不清楚。

奥本海默情人简·塔特洛克死亡真相

塔特洛克是奥本海默情人,即使在研制原子弹期间,奥本海默都无法抵挡其魅力,秘密和塔特洛克幽会,但那也是他们两人最后一次见面,不久奥本海默就听闻塔特洛克溺死在浴缸的噩耗,大概率被断定为自杀。

影片中时间打乱让人很难看清前后逻辑。

真实历史是当时奥本海默在参与曼哈顿计划,在奥本海默搬去洛斯阿拉莫斯前,和曾经帮他带娃的好友聚会,好友提到关于可以把情报资料送到苏联的私活。

这可是叛国罪死罪来的,好友等于是变相告诉奥本海默,曼哈顿计划里面可能有内鬼。

但奥本海默为了掩盖是好友爆的料,于是迟迟没有通报,之后奥本海默还是觉得要提醒FBI做了通报,但他为了帮好友身份保密,编造了个小故事。

这在上校鲍里斯那就不觉得是小事了,正好在这差不多时间,奥本海默秘密会见塔特洛克。

作为美国共产主义人士的塔特洛克,被当时胡佛认为她是苏联间谍,并通报给司法部长,总之一顿操作和时间事件叠加,塔特洛克“离奇”死在了浴室。

在当时验尸报告里,塔特洛克是浴缸溺水窒息死亡,但在她体内发现含有水合氯醛。

水合氯醛是什么,简单说就是催眠药,用于治疗失眠和焦虑,所以当时有人就怀疑塔特洛克不是为情自杀,而是被人谋害然后伪装成自杀。

塔特洛克的遗书也没有签名。

诺兰在影片中也在塔特洛克死的那一瞬间,有一闪而过一个黑手把塔特洛克按在浴缸,从而给出了开放式薛定谔塔特洛克之死。

那你们还知道哪个女明星的死与水合氯醛有关吗?就是在肯尼迪生日宴会唱生日歌的玛丽莲梦露。

爱因斯坦是否写信给美总统鼓励制造原子弹?

是的有写过。

但不是爱因斯坦一人起草,而是爱因斯坦和另一位物理学家立奥·西拉德一起写给当时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

信中说到德国纳粹可能正在进行关于核武器的打造,所以强烈建议美国政府资助有关核裂变武器相关的项目。

但因为爱因斯坦是德国裔,所以被排除在曼哈顿计划外,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爱因斯坦对量子物理学这一块,没有太深入的研究,甚至是有那么些排斥。

爱因斯坦其实在早年间认识奥本海默时,对奥本海默并不是太友好,爱因斯坦评价奥本海默太爱炫不够低调,但就在两人在普林斯顿相处久了之后,却成为一生的朋友。

在奥本海默陷入听证会审判时,爱因斯坦和其他物理学家,都给予奥本海默很大的支持。

为什么叫曼哈顿计划?

在1939年8月,爱因斯坦和西拉德给罗斯福写信后,罗斯福10月就认命国家标准局组建铀顾问团,之后改叫S-1执行委员会。

这算是曼哈顿计划的发源孕育之地,在这时组织成员还没有奥本海默的身影。

在1939年10月到1941年间,其实美国已经研究不少关于核裂变的实验,这些实验部分由美国海军或陆军作为代表资助,也有美政府直接拨钱。

到了1941年10月,最终罗斯福决定让陆军包下整个研发原子弹的计划,因为罗斯福觉得陆军比海军更有经验。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直接对日本宣战,彻底加入二战,这更让研制原子弹的事宜提上日程。

于是罗斯福大笔一挥,钱拨款到位给陆军,由陆军少将莱斯利·格罗夫斯领导,其实在这就已经窥探出美国陆海空三军,对于财政拨款的明争暗斗了。

这时候奥本海默也开始参与进了相关研究工作。

也正因为这是美国陆军主导的一次原子弹研发,而美国陆军参与计划的部分工程建设,总部设立在纽约的曼哈顿,在建设洛斯阿拉莫斯小镇时,美国工程兵团称这里为“曼哈顿工程区”,久而久之,研制原子弹的这个项目就叫“曼哈顿计划”。

但其实陆军研发原子弹项目有官方代号,叫“代用材料项目发展”,好吧还是叫“曼哈顿计划”顺耳一些。

另外,关于选址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是因为当年奥本海默有在这里养病很喜欢这里,奥本海默的意见固然重要,但最终定下来地点的,还得是格罗夫斯少将。

除了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田纳西州的橡树岭负责施工安装工程,以及制造浓缩铀,还有芝加哥练钚的先导工场等,都成了研发原子弹不可或缺的重点项目,不过这些没法详细放在影片中,毕竟奥本海默不参与其中。

奥本海默如何被选上曼哈顿计划?

就如影片所展示的,格罗夫斯少将力排众议,启用了当时被FBI监控,并且有着左倾思想的奥本海默。

影片用的一场类似于格罗夫斯面试奥本海默的简单对话戏,就押宝赌博一样启用了奥本海默,这也是为了电影戏剧张力考虑。

真实情况是,格罗夫斯更担心的不是这些,而是奥本海默的领导管理能力,奥本海默作为没有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如何有实力去召唤和领导不少拿过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去听从奥本海默的使唤。

不过格罗夫斯经过长时间和奥本海默的交流,格罗夫斯发现奥本海默有着和其他科学家不一样的视野,那就是奥本海默学识渊博,对于原子弹研发的兴致很大,关于原子弹的设计和建造,以及如何实践等等,他脑子都有清晰的逻辑。

这其实就是管理者需要具备的要素,低情商就是做老板什么都要懂一些。

因为研发原子弹这种全新的武器,需要结合物理,化学,冶金学,军械和工程学等等,但奥本海默都能回答出来并了解需要如何统筹运作,于是格罗夫斯觉得奥本海默可以!

或许也正因为如此,奥本海默从来都没有拿过诺贝尔奖。

核爆实验时间延迟了吗?

是的!这并非影片为了增加紧张气氛所设置。

其实当时核爆地有八个候选地点,但由于格罗夫斯将军不喜欢和该军事基地的指挥官打交道,所以选择在了新墨西哥州,也就是离洛斯阿拉莫斯不远。

原计划第一颗原子弹三位一体核试验是在半夜4:00进行测试,但是因为当时下着暴雨还有闪电,所以有所推迟,引爆时间一拖再拖。

据说当时天气现象十分诡异,而且在附近的动物也都出现异样。

不过很快天气缓和,于是奥本海默决定凌晨5:30引爆核弹。

其实当时还有两架盘旋的B-29轰炸机在空中观察,在影片中没有展现出现,如果有可能更增加核爆的紧张感吧。

即兴发挥

在选择投放日本哪座城市时,排名最靠前的是京都,横滨和广岛,横滨因为在投放前被大量轰炸被排除,京都当时成为了日本的武器库,再加上地势平坦成为评估原子弹最好选择。

但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坚决反对,他认为京都有着日本上千年文化和历史建筑,对日本人有着宗教和精神意义,炸了京都可能适得其反,反而让日本人战死到最后一人,而且到时美国也会为此受到破坏世界文化遗产骂名,最后,投放城市选择广岛。

在影片中,史汀生没有这么长篇大论分析,而是说了当时他和妻子去京都度过蜜月,觉得那很美所以不要炸。

据说这是当时演员的即兴发挥。

不过仔细想想细思极恐,一个城市是否被炸,完全取决于一个人的情绪和决策。

在真实历史中,史汀生确实有在1926年在京都度假,但影片那句话没有出现在正式会议里,只是后来人们觉得史汀生个人对京都有好感而已,但这是否成为史汀生反对向京都投原子弹,没有得到历史记录的支持。

临界事故

在影片中,我们看到科学家研制原子弹时,都没有任何防备,甚至连个像样的手套都没有,组装原子弹时也是徒手安装,奥本海默还在旁边捂嘴有些担心。

他们就不担心被辐射之类的吗,为何连个防护服或手套之类装备都没有,事实上这并非为了影片大家都穿西装好看。

在历史中其实科学家们真的就像在家后院玩搭积木一样直接上,那是因为当时二战形势严峻,再加上那时人们对安全意识也没有很看重,所以也就没那么有所谓。

但这些都是给之后的临界事故埋下隐患的。

那什么是临界事故,这就要聊到临界状态,在核裂变反应中,有亚临界,临界和超临界三个状态。

做过原子弹的我们都知道,核裂变反应大概就是重核原子经中子撞击,就会裂变成两个较轻原子,同时还释放数个中子,由此形成链式反应。

要产生核裂变当时简单的操作,就是把分开的两个钚-镓半球合并在一起,亚临界状态就会发生,释放出无数的中子,中子通过某些密闭装置反射,如此反复就会进入临界状态,之后核裂变就会发生,当核链式反应发生时,会发出可怕的死亡蓝光。

当时科学家就用碳化钨作为反射板,用来反射中子,但为了不让真的发生灾难级别的临界状态,科学家会在搭建的反射面板留下一个小口,让中子逃逸出来,以此来计算观测亚临界和临界状态的数值变化。

科学家这么玩是作死吗,当然不是,这种观测和计算数值,为将来核能运用比如核电站,做出很大贡献。

当时的科学家费米就警告这样的实验,说这是在骚弄一条沉睡之龙的尾巴。

值得说明的是,就算进入临界或者超临界状态,也不太会导致像核弹爆炸一样那么可怕,但这种实验依然是在死神边缘来回试探就对了,因为一不小心就会造成临界事故。

其中发生在洛斯阿拉莫斯最重大的两次临界事故,就是由一颗叫“恶魔核心”的钚制球体引起的。

在当时美国一共有四颗这样的钚球体,其中两颗扔在了广岛和长崎,美国当时的意思是如果日本还不投降,就会继续扔,但日本在1945年8月15日投降了,恶魔核心就被放回了实验室。

在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时,就留下一张照片,后面的小胖叫哈里·达里安,戴墨镜的叫路易斯·斯罗廷。

我们先来看达里安的故事如何变事故,在1945年8月21日,原本那天晚上已经下班,在酒吧和同事喝着酒的达里安突发灵感,于是返回实验室想做试验,实验的装置就是前面用碳化钨做反射板,正当达里安一点点把碳化钨堆成密闭空间后,仅仅留下一个小口射出中子。

然后他手上拿着最后一块碳化钨,在仅有的中子出口测试临界值,突然达里安手一抖,手里的碳化钨正好掉到了仅有的中子出口,彻底堵死了中子溢出,中子瞬间全部回流,恐怖的蓝光出现,示波器数值报表,裂变正在发生。

达米安见状一刻也没有犹豫,直接徒手去拿掉那片碳化钨板,中子得以快速流出核心,裂变停止,蓝光消失。

此时门口的保安根本不知道经历了什么,看到达里安发出较大动静,于是来了句,这算不算实验意外呀,是的话记得填表。

此时达里安已经瘫坐在地上,受到强烈核辐射的达里安这才意识现场还有个保安!赶紧大喊给我跑呀,有多远跑多远。

达里安在搬动碳化钨板时觉得有热流经过自己的手,其他没有什么明显不适,但他知道,自己完了,他受到的中子辐射攻击,已经完全摧毁了他身体的DNA。

在达里安送进医院几小时后,达里安之前移动过碳化钨板的手已经溃烂,他的免疫系统早已崩溃。

25天后,达里安被重度辐射而死。而那位保安也受到辐射,在事故发生33年后,因急性白血病去世。

这起事件并没有因此让科学人员提高警惕,危险的临界测试还在上演,而且还是那颗似乎被诅咒了的“恶魔核心”。

接下来我们就看戴着墨镜的路易斯的故事,他做的实验玩得更大,看他平时穿着牛仔裤放荡不羁的模样,就知道他做事大胆冒险。

路易斯更狂,他在钚球上用铍元素做了个罩子,罩子一旦合并,亚临界状态的钚球发射的中子就能全部回流,核裂变瞬间发生。

当然这不可以发生,于是路易斯就用了一把螺丝刀,横在铍罩子中间,让中子流出,靠着调节手中的螺丝刀去控制缝隙大小,稍有不慎手滑,铍罩子罩住就会不堪设想。

那一天还是来了,达里安事故仅过去正好9个月,巧合也同样是21号,那天路易斯和其他7名科学家在做这项实验。

实验过程中,路易斯小心翼翼的控制着螺丝刀调整缝隙大小,其他科学家记录测试数据和做相关研究。

一切都很顺利,但就在这时其中一个科学家拿表单时,不小心把上面的咖啡杯摔碎了,这一声把路易斯给吓了一跳,手滑了,铍罩子彻底闭合,瞬间恐怖的幽蓝辉光照耀整个实验室。

路易斯见状立刻徒手去掰开铍罩子,整个事故发生前后不到一秒钟,这时路易斯能感觉自己的手被热浪烫伤,其他科学家见状想凑过来,路易斯赶忙喊住大家不要动,然后向每个人扔粉笔头,记录下各自刚才站立的位置。

然后路易斯趁自己还有意识在黑板上写着各种密密麻麻的公式,计算出每个人受到的辐射量,做完这些后,路易斯无力的瘫坐下来,喃喃自语的说到,我尽力了,也有当时目击科学家听到的路易斯说的是,我死定了。

不久路易斯开始呕吐,然后嘴里泛酸,就这样,路易斯免疫系统开始瓦解崩塌,他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迅速迈向死亡,仅仅9天,路易斯就死在医院的氧气帐篷里。

由于当时路易斯挡住了大部分辐射,其他的科学家逃过一劫,但距离比较近的,在十多年后有死于急性白血病,有死于心梗的。

在这之后恶魔核心被重新装回原子弹,原本打算运到比基尼环焦进行试爆,但由于担心两次事故中子辐射没有消减,于是取消了恶魔核心的试爆,在之后恶魔核心被溶解,材料被回收用于其他研究。

印度对船戏不满

众所周知原子弹投放后,奥本海默内心备受煎熬,然后说出了《薄伽梵歌》那句“我现在成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这句话。

那么这句话,是影片中奥本海默当时做爱做的事时说的吗,显然不是。

这也引起了印度的不满和谴责,觉得不应该安排这么一场戏,去让奥本海默说出那段话。

“三位一体”核试爆后遗症

在选址洛斯阿拉莫斯时,其实那里并非一片沙漠,那里其实住着32户西语裔家庭,但当时军方带着枪,要求他们在48小时内,强行要他们搬出土地。

当地居民养的牲畜要么放生要么直接杀掉。

更争议的还在后面,在“三位一体”核试爆前,在半径80公里内住着1万多的居民,他们对此事并不知情。

他们也成为了人类第一批核武辐射影响者,核爆后那些带着放射性的白色粉尘落到他们居住的地方,一些不明状况的小孩还以为天上下雪了,对粉尘进行把玩,其实当时那里的辐射值,比正常高出上万倍。

自从1945年试爆后,当地的居民四五代都受到了辐射影响,癌变几率增加。

而无解的事,因为当时是人类第一次进行核爆实验,很多操作不完善,导致这些受到影响的居民,迟迟得不到赔偿,也没有得到一个说法。

炸或不炸日本

正如影片所提到的,由于德国已经战败希特勒自杀,只剩下日本还在挣扎,所以当时有不少科学家就提出,不需要继续研制原子弹了。

因为原子弹一旦造出,就会引发苏联的反弹,从而造成新的超级大国之间的军备竞赛,嗯没错预言成功。

不过当时美国白宫需要提前结束二战,所以还是选择要轰日本,奥本海默也表示同意和支持。

于是又有人建议,避免伤及无辜平民,可以让日本政客高层过来,观看核弹爆炸实验,以此达到威慑效果,促成日本投降。

但很快方案又被否定了,因为奥本海默说如果到时核爆不成功,那不直接打自己脸给日本涨了威风。

所以一个字:炸。

日本投降秘密野史

既然是野史那就存在多方角度的观点和说法,大家就当历史小说看。

在影片中奥本海默等科学家在德国纳粹战败后,继续研制原子弹的原因,是因为美国捕获日本密电并告诉这些科学家,日本将会战死到最后一人。

但其实这个说法并不算准确,在1945年2月,日本内部就开始产生分歧,高层内一部分人认为耗不下去了特别是如果苏联发动进攻,所以想要寻求和盟军谈判。

到了1945年4月30号,德国战败后,日本内部寻求谈判的声音愈发强烈,并且还起草了详细的宽松和慷慨的条件,来结束战争。

美国方面也破译了不少日本密电,日本有意去寻求停战,日本也通过不同管道,让盟军各国知晓,其中麦克阿瑟将军把这些信息总结成40页的档案,在雅尔达会议前两天交给美国总统罗斯福,不过这个份报告遭到退回。

因为盟军只接受无条件投降,也就是波兹坦公告的内容。

所以美国白宫当时对奥本海默等科学家说,日本没有投降的意思,原因是需要科学家专心研发原子弹,很多机密不能和他们分享,因为科学家们如果知道日本内部已经在讨论投降条件,还会坚持研发原子弹吗。

当然,事实也证明日本内部并没有达成统一,在波兹坦公告发布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日本方毫无动静,也说明日本内部意见分歧还在,日本依然在垂死挣扎。

在波兹坦会议中,杜鲁门已经接到电话了解原子弹试爆成功,但同时美国也接收到苏联那边的表态,苏联将会对日本宣战。

综合各种因素考虑,美国不想因为苏联加入日本战事,然后等到日本投降后,苏联和美国来瓜分战后日本利益,当然很重要的是,美国也急需缩短美军人员伤亡和尽快结束战争,所以分别在8月6日和9日,美国喂了日本两颗原子弹。

同为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15日,日本投降。

民间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日本另一个投降重要原因,是苏联对日宣战。

海森堡事件

影片有一场戏是奥本海默会见了德国物理学家维尔纳·海森堡,他可是量子力学的先驱之一,当时已经拿了诺贝尔奖了,在奥本海默眼里,海森堡就是天才,是最懂量子力学的物理学家,事实上,在纳粹之前,德国就是当时量子物理学的发源地。

二战爆发后,海森堡作为德国人自然效力于纳粹。

奥本海默当时研发原子弹,最担忧的竞争对手就是海森堡的团队,比美国先研发出原子弹。

不过影片中奥本海默提到自己有信心,影片里奥本海默对格罗夫斯将军提到,因为拥有“反犹太主义”,希特勒认为量子力学是“犹太科学”。

所谓反犹太主义,就是当时希特勒上台后,反犹太主义上升到反量子物理学,因为德国的物理学很多都是犹太人,这就让量子力学和物理学在德国研究受到了阻碍,政治因素优先于学术能力。

这也让海森堡当时在德国多所大学认命教授失败,甚至海森堡还被媒体攻击为“白犹太人”,也就是言行举止像犹太人的雅利安人。

用奥本海默的话说,如果正常情况下,德国早就造出原子弹了,但因为这一个反犹太主义政策,让德国研发原子弹没有美国快。

不过美国还是很担心,因为海森堡是真的太强了!于是当时作为间谍的前美国职业棒球手莫伯格,接到海森堡有前往中立国瑞士开讲座的消息,于是前往瑞士。

莫伯格当时接到的任务是,如果海森堡在讲座中有透露关于德国已经接近做出原子弹,或者已经成功研制出来的意思,莫伯格就要开枪刺杀海森堡。

不过之后莫伯格判断,德国距离研发出原子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于是没有举枪射击。

民间还有一个野史说法,就是德国为何迟迟没有研发出原子弹,并不是海森堡研究不出来,而是海森堡故意而为之,因为他个人不想让这个能摧毁人类的终极武器,落在纳粹手里。

不知道大家对这种说法怎么看。

核爆可能会点燃大气层?

影片中还没试爆第一颗原子弹前,就有科学家计算出核爆可能会引起点燃大气层,从而让地球自毁。

这个不是为了增加戏剧张力,而是在真实历史中,科学家确实有担心过,并且经过反复计算。

简单来说就是科学家担忧核爆产生的高温,会让空气和海洋的氢原子融合成氦,就像太阳一样导致连锁失控反应。

不过后来经过计算,认为当核爆范围抵达大气层后,温度不足以产生自蔓延核连锁反应,几率接近于0。

就目前大大小小地球经历过2000多起核爆炸后,似乎验证了这个说法,但谁知道呢,这是否只是时间问题?如果一枚核弹在大气层爆炸,会发生什么?!

这也是诺兰在影片中,有展现地球大气层被燃烧的画面。

诺兰在片场真的引爆原子弹了吗?

当然没有!

但诺兰说过影片所有爆炸均为实拍,有用到和原子弹爆炸相似效果的炸药,具体没有透露太多。

另外影片还有不少微观和裂变反应,以及原子弹内部爆炸的奇妙慢速爆炸画面,也是实拍的。

这些如何拍出来的,前段时间国外有个团队就试着DIY做了相关拍摄,不能说毫无差别,只能说一模一样了。

杨振宁和奥本海默

影片中,奥本海默在二战结束后去了普林斯顿大学,想把普林斯顿打造成物理学人才聚集地。

1949年,奥本海默招募中国的杨振宁,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和同为华裔李政道一起做研究。

当时奥本海默说,他最喜欢的景象,就是杨振宁和李政道走在普林斯顿的草地上。

在1957年,杨和李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最早华人获得诺奖的人。

20世纪70年代,杨振宁老师致力于中美科技和教育交流,他也为中美建交,中美交流做了大量工作。

在此之后,杨振宁老师为中国物理学做了很大贡献。

奥本海默为何没拿到诺贝尔奖?

正如前面所聊到的,奥本海默什么都懂一些,兴趣广泛,这也侧面说明奥本海默不太有耐心在某个领域去长时间钻研。

注意我说的是超长时间甚至用一生去钻研某个项目,而不是说奥本海默不认真钻研。

诚然奥本海默在如引力坍缩,证明质子非狄拉克反电子,不可逆过程中热与电势的关系等等,都有不错的研究和贡献,因此奥本海默也提名过三次诺贝尔奖,但均未获奖。

或许吧,奥本海默因为研发了原子弹争议太大,正如奥本海默亦师亦友的罗比,在真实历史中罗比不愿直接参与曼哈顿项目,理由是不希望300年物理学巅峰成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当然也有可能奥本海默研究的范畴太超前,在他申请诺贝尔奖时还无法论证等等,就如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奖并非相对论一样。

总之,奥本海默并没有受到诺贝尔奖的青睐。

奥本海默的野心

当向日本投放两颗原子弹后,奥本海默对核武的态度来了180度大转变,虽然杜鲁门成立了原子能委员会管控核武,也就是小罗伯特唐尼饰演刘易斯·施特劳斯那个机构。

但奥本海默诉求是成立一个国际原子能发展机构政府,由国际管制和掌控全世界的核能,甚至这个机构有所有原子能设备的主控权。

换句话说,就是全世界核武,掌握在这个国际原子能发展机构政府手里。

是不是很天真,当时拥有核武的美国不可能答应,之后不久拥有核武的苏联也不会加入,于是就有了长达数十年美苏军备竞赛和冷战。

再然后,就是影片上演的奥本海默遭到侮辱性的听证审判。

好!那么本期《奥本海默》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就回顾到这里,希望能够帮助大伙伴们更看懂诺兰的《奥本海默》,更希望大伙伴们在留言区与我分享你的观感!


奥本海默Oppenheimer(2023)

上映日期:2023-08-30(中国大陆) / 2023-07-20(中国香港) / 2023-07-11(巴黎首映) / 2023-07-21(美国)片长:180分钟

主演:基里安·墨菲 艾米莉·布朗特 马特·达蒙 小罗伯特·唐尼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奥本海默的影评

arron
arron • 奖杯